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物馆而言,以观众为中心的路径转向意味着什么?面对不同年龄、认同和社会阶级的广泛观众群,博物馆应该如何建立相关性?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博物馆应该简化他们的工作吗?博物馆内部需要作出何种应对?在克雷斯基金会的资助下,彼特·萨米斯和米米·迈克尔森对当时认可的、以观众为中心的十家藏品立本的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博物馆进行了数年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回答了上述问题。这本书:介绍为广泛观众群提供可及性的重要机构;分析这些机构认同与民主的内部斗争;采取个案研究、员工访谈、信息导读等方法向博物馆专业人员阐明如何在藏品立本的机构践行以观众为中心的路径。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近代中国的“图像新闻”的历史,即以图像来描摹社会“时事”的历史展开了叙述,并对中国近代“新闻图像”文化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近代“新闻图像”与其他文化样态(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清单。进而认为深入而系统地开展“民国图像”文化研究,使它像其他文化形态一样焕发出历史文化的光辉,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担负起的文化历史责任。 全书总共六卷,洋洋285余万字,书中选用有2400多张珍贵的图片资料,全面而细致地对1840-1919年间的中国近代“新闻图像”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且运用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本书图文结合、条理清晰、资料翔实、建构完整,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
本书首先厘清相关核心概念的内涵,提出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和衡量标准;然后分析自媒体传播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自媒体领域的话语权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剖析自媒体领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弱化的原因;梳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赢得并保持媒体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经验,借鉴西方维护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做法;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提出自媒体领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维护理念与实践路径。
《科学技术论手册》是国际STS的学术组织4S学会为梳理STS研究的成果和思路而组织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研究项目的成果。书中从所有涉及到的角度对STS这个有着众多分支和流派的大学科进行了的清算。是国际STS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在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学、科学伦理学、SSK等等领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数十年来不曾有人。
《期刊编辑校对实用手册》是为从事期刊编辑校对工作的同志编写的实用工具书,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文字、词语、语法、标点、数字、量和单位、版面格式、常见知识性错误等八个方面谈了编校的一些基本规范;下编主要收录了在编辑校对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有关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规范。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可以作为编辑校对人员的案头书,也可供一般读者使用。阅读它,有助于读者规范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水平和规范意识。
《胁迫之术:心理战与美国传播研究的兴起(1945-1960)》基于公开文献与美国解密档案,从知识考古的角度,梳理了1945年至1960年间美国大众传播学在“冷战”背景下兴起的过程。 “二战”后,为了满足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部门、军方、情报机构和重要的基金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推动传播学者们从事说服技巧、民意测量、刑讯审问、政治与军事动员、意识形态宣传等课题的研究。这些以宣传和胁迫为目的的研究项目不但在传播学“奠基人”的选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帮助确立了学科的核心问题与主导范式。
《舆论的结晶》原书成书于1923年,它次用整本书的篇幅详尽探讨了专业公共关系及其从业者——公共关系顾问的范畴和功能。我在书中将公共关系定义为一项处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活动,在这种关系中,企业服务并依存于公众。
《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明代商业出版研究》借鉴“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以传统的历史学的方法为基础,综合分析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尽可能客观地展现明代商业出版面貌的同时,借鉴传播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商业出版在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的作用。详细阐述并分析了明代商业出版兴盛及其背景和原因、明代商业出版中心、明代商业出版的主要品种、明代商业出版的经营状况、明代商业出版与社会和思想文化变迁等。
本书除了介绍“商务”、“中华”、“世界”、“大东”、“开明”等有较大名气的书局,或有着自身明显特色的书局的出版标记外,还顾及到其他,并没有取大而舍小,并没有舍去那些并不起眼、但很有特色的出版标记。同时,兼顾搜集除上海之外地区的出版机构的出版标记,数量也很可观。《民国出版标记大观》由张泽贤著。
罗伯特·威尔逊是美籍欧洲导演、表演艺术家、装置艺术家、灯光设计师,并兼及其他领域。他是跨界能手,不仅跨越了门类艺术界线,也跨越了地理界线。他是艺术全球化的先驱。《罗伯特·威尔逊:方法与作品》首次从下列几个方面对罗伯特·威尔逊进行了完整论述: 以美国和欧洲社会文化、政治环境为背景,分析其主要作品; 探索威尔逊的“场面效果图册”、工作室和排练方法以及合作过程; 研究其审美原则和构思元素,这些成就了他的导演特色; 用威尔逊的技巧为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一系列实用练习。
本书首先厘清相关核心概念的内涵,提出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和衡量标准;然后分析自媒体传播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自媒体领域的话语权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剖析自媒体领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弱化的原因;梳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赢得并保持媒体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经验,借鉴西方维护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做法;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提出自媒体领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维护理念与实践路径。
《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明代商业出版研究》借鉴“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以传统的历史学的方法为基础,综合分析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尽可能客观地展现明代商业出版面貌的同时,借鉴传播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商业出版在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的作用。详细阐述并分析了明代商业出版兴盛及其背景和原因、明代商业出版中心、明代商业出版的主要品种、明代商业出版的经营状况、明代商业出版与社会和思想文化变迁等。
这部《世界版画史》,从史、论、画诸方面,诠释了版画文化形态的来龙去脉,宛然一部浓缩的版画百科全书。 世界版画史上的每一辉煌的峰点,都是后人前人的起点,先进文化是在文化传统基础上不断演进的结晶。 各个国家各个地域的版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新的建树,因其时世与基因的不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和走向。 多样化的版画形态,为我们提供了观赏和思考的大平台。有了比较和鉴别,更宜于我们审视当下、把握未来。 由日本著名版画家黑崎彰先生和他的高徒张珂、杜松儒合编而成的《世界版画史》,凝聚了编者的渊博学识和艰辛劳动。本书的价值所在,必将在今后中国版画发展历程中日渐显现出来。
博物馆的陈列形式对展品发挥作用的程度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对展览的策划、选题、实施及其他相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修订版)》作者齐玫长期在首都博物馆从事文物陈列研究工作,并参与了首都博物馆新馆陈列的策划与实施,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该书图文并茂,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对博物馆陈列研究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上篇以问答形式讲述了校对基础知识,对于现代校对如图书在版编目(CIP),电脑校对软件、磁盘稿校对等问题,都作了详尽的解答。下编汇集了不同类型容易互错的字,经常用混的词,以及误用成语的实例,并释义辨析,以提高辨错能力。这是校对人员必须掌握的规范使用字词的基本功。书后收集附录有新版《简化字总表》、《批异体字整理表》、《批异形词整理表》、《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国家标准,以及各种字体、字号、主要科技符号表等,可供校对人员参考使用。
多数信号处理论著主要针对理论与方法臻备的一维信号,而对于仍在发展完善中的多维信号处理少有涉及或涉之不深。本书凝聚著者在多媒体信号处理领域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以快速变换、稀疏表示、低秩分析为理论主线,内容涉及图像/视频的感采样、表示、编码、滤波、恢复、三维重建等应用。本书系统介绍了多维离散余弦变换与离散小波变换的快速分解方法、过完备双树小波变换包优选方法及其图像/视频编码与降噪应用、图像信号的自回归压缩感知方法、重加权矩阵低秩恢复模型以及对数和矩阵低秩填充模型、基于低秩分析的光照度立体重建与三维运动场估计等。本书可以作为从事信号处理等领域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由大众媒介和同人刊物等引导形成的公共舆论起着重新塑造认同和建构自我的作用,成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质疑传统文化、引入西方资源、批判现实政治、追索理想社会的重要媒介。《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为例》以1930年代前期《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两个典型的“舆论空间”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具体分析这两个南北舆论阵地所继承历史脉络、凝聚的知识群体、依托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权力的交错、关注的基本议题,以及在思想资源、思维特质、论证风格上的差异与共性等内涵,细腻展现1930年代南北知识群体所引导的公共舆论的历史面相和知识人的精神世界。
罗伯特·威尔逊是美籍欧洲导演、表演艺术家、装置艺术家、灯光设计师,并兼及其他领域。他是跨界能手,不仅跨越了门类艺术界线,也跨越了地理界线。他是艺术全球化的先驱。《罗伯特·威尔逊:方法与作品》首次从下列几个方面对罗伯特·威尔逊进行了完整论述: 以美国和欧洲社会文化、政治环境为背景,分析其主要作品; 探索威尔逊的“场面效果图册”、工作室和排练方法以及合作过程; 研究其审美原则和构思元素,这些成就了他的导演特色; 用威尔逊的技巧为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一系列实用练习。
该书上篇以问答形式讲述了校对基础知识,对于现代校对如图书在版编目(CIP),电脑校对软件、磁盘稿校对等问题,都作了详尽的解答。下编汇集了不同类型容易互错的字,经常用混的词,以及误用成语的实例,并释义辨析,以提高辨错能力。这是校对人员必须掌握的规范使用字词的基本功。书后收集附录有新版《简化字总表》、《批异体字整理表》、《批异形词整理表》、《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国家标准,以及各种字体、字号、主要科技符号表等,可供校对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