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录中国文学学科词目一万八千余条。分作家、流派社团、作品、名词术语、研究著作、报纸、刊物、文学人物等大类。全书词目分十二个单元,按时代依次编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及近代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史通论 总集及其他。每一单元内的词目以类相从。每类词目一般按时间先后编排,年代无从查考或界限不明的置同类之末,以见其文学发展脉络。书后附有 中国文学大事记 本辞典主要征引参考书目 。自 1997 年出版以来,屡次修订,以符合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发展的实际情况。
《语文:表现与存在》四卷本,是一部系统而深入总结中国百年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吸纳欧美存在哲学和语言学心理学新成果加以融贯并推陈出新,涵盖面广、体大思精的语文学理论著作。 作者认为,语言教育要唤醒学生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使之得以良好的养护和培植,使他们的言语才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和张扬,从中感受成功与失败、满足与自尊,并成为言语上自我实现的人。
本书是对先秦时代的玺印、陶文、货币和石玉(石刻、盟书、玉和玉铭等)这四种古文字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方位整理,按照《说文》体例,进行文字编编撰,将古文字字形汇集于相应字头之下,标明每一字形的具体出处、所在辞例、时代以及国别,汇集了原始材料及研究成果并与古文字字形及其释文关联,是一部依据古文字资料的内在规律编纂的大型古文字工具书。本书首次将先秦玺印、陶文、货币、石玉四种古文字材料纳入统一的整理框架,为学术界提供详实、可靠并且综合性成体系的材料,对传世文献的整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学科的研究有所助益。
唐石經本春秋經傳集解(全十三册) 《儒典》出版后受到文化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现陆续出版平装单行本,共计108种397册图书,分四辑推出。第一辑(36种),收录唐石经本系列、经注本系列、经注附释文本系列、纂图互注本系列。第二辑(18种),收录单疏本系列、八行本系列、十行本系列。第三辑(16种),收录宋元人经注系列。 第四辑(38种),收录明清人经注系列。 《儒典》平装单行本的编纂出版,是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精选和萃编,集合了历史上儒学文献经典著作的优良版本,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儒家经典代表性版本、儒家经典注释的代表性成果,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相信对学习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佚三书》全为忘佚之书,忘佚时间短的一千年,长的三千年。该书四本为:古佚三书之一,《上元本玉篇》,唐 孙强增订,宋末元初忘佚。 近年来,人们但闻其名,未见其书,一些评述说多属臆测之词。现从辽、金文文献发现并辑校成书,这对词典、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杨正业,冯舒冉,魏现军辑校。 古佚三书之二:《韵》辽 佚名撰。词典学界,语言学界从未听说过《韵》这样一本书。现在依然有人持怀疑态度而提不出证据。此书记万条语言材料,辽人、宋人、金人、明人都叫《韵》,这根本无需辩驳。本书由杨正业,杨涛辑校。 古佚三书之三:《小学钩沉三篇》,清人有《小学钩沉》和《小学钩沉续编》。此《三编》辑录的全部是唐代以前的新材料。杨正业,杨涛辑校。 古佚三书附:《大广益会玉篇》,宋 陈彭年等
《上博楚簡文字声系》 (一、~八)為2012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全書共8册360万字,主要分 正編 、 合文 、 附錄 3部分。 正编 依上古韵部系字,凡30部。每韵之下依上古聲紐系字,凡19紐。每個聲首所系諧声字依形旁分類而排列,大致按 人 、 物 順序排列。書後附筆畫索引、拼音索引等。 《上博楚簡文字聲系》(一~八)窮盡式地搜集上博楚簡文字资料,吸取學術界的*成果,對于古文字研究,尤其是對于戰國文字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為*部全面研究上博楚簡文字的重要著作。
《看懂中国字 读懂中国心丛书(汉字之美 套装共12册)》包括: 《汉字中的色彩之美》 《汉字中的谋略之美》 《汉字中的符号之美》 《汉字中的生活之美》 《汉字中的人文之美》 《汉字中的自然之美》 《汉字中的思维之美》 《汉字中的建筑之美》 《汉字中的礼仪之美》 《汉字中的历法之美》 《汉字中的戏曲之美》 《汉字中的天文之美》 《看懂中国字 读懂中国心丛书(汉字之美 套装共12册)》供十二册。 《看懂中国字 读懂中国心丛书(汉字之美 套装共12册)》从文字与文字相关的角度 语言、历史、文化、考古、文学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挖掘并向读者展示汉字的美,在弄清一个个古文字的同时,了解它们折射出来的中国文化源,这将是何等快意的事!
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认知科学产生于先验哲学世界观。1975年,莱考夫提出心智的亲身性,开始创立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一致的认知语言学,由此形成基于实证立场的第二代认知科学。? 本书根据人类的范畴化以及认知模式研究,阐述了新的“经验主义”。第一册“超yue机器的心智”,包括范畴与认知模式、哲学的启示两大部分;第二册“实例研究”论证了采用经验主义方法可以做些什么。基于多学科成果,作者对古希腊以来流行于西方的思维和理性的经典观念,即“客观主义”展开批判,对心智和语言哲学中的关键问题加以述评,展示了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作为认知科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进一步观察心智和语言奥秘的窗口……? ?
作者沙加尔对上古汉语确定了更多的加缀方式并研究其功能,把目前所理解的上古汉语词缀形态跟词族综合成一致的上古音构拟体系,并用一系列词源的研究来阐明这一观点。
随着言语病理与听力学、言语与语言康复、聋儿康复、聋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特殊人群的言语与语言康复工作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并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这就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方法,培养与提高特殊儿童的语言沟通、语言文字,为他们插上语言的翅膀,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及社会性发展。本书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残疾人康复技术及设备研发”资助,是言语与语言康复的实用著作。 本书共分七章: 章是口部训练,该训练主要对口部构音器官运动异常进行矫治,以及对错误的和本应习得的音位进行训练的过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口腔训练(下颌、唇、舌的训练)和简单的口部运动治疗。 第二章是构音训练,该训练主要强化目标声母准确的构音部位和正确的发音方式,并将可能与该声母组合的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结合起来
《吐鲁番出土文书字形全谱》系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由我国著名文献学者、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显成教授带领团队历时十年完成。 本字形谱对吐鲁番文书文字字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字头以《说文》为序,每一个字头下有字频、字形、辞例和出处。收字材料全面,入编材料囊括了现已公布的所有大宗吐鲁番出土文书。项目正文共收字头近3000个,另还将未入编的模糊字残损字100多个附于正文后。通过认真查核文书照片(图版),做出释文,全面反映了吐鲁番出土文书文字的面貌。收字形体清晰保真,项目以形体完整、特征鲜明、笔画清晰为原则,严格按照原书图版取样,经计算机处理,尽量保持文字原形原貌。同一字头下凡构形有差异者,则尽量录入。所列的每一个代表字形,均是运用现代电
金文即我国古代青铜器物上铸刻的铭文,俗称种鼎文,书体多为大篆,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法艺术。《金文集联》将代表周朝早,中,晚不同时期艺术特点的《周散氏盘》、《周颂鼎》、《周毛公鼎》、《周散氏盘》等十二种金文杰作,按原拓片分别集字为四言至十二言的对联七百余副,所集对联均为名人撰句,不仅内容丰富,且对伏工整,寓意深刻,集书法艺术与楹联艺术于一体。为方便读者,书中各副对联均附有楷书旁注,既保留了原篆文的艺术神韵,又利于读者临摹,鉴赏。
安徽是青铜器出土较多的省份之一,并以寿县战国时期楚国铜器群、淮南蔡家岗蔡侯墓铜器群、凤阳卞庄一号春秋墓、蚌埠市双墩一号春秋墓葬等为代表,引人瞩目。孙合肥*的《安徽商周金文汇编》对安徽商周有铭青铜器进行全面整理研究,详细收录安徽所出商周有铭青铜器。同时以学术界现有的研究为基点,考察其文字释读情况。对学术界新公布铭文资料及前人误收、漏收铭文资料进行全面整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清晰拓片,对安徽商周有铭青铜器予以全面*录。对铭文及器物资料的全面*录是本书的重要内容。将学术界对铭文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整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铭文进行考释,给出释文。 这无疑对研究安徽先秦时期的历史、地理、文化及社会制度有重要的意义,对古文字的研究具有积*推动作用。
《中华汉语工具书书库》(以下简称《书库》)主要收集自秦汉至民国间的汉语工具书,含字典(一般字典、形体字典、辩证字典)、词典(一般词典、虚词词典、方言俗语词典、专科词典、人名词典)、韵书(含诗词曲格律)、书目等。故本书集中国传统工具书之大成,是当今中国*的古典工具书丛编,相当于一个小型工具书图书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工具书编纂活动也起源甚早,周秦时已有之。其后,各类字典、词典、类书、韵书等林林总总,可谓汗牛充栋。尽管古工具书的编纂受各种因素的支配,如思想文化大一统的需要,教育传播的需要,经学普及的需要,科举考试的需要等等,但是这些工具书的编纂无不是中华文化辉煌发达的表现。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往往又是那个时代盛世修典的表现。政治的统一强大与大规模典籍的整理、修纂相伴随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是在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基础上,根据*近20多年来中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的*成果编制而成的。1987年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是一部国内外知名的学术精品。本书第2版利用中国语言方言数据库,用地图软件绘制地图,它继承了原版地图集的优良传统,但在很多方面有所创新。地图集包含79幅大型彩色语言地图,其中A类图是5幅中国语言总图,B类图是36幅汉语方言分区图和分省区汉语方言分布图,C类图是38幅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类图和分省区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每幅地图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本地图集全面表现了中国的汉语方言和各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的地理分布和分区分类情况,完整地表现了我国极其丰富多彩的语言资源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