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中国社会政策本土化理论建设严重不足,本书以我国推进社会建设为时代背景,结合西方社会政策的理论、经验与中国实际,全面、系统、深入地讨论了中国社会政策改革创新涉及的理论问题。 围绕“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这一核心议题,本书着重探讨了社会政策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市场转型、社会代价与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改革创新的理论、价值基础,社会政策改革创新的目标模式,社会政策主体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环境的改革创新,社会政策改革创新中社会工作的参与,社会政策改革创新的城乡统筹问题等,并对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历程做了整体反思与前瞻。 总体上,本书具有填补相关研究空白的意义,对于中国社会政策理论建设与社会福利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报业集团肩负着时代发展的重任,报业的转型是时代的风向标,是社会转型的温度计,是文化转型的晴雨表,也是传媒业发展的传感器。图像是报业的核心内容资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大的感染力,也具有较强的价值正外部性。然而,许多报业集团的图像资产不被重视,甚至被无端浪费。本书对报业集团的图像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图像资源的整合、管理、开发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多层次探索,并对图像资源的发展趋势做了深度分析和阐释。
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公共领域结构性转型和人们思想认识形态的转变。在新媒体领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本书运用传播学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等理论,结合我国新媒体发展的具体实践,在梳理公共领域相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新媒体公共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分析了当今我国新媒体公共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及提升路径。
从传统到创新,从煤炭到新能源,从被动跟随到自主建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基础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了一场关乎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这场绿色的革命正为这个时代带来蓬勃的生机。 全球碳中和合规研究/自宣布“30·60”双碳目标以来,全社会践行ESG逐步开始从自愿向强制过渡。事实上,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已经从很多年前的自愿性向合规性要求转变,而作为报告本身,不仅能起到与社会各界分享在环境、社会与治理方面的举措和绩效,与利益相关方展开沟通的作用,同时也为同行业的企业和机构开展更深入的ESG实践点燃火花,推动全社会ESG信息披露的进程。本书对全球碳中和背景下ESG合规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
把握必需之道,确保满足生存基本需要 把握宜需之道,科学满足健康生活需要 把握怡需之道,和谐满足持续发展需要
本书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本书以绪论、理论基础、内涵与实施路径、具体实证研究及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等内容展开。其中,绪论部分从课题由来、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视角及框架展开。理论基础以社会支持理论到利益相关者理论五个方面展开。内涵与实施路径从课题研究的内涵、特征及实施展开。实证部分以供给体系、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师资队伍构建、供给质量保障五个方面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的不足与展望对上述内容展开综合分析与讨论,综合概括本研究的成果及对策。
本书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生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驿站发展史,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错误派别的斗争,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方法,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思维方式、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内容。读经典,悟原理,对于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编者为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监狱学会,主要内容为新中国监狱工作的回顾,具有史料性质。所收论文或是史料搜集,或是史料鉴别,或是回顾历史,或是考察变迁,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监狱改造罪犯的成功发展道路,也展示了一代又一代监狱人民警察砥砺前行、薪火相传、不断成长的过程。此书的出版为新中国监狱史的研究积累了资料,有助于拓展监狱历史研究的领域与视野。
从2006年至今,“淘宝村”在乡村互联网的驱动下展现出来强大的产业创新活力与发展前景,更出现了与网店生意相“伴生”的一种乡村现代化转型现象。本书以社会学视角立足典型个案分析,试图对东风村这样一个“淘宝村”出现、发展、转型、变化的全过程进行学理剖析。事实上,不同于大部分中国乡村“外来式”的发展路径,“农民本位”成为贯穿东风村发展全过程的核心主线,“淘宝村”也因此构成了一种“内生性”的乡村现代化转型过程,基于此,乡村社会的互联网发展带来了新的社会变迁动力与可能。因此,当工业社会转向网络社会,“互联网下乡”成为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新的发展方向,而“淘宝村”则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