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它在新闻传播链条上的地位和作用若何? 现代社会,人们对新闻的需求,犹如对阳光、空气和水分的需求一样,变得须臾不可缺少。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日益成为其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拒绝新闻、闭目塞听的人,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能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人。 不管科技如何进步,也不管人们获得新闻的渠道或手段如何多样化,新闻要想广为传播,总离不开采访,离不开采集、挖掘新闻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采访处于新闻传播的源头或起始阶段。尽管人们每天读到、看到、听到新闻,享受到新闻所带来的种种乐趣并获得某种满足,但对新闻是如何采集和挖掘的并不过分注意。然而,新闻的采集和挖掘即新闻采访,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新闻的采集和挖掘,就没有新闻的传播,
文献计量学是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当前国际图书情报学术界研究活跃的专业领域之一。《文献计量学(第二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和理论基础,详细讨论了引文分析等主要的定量分析方法,还集中阐述了文献计量学在情报学、图书馆学、科学 学等学科领域及定量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文献计量学(第二版)》共十二章,内容包括绪论、科学文献的增长规律、科学文献的老化规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文献计置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文献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学在图书情报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在科技管理与预测中的应用。
《大型赛事媒体运行研究》全面介绍了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赛事媒体运行与新闻服务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系统分析了我国大型赛事媒体运行与新闻服务的基本现状、突出问题和创新策略,能为今后科学高效地开展媒体运行服务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促进学界与业界的深度融合,是体育新闻工作者、体育赛事志愿者和体育新闻爱好者的专业读本。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跨学科的报纸新闻理论。本书次试图把话语研究和媒体研究结合起来,集中论述了媒体中最重要的一种话语类型:报纸上的新闻。正是通过报纸,世界上百万的大众才得以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得以了解人们的生活、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也正是这些新闻深深地影响着对我们的生活做出重要决策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精英们。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跨学科的报纸新闻理论。本书次试图把话语研究和媒体研究结合起来,集中论述了媒体中最重要的一种话语类型:报纸上的新闻。正是通过报纸,世界上百万的大众才得以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得以了解人们的生活、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也正是这些新闻深深地影响着对我们的生活做出重要决策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精英们。
《UGC质量实时预判机制研究》融合用户研究、行为科学、信息质量、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社交网络用户参与行为及其对UGC质量的影响,通过挖掘“用户行为-UGC质量”关联,把基于内容和基于行为的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了多种基于用户行为挖掘的UGC质量实时预判模型,为UGC质量治理提供新思路。 与之前相关研究相比,《UGC质量实时预判机制研究》从用户行为的角度研究UGC质量治理,为适应新一代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需求,提出UGC质量“预判”的思想,能够变事后控制为事前预测与管理,有助于管理部门更有效地进行网络内容治理。
《媒介与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以澳门内地移民为个案》从传播学的角度,以澳门内地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澳门特殊的移民城市背景、媒介环境下,探索跨文化背景中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媒介对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两个核心问题。通过对23名20世纪80年代以后来自内地不同地区的移民进行深度访谈、撰写备忘录、编码等数据分析处理后,本研究建构了“媒介与移民文化身份认同建构”的理论框架,形成了2个实质性理论和4个理论假说。
这是一本旨在向传播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介绍人际传播研究主要理论视角的书。所有的章节都由杰出的传播学研究者为作者,每一章都涵盖了人际传播的不同理论,因此保证了其学术色彩和性。本书将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其体的例子结合起来,从而增加了可读性和理解性。两位主要编(作)者对人际传播理论的内容做了综合分析,以1990—2005年的重要文献和学术成果为主,可以说是一次人际传播理论成果的全面展示。本书各部分之间有逻辑递进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关于当代人际传播理论的有机整体。它重点反映近15年来人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但无论是从编者的总结部分,还是各个专题名下的作者自身的论述背景,都能够清楚地看到人际传播理论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以及其间的演变过程。
《电视新闻的叙事学研究》主要讲了:“文字斋”是重庆大学校园内一座古老而颇具特色的建筑,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就设在这座建筑里。我喜欢这座建筑,尤其喜欢它的名字——“文字斋”。这是因为在20世纪30年代,重庆大学就有了这座古色古香、庄重典雅的建筑。它默默地见证了学校发展的历程和进步。因此,我的同事们和我将所要出版的丛书取名为“文字斋书库·文化与新闻传播丛书”。
本书引用了很多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具体研究实例,来描述抽象的研究方法。它们能保证您在实战情境中对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对每一检验方法的讨论,都是从读者的视角出发,解释深入浅出,不厌其烦。掌握了方法,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然而,由于传播研究方法的严谨、专业,让不少学子望而却步。本书奉行“为理解而传授”的编写原则,为传播研究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本书的作者都是在传播学研究方法研究、教学和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这保证了本书中您阅读到的都是经专家理解、应用和解读的权威内容。 对于各种研究方法优势和不足,包括实验、问卷和调查等量化研究方法以及观察、访谈和对话分析质化研究方法等,本书给予了它们同等篇幅加以介绍。这可以使读者在定量和定性研究都同步掌握,无所偏废。 本书以没
新版增加了一位作者——凯伦·福斯,她是女性主义传播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使这本的教科书基本体现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双峰并峙”的学术格局。 书中展示的传播理论的八大主题和七大理论传统纵横交织的架构体现了目前传播学理论和学科建设的基本路径。在纵向的维度上,探讨了传播者、信息、谈话、关系、群体、组织、媒介和文化/社会八大主题。在横向的维度上,传播理论汲取了符号学、现象学,控制论、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批判和修辞学这七大传统中的精华。本书围绕着上述八大主题,提出了与人类传播的方方面面有关的一系列理论、范式和假说,形成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和学术体系。
《2019~2020年科普图书出版情况报告》采用统筹筛选的方法,以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对2019~2020年出版的科普图书整体数量、类型等进行统计,力求制定一套相对全面的科普图书年度书目,为反映和把握科普图书年度整体出版情况提供参考。《2019~2020年科普图书出版情况报告》正文是2019~2020年科普图书出版的相关统计分析,涉及图书种类、数量、出版地、出版社、学科分布、作译者、价格等;附录包括2019~2020年出版的部分科普图书书目、科普图书分类数据表、科普图书榜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