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史论:陈捷先教授、冯尔康教授古稀纪念论文集,ISBN:9787805049021,作者:本书编写组编
《2019浙江科技统计年鉴》收集了浙江各类科技活动的投入产出等方面统计数据,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了浙江区域科技活动的规模、水平、布局、构成与发展,是有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了解、研究和分析浙江科技政策以及科技活动情况的主要工具书。 《2019浙江科技统计年鉴》共分六个部分。部分为全社会科技活动的综合统计资料,主要有科技活动人员构成与投入情况、科技活动经费构成与投入情况、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情况、科技成果产出及获奖、技术市场成交等指标的综合资料;第二、三、四、五部分则依次为研究与开发机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高等院校的科技活动统计资料,主要有机构情况、科技活动人员情况、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与支出情况、科技项目(课题)情况、成果和知识产权等科技产出情况的内容;第六部分为浙江高技术产
本书以“全面提升城市生态软实力”为主题,围绕上海城市生态软实力的内涵、主攻方向和路径措施开展研究。全书分为总报告、生态品质篇、生态文化篇、生态话语权篇四个部分,重点指出上海提升城市生态软实力需要聚焦生态品质、生态文化和生态话语权,上海提升城市生态软实力应从生态品质、生态文化和生态话语权三方面入手,其中生态品质是城市生态软实力的基础底色,生态文化是城市生态软实力的核心价值,生态话语权彰显城市生态软实力的国际竞争力。
《四川统计年鉴(2017)》是一部全面反映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四川统计年鉴(2017)》收录全省及各市、县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2016年统计数据,展现了四川人民在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为了便于国际间交流,内文全部实行中英文对照。各篇章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对主要统计指标的涵义、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予以简要说明。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7)》是一本综合概括2006年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年度性统计资料书。该书的第一部分为发展综述,全面描述一年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及主要特点,农产品价格变动以及农民收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其后各个部分收录了2006年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关键历史年份全国主要统计数据。本书由十七部分组成:一、发展综述;二、综合与概要;三、农村基本情况与农业生产条件;四、农业生态与环境;五、农村投资;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间消耗及增加值;七、主要农产品种(养)面积与产量;八、农村市场与价格;九、农产品进出口;十、农产品成本与效益;十一、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十二、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及其他事业;十三、国有农场;十四、区域农村经济;十五、各地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从儿童的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方面展现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总报告总结了2021年儿童发展的现状与成就,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发展篇呈现了儿童教育、福利、家庭和法律保护等方面的总体发展状况;专题篇主要有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儿童伤害状况、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儿童网络使用状况及防沉迷调查、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分析报告;区域篇,主要展现各地在儿童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地方特色;附录汇总了儿童发展相关的重要数据。
《2019北京区域统计年鉴》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北京市各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年度资料,同时收录了四大直辖市、全国主要经济区域2018年经济社会主要指标数据。 《2019北京区域统计年鉴》共包括8个部分,分别为:北京概览、分区历史数据、北京各区概览、开发区、高端产业功能区、四大直辖市、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北京与全国对比。
从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依然有的竞争优势,而西部地区的县级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正逐步缩小与东部、中部地区间的差距。从医院运营效能方面来看,医院总收入和人均收入都远高于地级城市、县级和中医医院。顶.医院、地级城市医院、县级医院三个不同层级榜单之间,总收入的差距大于人均收入。 地/县300强医院床位数首现下降拐点,床位使用率维持在90%左右,平均住院天数逐步减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保证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前提,2017~2022年地/县300强医院全院职工人数出现下降,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数量均有所下降。中职称人数和硕博学历人数有所增加,但博士学历人数增速放缓,可见人才下沉还需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2022年地/县300强医院医疗服务量有所增长,年住院手术量整体呈增长趋势,这充分体现了分级
本书描述与分析的对象是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事业单位发展与改革情况,凝结了来自各地事业单位综合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具体事业单位、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一年来中国事业单位的总体情况,对我国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行业体制改革、机构编制管理、干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经费管理等方面的举措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今后一段时期事业单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任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稳定的工作者数量的增长已经成为当代政治家、媒体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核心问题。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期性的工作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十年间工作的相对稳定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稳定的工作者”构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并对社会学家关注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回归对劳动力的研究,探究产生不稳定的工作者和给这些工作者不断带来不安全感的制度性安排变得日益重要。本书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维度出发,在引介西方学者对“不稳定的工作者”的一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向读者展示基于“不稳定的工作者”议题而在中西方进行的大量丰富多彩的实证研究,从而为分析经济全球化提供新的、有力的批判视野,同时启发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当代我国社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