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句子有无主语,其主语和话题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是建构汉语语法系统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富于争议的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研究者抛弃印欧语的眼光――句子是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的,而重新审视汉语句子构造的特性。汉语句子属于话题说明结构,且说明部分也具有指称性,二者形成松散的并置结构,关系类型多样,而不有且只有于论元与谓词的饱和关系。由上述认识出发,宋文辉著的《主语和话题》将综述相关研究,并作适当评论。本书的基本结论是:汉语没有语法化的主语,所谓主语和话题无法分清楚,因而所谓主语也是话题,汉语基本语义角色的配列类型不是宾格、作格型,更不是分裂作格型。
“大学语文”是各类高等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植直智慧理性、完善其人格素质、充实其心灵世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往问世的此类教材很多,也各有所长,其中亦不乏使用普遍且影响显著者,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应看到,专为文科以外的大学生所使用的同类教材很少。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面全日制高等院校非文科专业学生的通用教材,以知识的完整性、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科学性、体例的所颖性为追求目标。
《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现代汉语焦点研究》现代汉语的焦点研究是语法学界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涉及音系、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语言学分析层面,简单地说,就是句中哪些成分有重音等突出表示、为什么是这些成分成为焦点等。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焦点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现代汉语焦点研究》共分十二章,对“焦点”这个概念作了比较清晰的界定,研究了焦点的类型,划分并详细论述了独立的和非独立的两种焦点强迫形式,讨论了焦点的实现方式(重音)和实现规则,总结出焦点结构律、焦点强迫律、焦点强度律等规则。书稿多有创见,具有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书是“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之一种,是目前中国严格意义上的讨论焦点问题的专著。
《法显传》为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新华书店经销,山西人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2016年11月版,2016年11月山西次印刷。主要内容包括:避疫情托孤佛门、受具足戒主佛寺、访高师辗转四省、度流沙西行取经等。
本书是外本探讨中国特色外交理论话语体系的论文集,主要研究中国特色外交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途径、话语体系内涵以及话语体系的传播途径等,以促进外交学理论的中国化,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话语体系。内容包括部分,即中国特色外交理论话语体系的纲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核心概念以及传播方式、中国特色外交实践形态研究、中国特色外交理论话语体系与外交学中国化。
上古之中国,既有天文学,所谓“钦若昊天”,求明了天地自然之现象,而从顺之,以引导日常生活。研究中国上古天文,本身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课题,并且对于深入研究中国上古文化,也有重要价值。本书的作者新城新藏运用西方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方法,考证我国古籍,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曾著有著名的《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一书。本书为其所写,且增加了更为新颖的注释。
元代文章学是研究文章性质、文章构成、基本功能的一门学问,包括文章的本质、产生、发展、写作、鉴赏、风格等等。其内容主要包括文章学基本命题、基本理论体系及其文化传承,研究对象包括散文、骈文、赋以及科举文的创作和批评。古典文章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代是古典文章学的成立时期元代是文章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时期,明清两代则是文章学理论完善和拓展时期。其中,元代文章学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元代文章学》力图填补元代文章理论研究的空白,在探索文章学基本规律的同时,还完善了古典文章学体系建设,为学者提供借鉴。
本书承袭了近几十年中国学术界“语言学转向”的立场,试图将中国学术的语言问题进一步转化为文字问题,将文字从语言中解放出来,认为文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手段,更是看待语言的一种方式。从而系统地提出了一套汉字符号学理论,其主旨是要纠正“五四”以来中国学术的“去汉字化”倾向,努力恢复汉字的自主性,考察汉字如何成为汉语和汉文化的基本条件和建构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