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把量化民族志中的关键概念、工具和方法梳理成三个部分。 部分包括2、3、4章,梳理了质性和量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的知识基础,以便在量化民族志这种新方法中着手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部分包括5、6、7章,介绍了将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关键理论和研究实践。第5章介绍了如何组织和整理质性资料、数据,使其能被用于定量分析。第6和第7章探讨建构定量模型的基本量化研究过程,并展示了如何将定量方法应用于通过第5章描述的方法所组织的数据。 后一部分探讨将统计模型用于理解民族志数据的意义,即试图构建人类理解世界的模型。第8 章关注识别人们的言谈举止背后的含义,并涉及自动编码和信度的问题。第9章是关于意义建构的结构,以及如何从人们表达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中构造模型。第10章将所有这些内容联系起来,将量化民族
人的境况(第2版),(美)汉娜·阿伦特|责编:毛衍沁|译者:王寅丽,上海人民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美)汉娜·阿伦特|责编:毛衍沁|译者:王寅丽 原价 ¥85.00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出版时间 2021-06-01
松茸作为一种新的跨国流通商品, 其产业链连接着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多个 。松茸世界包括采摘者、科学家、交易者、森林管理者、市场销售者、消费者等多个行动主体。在这个网络中, 合作不仅仅存在与人类学家之间、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之间、学术界与非学术界之间, 也存在与人与自然界之间。作为一本松茸场域研究的经典合作民族志,本书展现出 化经济下人类学研究的新路径。
【你知道吗?】 如果把地球史按比例缩至 24 小时,那么人类就只存在了短短 2 分钟。而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不到 1 毫秒。但就是在这微乎其微的 1 毫秒中: 塑料垃圾在太平洋聚起触目惊心的 第七大陆 ; 半数野生物种灭绝;石油只够用 50 年了; 大都市像八爪鱼一样扩张,人与自己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疏远、决裂,越来越孤独; 如果所有人都想过美国人那样的生活,那我们需要 7 个地球, 灭亡,很可能发生在我们的有生之年。 《人类的明天》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质:这不是一本令人绝望到不愿面对的危机之书,也不是一本一味提出问题的警示之书,而是一本为焦虑和困惑提供崭新思维方式的希望之书和解答之书。正如作者本人说的那样: 传播灾难性的消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作者带领一
为了这一目的,本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是对西方考古学和人类学结合的历程做出回顾,对西方考古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做出述评,分析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结合历程;二是对考古人类学中国化的过程做出述评,剖析考古学和人类学在进入中国后的发展与融合过程;三是基于学术史的基础上阐释考古人类学的基本观念;四是以石寨山出土的青铜贮贝器和大鹏金翅鸟两件文物的研究为例说明考古人类学如何指导对考古资料的阐释,即方法论问题。
松茸作为一种新的跨国流通商品,其产业链连接着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松茸世界包括采摘者、科学家、交易者、森林管理者、市场销售者、消费者等多个行动主体。在这个网络中,合作不仅仅存在
作为20 世纪最重要的人类学家之一,马林诺夫斯基生前的日记在1967 年出版后,引发了持续近二十年的争议:这位德高望重的开山祖师式人物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特罗布里恩岛考察期间,所记日记与他在严肃著作中对于当地人的态度相去甚远、充满矛盾。在日记中,随处可见他对当地人的鄙夷和痛恨(甚至有种族歧视的嫌疑),而且他还不断怀疑自己和工作的意义,并饱受情感、健康的困扰。 本书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马林诺夫斯基在1914-1915 年间和1917-1918 年间的两本日记。在日记中,他记录了自己在田野调查中的各种经历,作为一本从未打算发表的私人日记,他的记录简单明了,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窥到新几内亚土著在当时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马林诺夫斯基作为普通人较为阴暗的一面和他对于个人人生、事业和感情的思考。 现在,这本日
本书从拉康派视角介绍了精神分析技术。不同于其他论述拉康的学者,芬克博士通过大量的临床实例详细阐述了他所实践的拉康派的倾听、提问、标点、切分和解释技术,并且使用自己案例中的临床片段,详细地检视了对梦与幻
在世界各国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平、渐进、改革为主要特色,其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就在这平稳的现象之下,英国经历了深刻的、惊涛骇浪般的社会变化。它率先闯进现代文明的大门,走进现代社会,它开创了现代经济与政治制度,其科学与文化发展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国是现代化的开拓者,它的开拓 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这种剧烈的变动与沉稳的路径,如何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书即追溯这种文化模式的形成机制,从中寻找带有普遍意义的历史启示。
维特根斯坦是天才之典范、20世纪数一数二的大哲学家。本书是浙江大学教授楼巍老师10堂维特根斯坦哲学课,一本书让你理解维特根斯坦:本书一共十讲,第一讲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生平及主要著作,之后九讲讲解了维特根
本书通过展现近代中国牛奶哺育的兴起过程,探讨其背后折射出的近代中国母亲的内心世界和她们所承受的历史命运。近代中国牛奶哺育的实现是近代中国婴儿哺育方式转变的结果,这一改变帮助女性解放了一部分母职,与传统
本书全面回顾了历史上最为重要的10次疫情,如:天花、疟疾、结核病、斑疹伤寒症、大流感、艾滋病等,进而探讨了传染疾病与人类的未来。该书不仅仅单调地叙述疾病的症状、统计数据与发病原理,而是讲述了疫情背后那些时常被遗忘的故事,以及疫情导致致命的后果的来龙去脉。本书的独特之处是采用全面的视角,解释几百年来一场场重大疫情如何塑造并迭代了我们所依托的社会。每一场疾病都被放置到了多重视角之下,探讨其如何形成,如何影响我们人类的历史、宗教传统、社会动态和科技。通过疫情的角度看待世界历史,本书认为传染病是塑造我们的世界的一股主要的推动力量。它的趣味在于结合了科学与历史,是一本适合广大读者的社科学术类书籍。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多维的审视,从时代背景、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基本特征、价值意蕴、面临的新时代境遇及铸牢路径等方面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系统地梳理、阐释并进行深刻地提炼与概括,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供点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