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绍果编著的《从医疗保险到健康保障的偿付机制研究》是“公共管理学术前沿文库”系列之一。本书共七章节,内容包括导论、交易偿付的实践沿革、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偿付的作用机理、激励机制和框架设计、偿付模式的经验比较、中国城乡医疗保障偿付机制的演变、现状、效应与问题等。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
以历史的眼光来总结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以客观的态度来评估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革,以理性的思维来促进中国社会保障的持续发展。 本书以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为研究对象,首次从历史纵深与政策评估的角度,对中国以往50年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近20年的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评论,同时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形势与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发展建议。全书由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总体的变迁与评估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农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女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评估,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50多年来的重大事件索引、历史数据资料整理等组成。书中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阐述准确、周到,引用的法规政策资料丰富,具有性,对制度变革成败得失的评估客观、公正,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历
本书采用通俗的语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并结合常识来解释和分析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热点争议。包括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医保政策的制定如何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进行权衡,如何用有限的预算尽可能地化解公众的医疗经济风险,如何尽可能地改善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等。
《社会福利基础理论导读》从福利哲学的意境出发,对社会福利定义以及社会福利对象做了独到的解析。首先提出了福利文化概念,认为具有东方色彩的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是社会福利基础理论构建中特别需要注重的要素;其次强调了福利政策理论应该重视“生活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论述了建构立足于东亚文化的福利理论和福利哲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社会福利基础理论导读》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福利理论的解读和反思,对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远大目标不无借鉴意义。
《公共政策与社会保障案例分析》立足于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问题,既是公共政策与社会保障的“案例与分析”,又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作者所在部门的管理实际,既充分发挥了作者多年从事相关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又充分展示了他们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公共政策与社会保障案例分析》对于广大MPA研究生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MPA研究生通过阅读这些论文了解MPA学位论文的构成要素和写作路径,从中获取如何写、怎么写的借鉴和启发,相信该书可以直接发挥范本的指引效果和榜样作用。无论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工作人员还是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都可以从本书中获益,汲取一些有益的营养。
《现代家庭应急与急救全书》从急救常识、突发急症、疾病防治、意外伤害、旅游应急、遇险自助、自然灾害、创伤急救、中毒急救等方面详尽地列举了家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讲解了最基本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只要大家遵照去做,会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明者防患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愿《现代家庭应急与急救全书》能够成为读者家庭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并以此逐渐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常识,切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见证生命的奇迹:上海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年》是一本汇聚了普通人“大爱之心”与“奉献之行”的书。书中记录的历程,书里记载的人和事,您未必亲身经历过,也未必相识过,但每一个捐献者,他们都真切地生活在我们身边。20年来,是无数的志愿者、捐献者用大爱撰写了历史和辉煌,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年轻人,或为人子女、或为人父母,他们也有人间喜怒哀乐。所不同的是,他们曾用“大爱之心”留下了可能延续他人生命的密钥,上苍又让他们的生命种子赋予另一个生命以希望与重生。“大爱之心”者让自己的点滴热血带给患者重生的希望,“奉献之行”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神奇故事。如果您也曾为白血病等恶疾患者的不幸而落泪唏嘘,如果您也愿意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请您读一读这本,它会告诉您在“博爱”的天空下生命是如此的顽
《红十字人道事业--改革与发展管见》是作者(张立明)的一部自选论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红十字运动实践与研究领域的成果,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医德医风和医院管理、人道主义伦理原则和实践、红十字会建设和改革、红十字精神和文化建设、红十字运动中国化、出访考察报告等领域,主要文章包括:《人道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和发展》《红十字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功能》《社区红十字服务的历史必然和新鲜经验》《弘扬红十字文化、服务两个率先的实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红十字事业》《红十字精神:从基本良知到道德高地》等。本书也对当前我国红十字运动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有利于推动红十字运动的健康发展。
《意外伤病的自救互救》内容以常见意外伤病的自我救护知识为重点,简明、直观、实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参与《意外伤病的自救互救(插图本)》编写、演示和拍摄的所有人员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密切合作,无私奉献,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书稿内容,一丝不苟地演示、拍摄各项救护技术,力求深入浅出、图文互见,使各方读者对书中介绍的知识和技能一目了然、即学即得。
《倾听成长陪伴成长:孤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是贵州大学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者与贵阳市儿童福利院自2013年以来合作的结晶。书中详细介绍了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机构养育、类家庭和收养家庭四种不同养育模式中社会工作团队开展专业服务的情况。
陈映芳、卫伟编写的《寻找住处:居住贫困和人的命运》内容是在城市田野调查过程中所记录下的一批城市居住者的生活故事,另外还附有编者对这些故事的发生背景所作的介绍和分析。本次调研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之间。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各有侧重。上篇从多个学科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家庭学科基础、婚姻、家庭关系、家庭伦理与道德、家庭与法律、家庭中儿童成长、家庭健康运动等;下篇则从不同方面对家庭教育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基础知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与父母的关系、家庭中的性教育、家庭中的安全教育、家庭中的男性角色、特殊类型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任务和基本技能等。
冯小敏、徐建刚主编的《对口援滇》由上海和云南两地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参加对口支援云南的援滇干部、医生、教师、志愿者口述,他们都是对口援滇工作的亲身参与者,共有54篇口述。今年是上海对口支援云南20周年,口述内容反映了20年来上海在各方面对云南的扶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口述内容生动详实,图文并茂。
在21世纪,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由于生育水平的下降、个人主义的兴起、迁移的增加等,家庭提供的养老资源日趋不足。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化是在较薄弱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迅速展开的,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养老资源也非常有限。鉴于此,本书以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经济、健康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细致描述老年人的福祉现状,深入研究影响其福祉的因素。
社会保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事关国民福祉和社会安全。我国迄今已经建成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险种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对社会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冲击,都对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养老保险方面,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数调整、各参与方责任划分、管理服务提升和信息平台建设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保险方面,医保费用控制、医保与卫生的良性互动、医保支付价格决定、医保与大健康的关系等都是研究的热点。失业保险方面,如何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在促进就业、预防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正在被更深入地
《谁都离不开社会保障:人人都应知道的社保知识》以通俗的语言、翔实的案例阐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提供保障的项目、保障的水平、获得保障的资格条件等,力求让每位读者明晰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 《谁都离不开社会保障:人人都应知道的社保知识》适合希望了解社会保障知识的广大读者阅读,也可以作为社会保障机构从业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参考资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迁,社会保障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我们每月要缴纳社会保险费;去医院看病,需要分清自己消费的哪些药物可以报销,哪些药物不能报销;劳动者遭遇工伤事故或其他职业伤害时,需要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评定等。可是,对于社会保障由谁提供、能够提供哪些保障、如何获得这些保障、如何达到规定的资格条件、是否具备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