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尚威和叶礼萍编著的《广州话普通话》以原“广州话拼音方案”和饶秉才先生主编的“广州音字典”为依据,采用了目前广州人和港澳同胞所惯用的词汇、语气、标音方法以及近来所派生出来的词汇和习惯用语。本书从日常最简单的生活用语开始,逐步引导深入学习。本书收集广州话词汇1000条。领读基本词语、常用句和课文,并编有自学课文和词语解释。在课编有较为详细的语音、调值和拼音方法。在后几课还编有广州话民谣、白话文、流行俗语、部分语法特点和外来语等。本书配有三盒录音带。本书适合大专院校和中专的旅游、外贸、公关文秘、宾馆服务等专业学生使用,亦可供出国探亲、定居人员参考使用。
浦东的语言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具有生活的原汁原味,凝聚着平凡人智慧的结晶。这本书以上世纪80年代前的浦东俗语为采集编撰对象,收集的词汇、谚语、歇后语共2500多个条目,还有70多首民间歌谣,会对读者全面了解浦东的文化、历史提供帮助。
《哈好玩上海话入门》共有十二课,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介绍了当今、最实用的沪语口语。每课都围绕着一个生活主题,包含五个环节的内容。从一首趣味童谣“阿拉小辰光”开始引出话题,编集了上海话的特色词句“讲上海闲话”和相应的来源出处“侬晓得伐”、加入了沪语的有趣俚语“猜上海闲话”和幽默对话“哈好白相”。最后一章总结了全书出现的重点沪语词汇,帮助读者索引巩固。本书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的CC猫形象,让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地道沪语。
《粤语品牌入门,看完这本就能说!》内容全面,符合学习规律。设置发音、语法、单词、实用句子、情境会话等篇章,即使自学,也能掌握完整的粤语学习体系。列举基础单词,一次性扩充单词量。给出很常见的25个主题,
《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交际篇近期新修订版)/粤语语言文化学习与传播丛书》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广州话入门速成手册,用20天的时间让读者能够基本掌握交际用广州话,是入门篇的提高。本书图文并茂,配光盘,学习方
本部著作运用现代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东北方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审视和研究。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两位作者运用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言语行为理论对东北方言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言语行为理论的若干问题、“言语行为”理论的方言研究视角、会话含义与语言的形式结构、东北方言的“招呼”类言语行为、东北方言的话语系统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语言学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展示出强大的活力和能量。中国语言学是世界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中国语言学事业有所推动,我们组织撰写“华中语学论库”。作为专用名称,这里的“语学”主要指汉语语言学,近期的15年时间里以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为重点。“语学论库”,这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将来主客观条件具备,在研究范围上可以不断扩大,在研究时间上可以无限延展,在研究队伍上可以辈辈交接,代代传承。“华中”一词,既跟研究队伍的华中群体相关,又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名称相关。
本书主要从方言这一语言学视角来切入中国现代新诗,可概述为对方言入诗的诗学考察,重点在于论述方言与现代新诗的复杂关系。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按历时性维度梳理方言入诗现象与史实,主要以新诗语言为纲,以新诗流派、诗潮、个案为骨架,呈现了白话新诗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被遮蔽的历史细节,突出了方言入诗在白话新诗不同时期的特色、作用、意义,以及方言进入新诗的途径、效果等相关内容。20世纪前半叶整个国家都处于国语发展不甚理想与不均衡状态,受此深刻影响的诗人话语特征呈现出方言化色彩,方言与现代新诗的关系由此错综多变。下编则以方言入诗的社会、文化与语言背景,方言入诗与声音的诗学,方言入诗与新诗去方言化之间张力形成及其实质渊源等命题为主。主要观点如方言入诗是中国诗歌传统的潜流;方言入诗与新诗的
本书采用上海的话音标是作者创造的,文中运用普通话和上海话互相对应的方式,让我们更容易掌握和学习上海话,吸收了方言中的一些具有鲜明的特征的词汇来不断扩充自身。
汉语发展的历史规律可以概括为:语音简化、词汇多音节化、语法手段的丰富和严密化。附加式构词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发展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在语法方面丰富了构词法的内容;在词汇方面增加了大量的多音节词语;词缀中的后缀和中缀一般读轻声,而轻声是汉语声调的简化形式。可见汉语词缀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历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汉语词缀,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语词缀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山东方言词缀在官话方言中有的代表性。现代山东方言词缀系统在明清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以往缺乏系统的研究,我们对这一历史时期山东方言词缀的总体情况还缺乏了解。宋开玉同志的《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次描绘了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的全貌,提供了汉语词缀在山东地区的一个完整的历史层
本书是学说温州话的应急工具书和通俗读物。作者吸取专家的学术成果,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帮助外地来温州工作的朋友们学会听温州话讲温州话,同时也帮助温州的青少年更好地掌握母语。此外,许多在国外成长的温州华裔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