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及其隐喻”,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1978年),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最近的一次重版是在2001年),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奠基著作之一。全书运用现代逻辑特别是模态逻辑工具研究社会现象,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现实矛盾”概念,并以此对马克思的“社会矛盾”理论进行了逻辑重建。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学界社会理论研究和韦伯研究领域的专家,其所著《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系社会学界最早对韦伯学说进行介绍和评论的文献之一。本书汇集了作者20余年来除上书之外在社会理论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展示了作者在社会理论研究领域的思维旅程。这些论文围绕着“社会理论的一般探讨”、“经典理论研究”、“社会理论的本土建构”和“社会理论与当代现实”四个主题展开,就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广泛的探讨,对有兴趣于社会理论的读者将会具有较大的参考和启发作用。
由王济川、王小倩和姜宝法编著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与应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地阐述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原理,侧重各种结构方程模型的实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与应用》采用国际SEM软件Mplus,使用真实数据来演示各种常见的以及某些新近发展起来的较的结构方程模型,提供相应的Mplus程序,并详细解读程序输出结果。参照本书提供的例题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读者便能自己实践各种SEM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与应用》可作为大学社会科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以及统计和生物统计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从事统计分析的工具书。
本书相信存在着两种现代性:一方面,现代性指的是摧毁我们的记忆、文化和传统的一次理性主义的普遍发展史,技术文化主宰着时代的变迁,在这种变迁过程中,民主政体,城市化,普遍主义的进步观,对待技术的乐观态度在欧洲纷纷得到了完成和证实。在另一方面,现代性——这是更为狭隘的现代性概念——观念还指的是美国文化或者说美国化。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以及美国的的强大,这种现代性越来越遭到人们的警惕和反感。如何对待这两种现代性形式?作者提出了他的技术批判理论,这种理论深入到技术系统生活的内部并揭示了各种未加探索的可能性,也由此,它的独特品质得以体现。
本书题目源于马克斯·韦伯关于同一主题的著名研究,其主旨在于厘清民族主义与现代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现代经济有别于以往所有经济形态的特点,在于它的持续性发展取向及经济领域在现代意识中所占据的压倒一切的显赫地位。通过对英、荷、法、德、日、美等率先进入经济腾飞阶段的国家的历史考察,作者指出,隐藏在现代的、以增长为目标的经济的背后的动机或“精神”,并不是“理性行为者”的解放,而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将民众置于一场为了民族声望而进行的永无止境的竞争之中,并引发了经济竞争。
《实验设计原理:社会科学理论验证的一种路径》介绍了实验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把实验方法区分为经验驱动型和理论驱动型。前者是帮助研究者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规律,后者是对抽象理论的实证验证。这《实验设计原理:社会科学理论验证的一种路径》对多个典型的实验进行解析,如伽利略的比萨斜塔重物下落实验、阿基米德的杠杆实验、阿施的从众实验、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等,并将自然科学中的实验与社会科学中的实验进行对比,除了总结出实验设计共有的5条原则外,还以严谨的逻辑分析指出,以实验来检验理论,作为一种基本方法,完全可以像在自然科学中那样,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能够对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