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所著的《论语新解》内容简介:钱穆先生为文史大家,尤对孔子与儒家思想精研甚深甚切。《论语新解》乃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实为阅读和研究《论语》之入门书和书。
陈淳,字安卿,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县)人,学者称北溪和无生。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公元一一五九年),死于宁宗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终年六十五岁。其生平事迹见宋史道学传。 北溪字义原名字义详讲,又称四书字义或四书性理字义,是陈淳晚年讲学,由他的学生王隽笔录整理的。因为严格的讲,该书内容主要是阐释朱熹的理学思想,而不是一无依傍地疏解四书原义,所以,作者沿用了过去用得较多而又比较简明的北溪字义为书名。这部书的作法有些像词典,它从四书中选取若干与理学思想体系关系密切的重要范畴。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着很多考虑不周、想不到的心理盲点,而这些盲点的造成的产生大多数是由我们的不自觉的行为造成的,而这些行为又会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我们的认知和行为错误。本书列举了人们在生活、交际、思维、人生等方面,容易出现的思维盲点,通过对这些常见思维盲点的介绍、分析,希望可以让让我们做事少出错,减少那些不当或者不自觉引发的认知和行为错误。 本文通过生动契合实际的案例,来让人们知道大多数人们容易犯错的盲点,人性的盲点是存在两面性的,如果了解不够的话,那么就会深受其害,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将其剖析透彻,并深度了解它,那么它便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我们透析自我,改变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更好地面对人生。
本书理性与悟性并重,揭示禅宗诗歌所蕴含的怫心、禅韵、诗情,并揭示了禅宗的关怀“本来面目”,禅宗审美感悟三阶段“见山只是山”的内涵,作者指出,禅宗诗歌主要表现了对禅宗本心论、开悟论、境界论的体证。
本书是安德义对孔子《论语》所作的注、译、解读。作者阅读、参考了古今几十家《论语》注疏及研究成果,对《论语》作了逐章的注释和今译,并结合自己领悟、探究的体会,对《论语》作了现代解读,以帮助人们读懂《论语》,汲取孔子思想的精华,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解读部分有时还对《论语》的用词遣句加以品鉴,不仅有助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古文的学习。
《站在未来的立场上》收录了作者的32篇学术随笔。其中既有“站在未来的立场上”、“ 一种飘浮的存在论:关系实在论的困境”和“这是道路,而不是作品”等纯粹的西方哲学随笔;并用更大的篇幅——“我们是否需要一种权利形而上学?”、“何谓真正的精英?”——研究了西方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史,以及中国现阶段如何借鉴这种跨文化的思想遗产。 此外,“康德为什么‘不喜欢’中国?”以及“我们离近代有多远?”等文章,能够帮助读者了解西方哲人眼中的中国;文集还包括“中国是一个思想性的本原民族”、 “曲阜或耶路撒冷在何处?”等中西思想史研究及其比较研究的文章。 要言之,作者从思想史出发对当下中国的思想处境和一些社会问题,作了有益、有用的研究和反观。作者以流畅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一些哲学史上的大问题
帕菲特是当代哲学和伦理学家,其代表作《理与人》一书被誉为自西季威克的《伦理学方法》问一个世纪以来最的实证道德哲学著作。本书围绕着“理”与“人”这两个主题,深入细致地分了历史上人们在这两方面所秉持的一系列代表观点和理论,指出人们对自身本性和行动理由的把握其实在许多虚妄之处。作者借助大量的例子和缜密的推理,不仅比较和提示了人类行的内在基础,而且从理性,道德和人的本性诸层面对一些传统上信以为真的道德信念和观念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该书出版后对西方伦理学的发展向产生了公认的革命性影响,无论是在元伦理学方面还是在应用伦理学方面都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本书还是的“哈佛教材”之一。
人们都在追寻着幸福与快乐,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努力去挣更多的钱、去买更大的房子,去买更好的车……然而当真正拥有了这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人们为什么会不快乐?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本书撷取禅宗智慧精华,用轻松明快的文字、富含哲理的故事,对禅的智慧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提升心灵修养、缓解生存压力、培养禅悦心态、享受智慧人生。
丘处机(1148—1227年),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掌教人,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的传奇人物之一。师王重阳,和其它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在王重阳去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本书为您讲述一个人、一个教派以及一段机缘,为您呈现一部激动人心的传奇。
本书所收神会的文录实际主要是宣传南宗[顿教]禅法的谈话和讲演的记录 ,故决定题为神会和尚禅话录,由三部分组成:一,正编,有新校敦博本坛语、南宗定是非论、重校南阳和尚问答杂微义等,文前曾皆加编校按语,说明所依底本、参照资料及编校体例等。二、附编,从宋高僧传及景德传灯录禅宗史书上抄录的神会的传记和禅法的资料,以备参考。三、研究,发表笔者的两篇研究论文,供读者参考,普请指教。
书稿为《道教学译丛》之一。书稿从作为内丹修炼的人体、作为神祇与妖魔世界的人体及内丹修炼的程序三个方面,对各种道教《修真图》的构件、标注文字和说明文字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富于开创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安德义对孔子《论语》所作的注、译、解读。作者阅读、参考了古今几十家《论语》注疏及研究成果,对《论语》作了逐章的注释和今译,并结合自己领悟、探究的体会,对《论语》作了现代解读,以帮助人们读懂《论语》,汲取孔子思想的精华,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解读部分有时还对《论语》的用词遣句加以品鉴,不仅有助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古文的学习。
本书通过反思西方文化,以“家”为人类存在的基本单位,解构了西方哲学—文化中的核心观念,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本书将表明,西方文明,需要接受东亚文明之中长期存在的家文化、家道主义与天下一家政治文化的启蒙。在没有受过这种源自家道主义的儒家、道家的教育、启发之前,在西方文明为自己补足一贯缺乏的“家庭化”修养之前,西方文明存在着重大缺陷,有着不能容忍的盲点 读者可以先阅读本书的导言和结语,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章节,来了解西方文明的家盲点和家弱点。
哲学是个人的事,更是国家民族的事。因为哲学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事,更凝聚着国家民族的智慧,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运。国家民族之有哲学,特别是有微妙玄通、博大精深的形上本体论哲学,不仅说明其知性悟性能力达到了人类智慧之巅,更说明它在浩浩大化之中,建立了一个精神的家园,一个思想的安宅,一个安身立命的知觉主宰处,一个灵魂的安顿处。 “大道者,所以变化而凝成万物者也。”大道即形上之道,即宇宙万物本体存在,即察天地之变,洞万化之原,由万物阴阳化育的法则提升出来的宇宙原理,以及由此获得的纯法则、纯概念、纯理念与纯粹真理性。此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语大,天地莫之能载;语小,天下莫之能破。此道虽为形而上者,然其并不是空悬着的,而周流于宇宙、贯通于万物的,是道不离事,事不离道的。道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