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出版物基本知识及作者、编辑等应知应会的规范、标准等。全书共8章:1.出版物基本知识,2.著作与著作权,3.出版管理,4.编辑工作基本规程,5.图书编辑技术,6.各类出版物的编辑工作,7.作者编辑应知的法津法规,8.作者编辑应知的国家标准与有关规定。 本书作者都是在各出版社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资深编审、副编审,和有多年著书、写作经验的教授、副教授。许多内容是他们依据自己的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总结整理而成,其内容十分丰富,具有信息全而新,数据准确、翔实、可靠之特点。全书选材、论述与篇章结构安排,注重简洁、实用、便于读者速查,是读者不可多得的集政策、知识、技术为一体的案头工具书。 读者对象:出版社记者、编辑、校对、出版管理人员;从事写作的著作权人、职业撰稿人、外文图书翻译者;撰写论文的教授
甘险峰编著的《当代报纸编辑学》是一部具有较强的当代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色鲜明的报纸编辑学著作,在吸收前人报纸编辑学成果的基础上,紧扣当前的报纸编辑实践,分总论、文稿编辑、图片编辑、版面编辑、专业编辑五大部分,对报纸编辑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本书给图片编辑以独立的地位,用整整四章的篇幅系统讨论了图片编辑。在报纸编辑学著作中进行分专业的讨论非常罕见,《当代报纸编辑学》则分为新闻版编辑、专副刊编辑、广告编辑、网络编辑和电子编辑,分别加以讨论,而新闻版编辑更进一步细分为要闻版编辑、本地新闻版编辑、新闻版编辑、国际新闻版编辑、财经新闻版编辑、文娱新闻版编辑、体育新闻版编辑,划分较细致,与操作层面的衔接较紧密,指导性与实用性较强。全书还使用了大量鲜活案例,以方便读者理解或仿效。
赵家璧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进入以出版《良友》画报闻名海内外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从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总结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到徐志摩的《爱眉小札》、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钱锺书的《围城》……一本本新文学名作,经由作者走入万千读者的心中。 作者以亲切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了一本本图书诞生的故事,动情地回忆了与蔡元培、鲁迅、茅盾、郑伯奇、郑振铎、徐志摩、曹靖华、丁玲等师友的交谊,记录了他们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孳孳于文化事业的身影。
我们所遇到的那些外表光鲜、内在出众的好书,带给了读者无限的精神愉悦,它们给作者罩上耀眼的光环,它们承载着传播知识与文明的光荣使命。 而我们却很少想到:好书是如何产生的?一本好书,从作者完成创作、把书稿交付出版方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出版过程?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编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在这个幕后操作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读一本好书,受益匪浅;编一本好书,感慨良多。在《编书记》中让我们听一听编辑的声音,听一听,好书背后的故事…… 《编书记》由沈昌文等人编著。
由周奇主编的这本《常见语言文字错误防范手册》系《编辑作者常用手册系列》中的一种。 本手册的特色是辨误求正,通过对各种常见语言文字错误的辨析,帮助编辑、校对辨识语言文字错误,从而提高加工和校对水平。亦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其他文字工作者参考。 本手册定位为“手册”,它是一本编辑、校对及其他文字工作者的案头工具书。手册共8章,内容分别是:1.常见错别字;2.常见词语错用;3.常见异性词误用;4.常见数字用法错误;5.常见标点符号使用错误;6.常见语法错误;7.常见逻辑错误;8.篇章。为了帮助读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指出错误的同时,简略地讲授相关的语言文字知识,所以又与一般辞书不完全相同,既可查,又可读,既是一本工具书,又是一本以辨误求正为特色的语言文字知识简明读本。
本书介绍出版物基本知识及作者、编辑等应知应会的规范、标准等。全书共8章:1.出版物基本知识,2.著作与著作权,3.出版管理,4.编辑工作基本规程,5.图书编辑技术,6.各类出版物的编辑工作,7.作者编辑应知的法津法规,8.作者编辑应知的国家标准与有关规定。 本书作者都是在各出版社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资深编审、副编审,和有多年著书、写作经验的教授、副教授。许多内容是他们依据自己的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总结整理而成,其内容十分丰富,具有信息全而新,数据准确、翔实、可靠之特点。全书选材、论述与篇章结构安排,注重简洁、实用、便于读者速查,是读者不可多得的集政策、知识、技术为一体的案头工具书。 读者对象:出版社记者、编辑、校对、出版管理人员;从事写作的著作权人、职业撰稿人、外文图书翻译者;撰写论文的教授
我们所遇到的那些外表光鲜、内在出众的好书,带给了读者无限的精神愉悦,它们给作者罩上耀眼的光环,它们承载着传播知识与文明的光荣使命。 而我们却很少想到:好书是如何产生的?一本好书,从作者完成创作、把书稿交付出版方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出版过程?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编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在这个幕后操作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读一本好书,受益匪浅;编一本好书,感慨良多。在《编书记》中让我们听一听编辑的声音,听一听,好书背后的故事…… 《编书记》由沈昌文等人编著。
《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汇编数十位出版大家的从业经历,从编辑生涯、作者交往、选题策划、职业规范以及出版业的未来等多个角度切入,探讨编辑这一职业的现状和未来,追问当下编辑存在的意义,对编辑从业者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亦是抚慰他们心灵的一味良药。
过去的二十年,是编辑的年代,也是编辑身 份渐趋迷茫的时代。王联合编著的《编辑的微世界》 以《职业·途中》《阅书·识人》《财经·微说》《 乡关·情怀》《闲适·微记》五板块记录一个编辑的 行业观察、职业思考与人文情怀。所辑文章大多来源 于作者近几年在相关媒体上发表的随笔作品;与书业 无直接关联的人牛速写、情势观察、生活小感悟等微 事件系首次辑入本书,大体也以正能量形式体现。在 编辑的微世界里,人人都可以聚积属于自己内心 的光明,并通达理想的彼岸。
捧读着一份份稿件,感受着责任编辑们爱心:“如查,你钟情于书,那么,做一名责任编辑,会让你终生无悔。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职业, 会让你的生命如此充盈而完整。”“寻找一切独特的精神并为之提供物质形态,愿意在碰撞的火花中丰润自己。”“申其未申之旨,达其未达之辞,传其未传之神,足其未足之气。”“责任编辑有着艺术的人生。艺术的人生在于进行,而不止于完成。”心与心的交流,在字与字的延伸中扩展,情对还情的感动,在书缘带你的螺旋上升中趋于无限……
关于编辑学的任务与对象,目前学界的认识似乎还不尽一致。有人认为编辑学是研究编辑工和规律的学科,编辑学著作应该重点探索编辑的规律、建立编辑的理论有人则认为编辑学是研究如何编好各种出版物、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因而编辑学著作应该重点研究编辑工艺流程。似乎前一种意见是要把编辑学视作理论科学,而后一种意见是要把编辑学视作应用科学。我以为这两种意见各有其合理这处,也各有其偏颇之处。
本期年刊选收2002年在报刊上发表的编辑研究论文76篇。论文仍分类编排,但对栏目作了一些调整。 理论研究方面增设“规律求索’’栏目,收入五篇研究编辑规律、编辑原理的文章,反映一年来研究编辑规律,特别是研究编辑基本规律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研究编辑实务的栏目进一步细化,分为“工作研究”“个案分析”“图文世界”“期刊媒介”四个栏目。这样,各个栏目的文章内容比较集中,便于读者检索阅读,也有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些栏目的基本内容如下。 工作研究:收入的文章重点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的文化建设任务和市场营销问题。有关大学出版和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文章也收入其中。 个案分析:收入的文章具体介绍一本书或一套书的编辑出版经验。这些书都是既有文化价值,又有良好市场销售业绩的书。具体介
这本书虽然包括了图书校对、报刊校对、公文校对、影视字幕校对,甚至网络文字校对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正如书中所强调的,其讨论的重点仍然是“新闻出版领域的专业化校对”,所涉及的绝大多数问题,都与出版物的质量,尤其是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有关。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起到一个带动和提示的作用,使大家都能真正重视校对工作,并扎扎实实地从这一基础工作抓起。 正是从上述认识出发,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决定把2007年作为新闻出版行业的“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声势、有力度的出版物质量检查活动,并通过这一活动,建立健全各类出版物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新闻出版业的整体水平,使社会反映强烈的报刊、图书差错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我们推出此书也是想在贯彻总署决定方面有所作为。 《当代校对实用教程》的编写虽然开始
这本《编辑选择论》既是《书刊编辑学系列》的第二本,当然仍是按照对《书刊编辑学系列》的总体编辑构思来进行编辑构思的。除了在形式上——如结构、行文方式、篇幅等一仍《编辑创意论》旧制外,在内容上也仍然尽可能熔理论与应用于一炉,并具体象贯彻你如下面一些创意。 在理论与应用方面,仍然本着以理论为经、以应用为纬之旨,经纬交织。在应用方面,提供了一些例话或现身说法,是想能有助于读者对理论阐述的理解;而后又从例话、现身说法等提升到理论、规律上来做进一步的阐述,形成本书现在这样虚-实-虚的三级大框架。在做理论的探讨时,尽可能结合进行了一些哲学的思考,作为深化理论的尝试。最后在全书结合编辑规律研究之外又辟专章谈编辑规律与编辑选择问题,既是反复强调编辑规律,也是对编辑规律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总之
《编辑出版学实训系列教程:图书策划编辑实训教程》对于实用性要求,这些教材也都还有差距。如此情势下,长期处在教学实践中的朱宇教授,秉承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宗旨,直接从实训教学入手。弥补现有教材教学的不足,在教材建设这一务本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关于编辑学的任务与对象,目前学界的认识似乎还不尽一致。有人认为编辑学是研究编辑工和规律的学科,编辑学著作应该重点探索编辑的规律、建立编辑的理论有人则认为编辑学是研究如何编好各种出版物、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因而编辑学著作应该重点研究编辑工艺流程。似乎前一种意见是要把编辑学视作理论科学,而后一种意见是要把编辑学视作应用科学。我以为这两种意见各有其合理这处,也各有其偏颇之处。
这是一个三十余年躬耕于出版事业的老编辑的点滴记录。从1959年到1991年退休,姻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的致力于搭建西方学术经典与中国读者之间的桥梁。在闭塞、书荒的年代,她和其他许多有名无名的英雄一道,箄路蓝缕,开出了涸续至今的学术品牌,也点亮了一个时代的阅读记忆。皓首回望上个世纪,没有硕果累累的骄傲,却是甘为人做嫁衣的平和淡然。
《编辑出版学实训系列教程:图书策划编辑实训教程》对于实用性要求,这些教材也都还有差距。如此情势下,长期处在教学实践中的朱宇教授,秉承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宗旨,直接从实训教学入手。弥补现有教材教学的不足,在教材建设这一务本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