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现代性批判为视角,从历史重构、逻辑重构和批判性对话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思想展开系统研究。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主题,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视域中以“资本”为本质范畴展开的现代性批判,颠覆了黑格尔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范式,重建了现代性批判的规范基础,就现代性的经济基础、基本原则、根本动力、主要特征、最终出路等等方面提供了核心框架。后现代语境中的“理性主义”和“主体主义”批判主题,由于放弃或弱化了对现代历史存在论基础的批判考查,现代性意指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叙事风格等等,以此为基础的现代性批判本质上是一种观念论批判,此种批判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方法论上的总体性、价值取向的阶级性、批判态度的辩证性和理论批判的实践性之间存在基本差异。作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
这个空前动乱、黑暗的时代,却是精神空间开阔、思想自由活跃的年代,乱世中的魏晋人物表现出一种任情觉醒的人格和清峻透脱的气质——风流千古,几成绝唱。本书所选编的一系列文章是近几十年来对魏晋风度的研究的精华,从不同的侧面累积成现代学界关于魏晋风度的整体印象。
“实用理性”正在从心理上加强中国人的思维力合,使这力量不仅如古代那样表现在技艺发用中,而且也能表现在极巴抽象的符号思考中。传统经过挽战而革葡,恰好符合“实用理性”并非先验性而是“经验合理性”的概括提升的“本任”。 情本体是乐史文化的核心。所谓“情本体”,是以“情”为人生的最终实在、根本。但很少从从哲学上这么说,困之个问回便是,讲“情本体”还算不算哲学?
人是依靠因缘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应该多多广结善缘,因缘愈多,成就愈大。有时一句好话、一件善事、一个微笑,都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成就大好功德。所以,每个人都不能轻易放弃任何结缘的机会。结缘,使我们的人生更宽阔,前途更平坦。积德结缘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根源。 本丛书还包括:应变:生存之道、自在:人生哲学、放下:快乐之道、远见:管理诀窍、欢喜:处事秘笈、豁达:做人之道、感恩:生活、之道、善行:人生规划、勇气:成功之道、般若:心灵处方、喜舍:智慧之法。
本书是8卷本《西方哲学史》的“总论”,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西方哲学观念之变迁”,由叶秀山先生撰述,作者从分析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入手,对西方哲学演进的内在逻辑,各种概念的形成、发展、相互关系和理论形态等,作了精要的阐述,凸现了西方哲学的深刻内涵,阐明了它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下篇为“中西哲学、文化在西学东渐中的融合”,由王树人先生撰述,作者从佛典翻译切入,系统阐述了中西哲学融合的历史及其基本问题与特点,并从中探求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两篇相辅相成,体现了我国学者对西方哲学及中西哲学关系的总体把握。
《道义逻辑研究》以逻辑学家为消除道义逻辑悖论所使用的方法为线索,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了逻辑学家采取的各种方法,其中也包括作者运用弗协调逻辑试图解决道义逻辑悖论的研究工作。全书共九章。章简要介绍道义逻辑发展的历史;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道义逻辑创始人冯·赖特的经典逻辑和两类标准道义逻辑系统;第四章讨论了最有名也是最重要的五个悖论,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第五、六、七章介绍逻辑学家们为消除这些悖论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第八章介绍作者提出的弗协调真势道义逻辑系统;第九章介绍卡莫和琼斯专门为解决渎职悖论而提出的理论,它区分了理想义务与现实义务,根据该理论构造了一个严格的语义学和语法系统,该系统能非常好地描述六种不同的渎职情景。
《笛卡尔式的沉思》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奠基人胡塞尔生前发表的三部现象学的导论性著作之一,它是胡塞尔哲学成熟期的代表作。本书基本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结合胡塞尔的其他著述以及未公开发表的手稿,对《沉思》中的五篇沉思予以细致的分析说明,就其中所涉及的现象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严谨的讨论与梳理,并且剖析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所特有的概念、术语。
乔治·索雷尔出生于19世纪中叶,作为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开始写作地比较晚,关注那些界定模糊的科学主题,后来转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有为感兴趣,他是位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科学的人。在本书中索雷尔着重对革命工团主义进行了阐述,尤其强调了社会神话的重要意义。总罢工的社会神话在索雷尔看来可以集中无产阶级每一位成员的力量,为他们的目标努力。暴力在索雷尔那里是积极的,虽然它赋予了工人阶级以枷锁,但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指向解放的强力。索雷尔并没有讨论神话的真实性,而是侧重于讨论深化的效果,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那些我们智力无法达到的东西,例如神话,我们究竟通过什么来判断它的合法性?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墨家和儒家同是影响力的两大家。墨家的典籍是《墨子》,原有71篇,后来散失了一部分,现在只剩下53篇。通常把其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4篇称为《墨经》,也有把上述4篇加上《大取》、《小取》共6篇称为《墨经》或《墨辩》的。《墨经》是《墨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其内容涉及哲学、逻辑学、社会学、文字学、数学、几何学、光学、力学……诸多方面,包罗万象!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包含的科学技术内容,则是诸子百家中所的。有些论述,不仅可与同期西方的论述媲美,甚至还更先进!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墨家典籍长期只能私下传抄而又无人去研究校正,以致有的字甚至一错再错,错别字越积越多。大量错别字是《墨经》难读的又一原因。本书先对错简进行校正,并将《经》、《说
“千年中国,智慧人生”系列讲座,是以时间为经线,以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物为切入点,以各个历史人物所经历或创造的巨大历史事件或文化业绩为纬线,组织专题系列讲座,本书为该系列讲座之一,主要介绍了先秦诸子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和庄子等人物的具体时代背景、生存状态、精神思想和生活细节情况等。
《道义逻辑研究》以逻辑学家为消除道义逻辑悖论所使用的方法为线索,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了逻辑学家采取的各种方法,其中也包括作者运用弗协调逻辑试图解决道义逻辑悖论的研究工作。全书共九章。章简要介绍道义逻辑发展的历史;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道义逻辑创始人冯·赖特的经典逻辑和两类标准道义逻辑系统;第四章讨论了最有名也是最重要的五个悖论,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第五、六、七章介绍逻辑学家们为消除这些悖论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第八章介绍作者提出的弗协调真势道义逻辑系统;第九章介绍卡莫和琼斯专门为解决渎职悖论而提出的理论,它区分了理想义务与现实义务,根据该理论构造了一个严格的语义学和语法系统,该系统能非常好地描述六种不同的渎职情景。
《意识的解释》是丹尼特最重要、影响著作之一,也是心智哲学甚至当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本书全方位地探索意识现象。在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中,丹尼尔·丹尼特反驳传统的、常识的意识理论,提出一个全新的模型,广泛吸收来自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信息。 《意识的解释》全方位地探索意识现象。在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中,丹尼尔·丹尼特反驳传统的、常识的意识理论,提出一个全新的模型,广泛吸收来自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信息。我们当前关于有意识生命物(人类、动物,甚至机器人)的各种理论,都会因为此书揭示的全新视角而发生根本转变。
张祥龙编著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视域的开启与交融修订第3版)》揭示中西哲学的一个交点,它可能是一颗种子,孕育未来的思想。这个揭示要求原本地领会海德格尔,包括准确把握原初文献,厘清有关的哲学史脉络,发现隐藏着的思想源头,以及贴切地理解这位哲学家的晦涩的思想方式和表达风格,乃至这种方式与风格的相互需要。对于中国和印度古代哲理的解释,则要求突破流行的概念化方法,以现象学的柔性方式直接感受它们生动的思想特性。 ????由此,才能探测到中国古代哲理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内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既有事实(包括作者独自发现的事实)的支持,又有来自某种哲学的亲缘联系。这亲缘性不仅表现为家族的相似,还显现为一些相映成趣的区别。 ????这本《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视域的开启与交融修订第3版)》是否做到了这些?回答只在
本书基本上是由介绍性的文章所构成的,其目的是介绍早期德国浪漫主义背后的哲学思想——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并展示它与这一期间的文学、文艺批评以及美学的相关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文艺批评以及美学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同时期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以及伦理学等哲学问题却遭了普遍的忽视。然而,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 因此,针对主流学界将浪漫主义运动看作一场文艺学意义上的美学运动,拜泽尔强调浪漫主义运动中伦理学和政治学的性和主导性地位。另一方面,针对流行的后现代解释方法,拜泽尔采用的是传统的解释学和历史学的方法——这是浪漫派本身所实践和捍卫的方法。借此,拜泽尔将试图从浪漫派内部,依据其自身的理念、目的及其历史文本来对之做出解释。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周易正义》的后世传本甚多,或题为《周易注疏》,或题为《周易兼义》。但根据书前作者自序及《旧唐书》、《新唐书》,可知《周易正义》应是最初的书名。竭力排除了南北朝时期以佛、道等玄学思想解《易》的各种学说,对北朝象数学派易所取亦不多。主要对王、韩的注释进行了疏解,并根据汉唐之间的义理派易学对王、韩二人的易学加以补充和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