本书初版《和佛陀一起去修行》出于2006年,此次全新增订。全书分为三篇。上篇《轮回》是全新增加的,以《妙法莲华经》为依据,在佛教基本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中,架构了一部玄幻小说;中篇《六道》以历险的形式向我们描述了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恢宏生命轮回历程,揭示了佛教基本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下篇《彼岸》则介绍释迦牟尼佛的修行体系,向我们普通人传达心灵自由之道。 这本书让人们从困顿于自我执着中开始点亮心头一盏智悲之光。从个体到家庭,从社区到社会,让我们从写好自己的 人 字开始,构建起本属于我们生命的自然美好与世界的和谐安宁。这一步,让我们从当下出发! 纪录片(DVD): 继佛教纪录片《超越轮回》引发全体佛教网络长达三年的视听轰动后,《超越轮回》的完整升级版 七集大型佛教文化纪录片《从当下出发》隆重上市! 在
佛与医之间,有着莫在的因缘。 人世间如生老病死苦等,凡引起医家研究关注的内容,大部分也为佛教所关注。正是这生老病死,才有佛教的创立。佛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解除人生的病苦。 本书既是佛家医疗保健的常识性读物,又是佛家治病修学的密典,也可视为一本佛学初机的入门手册。患者应以病患为逆增上缘,正好籍病修道,藉病悟道。 无明,一切病痛疾苦、生死烦恼之源。依佛理修持,破除无明,诸病可治。
全书从世界的现状、佛教的理论、信仰的力量以及如何修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生动鲜活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阐释了佛法具有的诸多功能以及佛教在心灵励志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追述了佛教的历史,介绍了佛教的门派,详释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教理,并从佛教徒的角度谈及了自己对于当今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部兼具知识性与可读性的佛学读物。
98岁高龄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接触到印度佛教研究,已经有半仓多世纪的历史了。本书汇集了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诸多思论,内容涉及佛教的起源、佛教的教义、佛教创始人的生平及佛教兴起、传播所带来的文化历史发展等。先生的研究,始于语言工作者对语言现象的解读,终于对佛教的评价,以及对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作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即研究佛教的意义在于可以清楚地了解印度文化,从而清楚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哲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家底。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阿姜查以非常浅显活泼的比喻,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修行道场里用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他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个步骤好像是一个连续、互相关联的过程。把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作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导我们如何、放下和不执著。
自从1991年在美国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书和入门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书中的佛陀不仅、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本书为英汉双语读物,主要介绍了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及其十大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那律尊者、阿难陀尊者、罗喉罗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迦旃延尊者、富楼那尊者、优波离尊者和须菩提尊者)的生平事迹。相信本书对佛学爱好者有的帮助。
《金刚经》全文五千一百六十四字,梁武帝的昭明太子将之分为三十二品。全经以佛回答须菩提尊者的提问展开。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解空”。此经以一实相之理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主要的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时光文库(100):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精选多个融合儒释道思想精华的经典故事及公案,在解析诸家思想内涵同时,结合现实人生的种种境遇,使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传统思想如同娓娓道来的家常话语,让人有所思、有所悟,找到解决生活难题的办法。
我们从何处来?死后又将归往何处?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曾多次这样问过自己。你以为生命是一截线段,还是一个无限延伸的螺旋?生命真的会在呼吸断绝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吗?不!早在2500多年以前,佛教便已将生命过程的本质参透,它告诉世人,任何众生的生命都是由生有、本有、死有、中有四个阶段首尾相连构成的无限轮回。 生有:投胎受生的最初一刹那身心,它标志着一期生命的开始。 本有:从出生到濒临死的全过程,即人们所关注的有形生命。 死有:命终时刹那间的身心,它标志着一期生命的结束。 中有:死后到再生之间的神识。中有体现了佛教特有的灵魂观念,也是启发意义的概念。
自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传授禅法起,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禅宗形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本书对达摩禅及其传承、达摩禅的开展、慧能与禅宗、坛经之成立及其展与“众流归于曹溪”的历史,也即印度禅演化为中华禅的历史做了系统的考察,对其间重要禅者的事迹与传承、禅法的方便施化与演变做了细致的梳理。
入得厅堂出得家,才算真潇洒。,得志时没多啥,破产时没少啥。明天还没到,昨天早过啦,生命只在当下,何牵何挂?拿得起,放得下,莫负这杯茶。 妙的是你为你的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去处,看着别人的脸从灰暗变得灿烂,看着那饥寒的人因你的施舍而饱暖,看着流浪的儿童进了校园,看着荒废的遗址耸起了佛殿,看着崭新的经典和善书在饥渴的人们手中相传,你那种充实,那种惬意,那种坦然,自不待言。
之所以整理结集《和尚对企业家说》,是想让人们认识了解佛教文化,并从中受益。在广泛的社会接触中我发现,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包括官员、白领、企业家们心理压力都很大,有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这些压力是客观的,但信仰的缺失、文化的涣散,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心理,造成价值观的错位、道德的失衡、人生的迷失,却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个人色彩。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有心学法的人就可以平衡心态,他们从传统文化或者信仰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更有质量。我承认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东西还没有尘埃落定,但主动清除环境污染和社会污染造成的心理疾病,还生命以阳光、真实,是我们每个人应付出的努力。《和尚对企业家说》由妙华编著。
《佛本是道》中国新版神话的崛起!2006-2007年无可比拟的仙侠巨著,为仙侠类玄幻小说开启出一扇全新的门户,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与现代修真融合在一起的经典之作,网络人气如日中天。能够将中国古代佛道体系通俗诠释于文中展现无疑,能够将佛道两家的神话故事如此地结合一起,无疑就是本书的成功之处,如今精彩仍在延续,《佛本是道》究竟还有多大的能量可以挖掘,一切尽在期待之中。本书为《佛本是道》之一。 上古封神之战的秘密,由一个都市少年揭开,一件神奇的,诉说了当年佛与道的秘密……天纵奇才周青横空出世,机缘巧合,在天地人魔之界,道佛仙妖之门任意穿梭,游刃有余,扶摇直上。 神秘残暴的上古异种六翅金蚕;歹毒无比的天玄血魔杀咒;潜心修炼两千年的轩辕法王;杀气滔天的地煞大阵:阴森凄厉的长平古战场猛鬼军魂;神妙的双头狼天罗化血神刀……一个
李叔同在俗世为艺术家,在佛为高僧。其一生心得弥足珍贵。大师晚年整理、修订了大量的佛学要义,旨在弘扬佛法,让更多世人觉悟。本书精选了其修订后的佛学著述近三十篇。而为了更全面地展现大师的艺术成就,除说法外,编者还收录了处世格言、演讲稿、诗词、散文、信件等作品。大师俗世爱徒、挚友,都曾为大师提笔,本书也一并收录。往昔岁月,弹指一挥间,希望大师的佛语禅心,能让奔波、劳碌的世人多一点启发,多一点对生活的感悟、回味。
《大圆满前行释修宝典》分为上篇“与轮回分道扬镳”,共七章,章开始实修前的准备工作,第二章机会:认出暇满难得,第三章无常:深思世事不确定,第四章业力:思维因果不虚,第五章痛苦:思维轮回诸苦,第六章选择:思维解脱的利益,第七章依止上师的窍诀;下篇“与众生共至菩提”,共五章,章究竟的护佑——皈依,第二章如意宝藏——发菩提心,第三章净障之王——念修金刚萨埵,第四章(之一)无量福德之源——供曼扎,第四章(之二)斩断四魔——修古萨里积聚资粮,第五章显现自心佛性的捷径——上师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