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青壮年时期,曾亲访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找到还原于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 《忧郁的热带》即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本书最早出版于1955年,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 的人类学、文学、人类思想杰作。
《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是一个历史人类学的考察,要写的是李安宅先生的人类学思想史。 我们要从李安宅最初的对中国经典的象征理解路径出发,看到这是对当时既有的中国史研究的不满足和反思,我们要进一步把祖尼人类学看成是该理解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并由此诞生出互惠人类学。进一步说,从上述脉络中,著者陈波把李安宅的人类学理解为带有结构诉求的象征主义的人类学,带着历史的色彩。它与英国和中国的功能主义人类学、美国博厄斯历史学派人类学、意义学和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书隶属“中国壁画”丛书套系,详尽介绍了四川美术学院的壁画教学成果,大家们的访谈,当代壁画探讨,教师学生作品等等,介绍了四川美术学院壁画艺术创作、研究、教学的成果及关于壁画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包含非常重要而难得的手实物资料,对现、当代壁画艺术成果进行研究、整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文化保存的价值,以及艺术欣赏的价值。
乡村社区的研究直人类学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基本路径。20世纪初人类学被引入中国后,乡村人类学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和1979年,21世纪初。这三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批代表著作问世,同时显示了中国乡村人类学的发展脉络。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诠释了督导之于社会工作学科的重要意义。作者整合积累二十余年的学术文献与十八年的实践经验,对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风格、类型进行深入探讨,并传授了发展高效督导关系、应对情境压力、实施考核评估、提升工作绩效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方法。通读全书,“优质社会工作督导”的标杆跃然纸上。社会工作从业者和学习者可以此为参考范式,致力于提升督导品质,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社会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