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内容架构,在于完整介绍问卷调查法中的数据处理与其统计分析流程,统计分析技术以SPSS统计软件包的操作界面与应用为主,内容除基本统计原理的解析外,着重的是SPSS统计软件包在量化研究上的应用。内容包括问卷编码、创建文件与数据处理转换、预试问卷之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以及正式问卷常用的统计方法介绍,包括相关、复选题及卡方检定、平均数的差异检定、单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逻辑斯回归分析、区别分析等。 本书以实务应用及使用者界面为导向,对于以SPSS统计软件包来进行量化研究的使用者而言,相信有不少帮助,综括本书的内容,有五大特色:完整的操作步骤与使用程序介绍,研究者只要依书籍步骤,即能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操作画面与说明以SPSS14.0中文版窗口界面为主,符合多数研究者的需求
本书对扎根理论做了深刻、丰富、系统的阐述,意图引导读者在社会研究中使用扎根理论的技术。全书分为12章,分别对扎根理论的方法学原理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该书使用了许多精选的例子,描画出了扎根理论的奠基人格拉泽和斯特劳斯所提出的扎根理论图景之外的另一种景象。 作者卡麦兹认为,扎根理论必须从其实证主义源头那里继续发展,把过去20年来由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入进来,使其成为一种更加细致和更具反思性的实践。本书对于学生、研究新手以及经验老道的社会科学家都能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围绕乡村振兴话题,邀请长期在*线关注、研究、践行乡村建设的十位专家学者开讲乡村振兴战略十堂课。从全球危机到中国战略转型中的乡村建设,从乡村遇工业文明衰到逢生态文明兴,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到建设什么样的农村,从文化建设是重点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道,从双层经营 三位一体的体制框架到综合性农协的构建是重建乡村社会基础,等等观点进行了一次汇聚,为乡村振兴建设基层领导干部提供了启发和帮助。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迭代,人们不禁感到担忧:下一个失业的人会是我吗? 对于许多人来说,数字技术正在消除不需要技巧的重复劳动。本书像一部纪录片,用直白而细致的描写展示了数字化时代下真实的劳动场景:亚马逊仓库中跟随着扫描仪的节奏工作的拣货工人,游戏行业在场景一隅苦苦挣扎的金农,分散在世界各地却通过互联网协同合作的众包工人,以及那些活生生存在却被隐藏在算法背后的社交平台审核员。 人工智能或许并不能取代人类劳动。如果说数字化改变了什么,它只不过是把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大工厂。
本书指导读者解决以下问题: 如何选出合适的研究课题? 如何对文献进行综述? 如何把自己的研究设计和所用方法交代清楚? 如何采集和分析数据? 如何解释、展示和讨论研究结果? 如何论述研究的意义或启发? 如何打磨出自己的研究问题? 如何制作表格或图像? 如何报告统计发现?如何使用 APA 格式? 如何构思并用图绘制出一个有中介的理论模型? 如何报告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 如何对扎根理论研究的文本材料编码?
本书的结构安排主要分为四篇,共计 14 章。其中第一篇为理论分析篇,包含第 1、2、3 章,分别为绪论、文献综述、理论分析;第二篇为实证分析篇,包含第 4、5、6、7、8、9 章,分别为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动态优化现状分析、地方政府旅游政策实效与旅游产业结构动态优化、地方财政分权与旅游产业结构动态优化、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产业结构动态优化、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与旅游产业结构动态优化、地方政府的研发投入与旅游产业结构动态优化;第三篇为实践分析篇,包含第 10 章和第 11 章,分别为对地方政府行为与三大传统业态和旅游新业态结构优化实践状况分析;第四篇为对策分析篇,包含第 12、13、14 章,分别从政策实效视角、要素投入视角、消费需求视角提出改善地方政府行为以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动态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是推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推进志愿服务事业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迫切要求。本书在系统介绍国际社会指标体系发展演进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构建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采用经验判断法、德尔菲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收集的相关指标进行了三轮甄别和筛选,构建了应然状态下和实然状态下两套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实然状态下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测试,就志愿服务指标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前瞻性的展望。本书读者对象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的工作人员、志愿服务理论研究者。
本书是社会和谐与发展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介绍了社会工作及其知识的本质、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和实践;中篇社会工作理论介绍了心理社会理论、女权主义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危机介入理论、系统及生态理论、增权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下篇社会工作实务介绍了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本书由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范明林所著。
20世纪末期以来,网格化被应用于政府管理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本书系统梳理了网格化管理发展的历史、地位及作用,基于网格化治理理论,构建了网格化治理模型,详细介绍了网格化治理模型在北京市东城区的实践应用和自检修复的机制探索,并对网格化可利用技术和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我国探索和应用网格化城市治理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实践经验,着重以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实践探索的历程为着眼点,探寻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变迁的动力机制、演化特点及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寻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成都市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统筹领导机构、以社区发展促社区治理、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促进基层治理改革、以系统思维营造基层社会治理生态、对多元社会主体进行赋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深化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社会工作是伦理、知识与技术三者的结合。其中,伦理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与灵魄。本书将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放在社会工作发展、伦理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中,详细梳理了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社会工作伦理发展的哲学基础、价值基础和理论基础,并在比较分析各国及地区的伦理守则后,结合本土案例,对社会工作伦理的主要议题、伦理困境、伦理不当行为及其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系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形势与任务、机遇与挑战、领导体制改革、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优秀党支部书记培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综合运用党建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理论及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的基本问题、基本经验、基本规律进行客观记录与深入剖析,力求深刻回答我们党为什么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克服一切困难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阔步迈入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
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使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理论。《社会管理丛书: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系统介绍和吸收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积极成果和先进经验,以部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将其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政策等逐一分析比较,展现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并对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进行了系统阐述。
社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推陈出新。以往管理科学只注重正面的理论及方法的阐述,对于如何防范和解决问题则论及甚少。 《社会管理丛书:我国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实例与启示》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八个必须为线索,结合新中国60多年来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遴选*的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先进典型,展现、交流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经验,研究和探索省市县社会管理创新规律,从而推进我国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研究》内容包括八章,*章节主要介绍了绿色发展的理论体系,以及我国的绿色发展行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状况、框架以及路径;第三至五章主要介绍了农业、林业和草畜业的绿色发展状况及绿色发展模式;第六章主要介绍了西部地区的农村生活特点及具体模式;第七章主要介绍了省市区域以及GEF活动层面的绿色发展模式案例;第八章为GEF项目典型示范村的绿色发展调研分析报告。本书可为从事绿色发展研究和具体实践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或借鉴。
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已成为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社会管理丛书:新时期社会管理总论》着重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出发,就新时期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社会管理实践,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梳理和解析。
本书全面描述了社会工作督导艺术。作者力求帮助读者了解督导在社会服务机构中的地位、作用、实施督导的过程以及目前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其目的是为学习如何做好督导工作奠定知识基础并做好必要的准备。该书自1976年版问世以来就广受关注,是社会工作督导领域的经典之作,成为社会工作教育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教科书。目前翻译的第四版是版本,反映了社会工作督导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成果。本书对于督导不理论上的阐述,而且提供了丰富的实际工作案例分析与工作指南,对于从事和接受督导的员工及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督导知识来源。
《社会管理概述》 社会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社会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新兴学科,又是一门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社会科学。本书从简明实用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社会管理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为从事社会管理研究与实际工作者们提供一本理论工具。 《新时期社会管理总论》 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已成为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本书根据*同志提出关于 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的要求,从新时期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出发,全面系统的进行了梳理和解析。 《中国基层社会管理改革与实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不同的社会需求,造就了不同层面的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