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四部分組成:一是《造像量度經》的標點本,本經是說明佛教造像法度的經典,原屬藏傳佛教系統,自清代漢譯後,對漢化佛教的造像規格產生相當的影響;二是南宋《重編諸天傳》的標點本,《重编諸天傳》主要論述天台宗伽藍安置的“二十諸天”之由來和事缘,並依《金光明懺法》等經典定其列位座次;三是《解說》,介紹了漢傳佛寺的佈局和結構,以及佛教諸神的淵源流變;四是《密教印圖集》,揭示了佛教手印的內涵,可收按圖索驥之效。
印度瑜伽大师专门写给中国瑜珈爱好者的一本瑜伽启蒙书。作者指出,虽然瑜珈已经普及到中国,但大多数流行的瑜珈观念都是片面或错误的。 在书中,作者结合自己修习瑜珈20余年的体会告诉读者: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瑜珈?瑜珈的各种体位有什么意义?业报、轮回等概念在瑜珈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层次瑜珈能给人怎样的快乐?怎样才能直接到达层次的瑜珈……等问题。 相信对于所有对瑜珈感兴趣的人,本书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心灵读本。
孝道是中国文化之根本,这一根本是由先秦儒家奠定和确立的。本书以 “先秦儒家孝道研究”为题,就是想以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先秦时期的社会变迁与儒家孝道思想的形成、发展,认识其本来面目,对其性质进行恰如其分的评析。本书着重探讨了孝道的源起及其宗教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发展;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确立——孔子对西周传统孝道观念的重构;孔门后学对孔子孝道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孝经》等。
人一生的成长,犹如蝉蜕,只有勇于舍去身上那看似无比重要的壳,才能脱胎換骨,长出一双能让人生飞翔的翅膀。 而人很大的痛苦,在于不愿失去。対于已失去的,永近都在杯念、悔恨,放不下过去,折磨现在的自己。求不得是苫,得而复失更苦,想要紧紧抓住,却失去得更快更多…… 如何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你的美好人生? 超个人心理学大师杰克?康菲尓徳告诉我们: 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会做减法的述程——減去无用的欲望、 累赘的习性、杂乱的心念。简单的心性,オ能过好复杂的人生。
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是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我的这一专题研究进程中,也可以明显分为两个异质性的阶须:一是早期在传统哲学解释构架中以简单化的态度去批判和证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时期,它主要表现为我在1990年出版的一本小册子《折断的理性翅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和前期写作以及发表的几篇学术论文。现在看来,在这个研究阶段中,我的学术平台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我既没有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文本,也对现当代西方哲学了解甚浅,当我一口一个“错误”和“批判”的时候,其论断的可信度是可想而知的。更重要的是,我手中并没有真正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个新的研究阶段是在我完成了“回到马克思”的理论工程之后重新开始的,准确的时间应该是1998年。此时,我已经初步完成了“回到马克思
普罗提诺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是西方哲学史上承上启下、融会东西方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是古希腊哲学向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时期过渡的重要一环,他的思想既有希腊哲学又有埃及、印度哲学的背景。“是”(ontology)以前多译名“本体论”,专实研究认为“是”是更名为舀贴的译法。本稿是学者系统研究普罗提诺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它的背景、渊源、形态、主旨、发展,以及它与“善”、“恶”、“自由意志”等重要范畴的关系。
这些是我曾经参加过的、的三次访谈。访谈内容讨论的是我刚刚发表的作品。无疑,就我的对话者和我自己而言,它们形成了一种积极解释的姿态。这种对我所“从事”的研究的解读不仅已经定型,而且这时了:因为我的工作并未停止,所以它不再专属于我。这种情形也可供人读解。它的事实、内容和陈述形式方面支配了这些交流。这样,我就没有必要做出任何修改了。
本书深入分析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玄学、科学和玄学的关系等三个重要问题,并以中西比较的研究视野和剥蕉抽茧式的讨论法,深入阐述了科学与玄学自身的性质、各自所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所具的特长、所受的限制等方面,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男性气概》被称为研究男性气概的专著,博采科学、文学和哲学论述,考察了男性气概的多种层面,从粗鲁到暴虐,从骄傲自大到老谋深算,兼及它在不同的历史名人身上的表现,以至女权主义运动对它的重新诠释。 男性气概,主要见于男性,恶男与绅士均可具备,亦常与偏激、无理性和野心联系在一起。我们的 性别中立社会 不喜欢这种东西,却又无法摆脱它。
本书共收集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40个公共伦理案例,按公共政策伦理、公共行为伦理、公共组织伦理、公共体制伦理、非政府组织伦理进行分类,有案例描述和分析。具有内容较新、本土化、分析精要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