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常用汉字1200多个,介绍其字形、字义的起源和演变。所收汉字按“字形及本义”“字义演释”和“字义发展图示”编写。每个汉字,先列出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代表字形;再分析其由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的演变,解析字形,指明其本义;再由本义分析其字义的发展演变,义项后均有例证,文言例证后有译文;最后用图表展示字源流变关系。由字形到字义,由本义到引申义,其发展演变过程脉络清楚、逻辑严密。
《曲黎敏精讲汉字文化》由曲黎敏著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论什么时候读,都不能不叹服作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
《儒典》出版后受到文化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现陆续出版平装单行本,共计108种397册图书,分四辑推出。第一辑(36种),收录唐石经本系列、经注本系列、经注附释文本系列、纂图互注本系列。第二辑(18种),收录单疏本系列、八行本系列、十行本系列。第三辑(16种),收录宋元人经注系列。 第四辑(38种),收录明清人经注系列。 《儒典》平装单行本的编纂出版,是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精选和萃编,集合了历史上儒学文献经典著作的优良版本,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儒家经典代表性版本、儒家经典注释的代表性成果,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相信对学习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笔一画学汉字4-6》是一套趣味汉字启蒙画册。作者原创多幅汉字画作品,打破传统的汉字学习方式,让孩子们从一幅幅的汉字画中感受古人造字的精髓! 《一笔一画学汉字4》 蒙哥和他的朋友枭老大、燕子和驴子*近遇到了很多好玩的事儿。他们时而在村庄里帮村民抓怪兽,时而讨论去哪儿筑巢,时而看大妈们 跳广场舞 ,时而观察给宠物做的新衣,时而参加激烈的马术比赛,他们的旅程精彩万分。5幅图,23个汉字,帮你揭秘蒙哥和小伙伴们的奇遇。 《一笔一画学汉字5》 蒙哥、枭老大、雷公、云娘、闪电娘娘和雨娃*近忙坏了,他们参加了飞行比赛,还参加了竞走比赛。另外,书里还讲述了有趣的城门密码,以及攻占城门的戏,还有一年一度的大胃王比赛。5幅画,29个汉字,为你描绘蒙哥和小伙伴的精彩比赛。 《一笔一画
商务印书馆的《亚当斯密全集》是斯密的作品在中国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整理出版,全方位地体现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该套丛书是图书馆的收藏,也是了解西方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的书。 《亚当斯密全集》共7卷,各卷书名如下: 第1卷 道德情操论 第2卷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 第3卷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 第4卷 哲学文集 第5卷 修辞学和文学讲演录 第6卷 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讲演录 第7卷 通信集
本书选录了作者有关上古声韵、中古《广韵》、明清官话、历史语言、文字训诂以及文化交流方面的论文37篇。在这些论文中,作者开拓了上古声纽研究史论、汉语史研究模式论、语言关系类型学、亲缘比较语言学等新领域,提出了华夏汉语混成发生-推移发展论、东亚南洋语言历史文化圈假说、中国宏观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清代琉球官话课本南京音系说、超级语系建构中的华夏汉语位置等一系列新见。体现了传统方法与现代理论、微观考证与宏观阐释、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相结合,以及人文与科学双重精神的研究风格。
本书是一本汉语音韵学的入门读物。它详细指明了汉语音韵学的各种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注意区分音类的考证和音值的考证这两种不同的工作,力图从音位学的角度阐明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特点。全书叙述简明扼要,同时又努力吸取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既可以做到雅俗共赏,又能引导读者顺利入门,是一本浅近而富有学术价值的音韵学著作。
汉字之趣,趣在汉字之形,趣在造字取象;趣在音同义通,趣在音近义通;趣在汉字之义,趣在价值标准;趣在思想观念,趣在民族精神;趣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形态。 汉字之趣,其味无穷。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汉语和汉字不仅承载和记录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汉语、汉字本身都是一种文化现象,贮存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张玉梅、李柏令编著的《汉字汉语与中国文化》以汉字汉语基础知识为核心,兼顾世界语言文字基本常识,从世界语言文化的、广阔的背景出发讨论汉语和汉字的文化问题,细致讲述了汉字、汉语的起源和形成、汉语的流变、汉语的的象征功能、汉语的取象思维、汉字的特点与结构、汉字汉语的历史传播等;内容中包括中外学生及研究者感兴趣的中国文化特征与亮点。尤其是书中阐述的汉字以形表义的特点、汉字时空沟通古今的特点、汉语的象征性、汉语新词的取象思维等是《汉字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突出之处。而书中所见的独到视点与看法、汉字汉语与中国文化的许多趣味现象,更可能会激发读者对
2008年是《汉语拼音方案》行世五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周有光先生从过去五十年间所写的有关汉语拼音的文章中精心选择了50篇,结集成为这部专业论文集。本书介绍了拼音化的历史足迹、方案的制订过程,分析了汉语拼音的指导原则,也揭示了汉语拼音作为文化桥梁的深刻意义,既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有深入的学术探讨。
本书致力于揭示汉语语素的面貌,讨论汉语语素的性质、特点及其对于汉语结构系统(包括词法系数、句法系数)的影响,同时也从语素的性质、特点出发,检讨汉语结构系统研究中的种种问题。讨论的问题主要有:语素的识别、语素的分类、语素的发展、词根与词缀、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缩略语构造、外来词译记、复合词和短语的区分、复合词结构与句法结构的关系、语素的特点与句子分析、语素义和语素语法功能的关系、构词语素与构形语素、语素的组合、造词法与构词法,等等。
《马丁文集(5语篇分析)》本书为《马丁文集》第5卷,收录了马丁自上世纪80年代至2009年发表的11篇关于语篇分析的论文。《马丁文集(5语篇分析)》收集的论文以定性分析为主,内容主要涉及说明文类的实证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篇分析、学生作文及语文水平分析、自传语篇分析和多模态研究等。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等的《维特根斯坦论感觉材料与私人语言》展现了维特根斯坦后期的主要哲学思想和激烈的思辨过程,它记录了维特根斯坦对私人感觉和一般意义上的感觉材料的基本看法,是维特根斯坦后来明确提出反对私人语言论证的思想根据。此外,书中还收录了维特根斯坦对“直觉”的分析,以及由此展开的对因果关系问题的思考和阐发。通过《维特根斯坦论感觉材料与私人语言》丰富的内容,人们可以一窥维特根斯坦思想变化的轨迹,以及其独特的思想风格。
本书是由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钱冠连教授翻译的一本语用学领域精品著作。书中系统地将语言适应论与语用综观论搭建成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语用学理论框架,其哲学底蕴深厚,并且反映出当今语用学界的新观点。不仅给读者以本学科的知识,更能带给读者能超出知识之外灵活应用的智慧。本书专业性较强,适合研究生、语言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及相关专业本科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