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志愿精神——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愿的、不计物质报酬而参与社会活动,并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行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小到社区里的邻里互助服务,大至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活动,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全世界千百万的志愿者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志愿者在奥运会的组织和运转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奥运会志愿者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象征,也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 本套丛书,足见其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共发展的远见卓识。丛书站在提升一代人素质的高度,旨在为志愿服务的培训工作提供一套规范、通俗
精神健康业已成为健康的重要维度,精神健康服务是社会工作者最重要的实践领域之一。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工作在精神健康领域的理念、应用、贡献和技巧,多样化的干预模式对于中国社会工作介入精神健康领域和发展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可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精神健康实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指导读物。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沛的著作《社区社会工作》,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对社区社会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集理论性、专业性、操作性于一体,是目前不多见的全面、系统介绍社区社会工作的专著。 该书从纵横两方面追溯了社区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价值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介绍了社区研究、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服务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并针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介绍了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
本书旨在研究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出现在中国大陆的民间组织,进而揭示由民间组织的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革。作者试图从历史进程、公民权力、制度变迁、治理结构、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民间组织与社会的关系、民间组织与政治改革的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总体变迁等几个不同的视角来测度、把握和总结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变化,并得出结论改革开放30年来民间组织的发展正推动着中国走向公民社会。
《社会组织创新机制探索与实践》内容简介: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在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变迁的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对社区管理的传统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新型体制的形成提供了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条件。《社会组织创新机制探索与实践》为中国社会组织管理研究的书,由黄浩明,石忠诚编著。
本书是一部结合外儿童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性教材,体现出较强的探索性。作者参考了大量外的文献资料,也力图在整个体系中表现出如下基本特征: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通用的体例构建整个儿童问题和儿童工作的框架;体现本土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儿童工作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儿童问题分析状况,提出问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儿童社会工作从总体上说,是一种实务工作,但任何事务性工作都需要理论的支撑,所以作者注意在理论层面上的建设,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尽量提供理论思考和理性基础。本书不仅在中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同时对广大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也不无启迪。
本书是社会和谐与发展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介绍了社会工作及其知识的本质、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和实践;中篇社会工作理论介绍了心理社会理论、女权主义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危机介入理论、系统及生态理论、增权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下篇社会工作实务介绍了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本书由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范明林所著。
社会空间理论是对当代社会空间生产的理论反映,它突破了社会批判理论中基于时间向度的批判模式,开启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基于空间向度的批判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唤醒了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沉睡已久的社会空间思想,拓宽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论域。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使养老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与管理(上海经验)》的作者汤艳文,基于新时期如何构建良好的养老服务秩序,如何理解养老服务中的社会主体性作用,如何才能发挥社会的主体性作用,分三个方面讨论了养老服务的组织与管理,即社会参与的必要与可能,养老月艮务的组织管理的创新与困境,自主互助的合作养老服务模式的条件与路径选择,学术价值高,现实意义重大。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层面。运用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根据不同对象的需要开展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操作的基本要求。 本书从多侧面、多角度精编精选了青少年、老年、残疾人、家庭、学校、社区、医务、戒毒、社区矫正以及精神健康等十大领域社会工作的典型案例,并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与点评,形成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鲜明特色。每个领域的内容包含三部分:本领域社会工作概述、典型案例描述和案例评析。本书内容翔实,案例经典,理论与实务相得益彰。 本书可作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专业用书和高等院校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人员、职业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研究人员的培训用书和专业读物。
《都市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丛书·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二是介绍西方国家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及其理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实践方面,即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在回顾我国1949年以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阐明了追求社会公平和坚持把保障人民生活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理念,正是我国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本书基于对2013年度社会组织的登记年度检查、等级评估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系统发布北京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宣传北京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的政策信息,致力于打造成为展示北京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特色的重要载体和品牌。书中全面系统地分析了2013年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社会组织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社会组织创新机制探索与实践》内容简介: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在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变迁的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对社区管理的传统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新型体制的形成提供了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条件。《社会组织创新机制探索与实践》为中国社会组织管理研究的书,由黄浩明,石忠诚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