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话的正确读音是怎样的?一直以来地方方言界有不同的说法。为了规范广州话的正确读音,广东省地方方言界的专家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了广州话正音字典。《广州话正音字典》由粤港澳三地粤方言专家共同审订广州话标准音读,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广州话语音,正文按部首笔顺编排,备有部首检字表,对于方言字和方言用法大都配以句例以及普通话翻译,使读者更好地掌握字义和用法。总的说,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字典,对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对非广州人士学习广州话,以及语言工作者,都很有参考价值。
在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的发言、从晋语定义谈李荣先生的学术思想、次阴调形成的声学原因——以吴江方言为例、《游历日本图经》汉字对音所见浙川京三个语音层次、汉语方言语音调查研究与字本位、吴语字典及吴语语素刍议、苏州话高元音分析及其成因初探、浙江岱山方言特点和内部差异……
方言是某一地域中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天津方言。天津话常常被形容为 哏 ,哏不但代表了天津话幽默,也说明了天津人一种化解意识和轻松乐观的人生态度。天津话给人的印象是干净利索、语言简练、齿音重,粗野并不计小节。天津话有极为丰富的俚语、土语,生动活泼形象,很难用普通话代替。本套书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将方言的特色和趣味逐一呈现,展现方言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联系,体现方言与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性,丰富性。
《昆明方言词典》是1997年7月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词典类工具书。 《昆明方言词典》主要收录昆明方言中与普通话不同而通用的方言词语,包括词、意义较特殊的词组、熟语和成语,共6000余条,条目按首字的声调和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我深深感到杨子静、潘邦榛两位同志编写的《广州话分韵词林》是很有意义之作。静公是一位资深的粤剧编剧家,对广州话极有研究,他既深入民间,又深知广州话和古汉语的关系,能够钩沉发微,在书中提供了不少鲜见的资料。潘君则是编剧界的新生力量,勤奋好学,和静公一道完成此书,是令人高兴的事。这本书列出广州话韵目52个,其中特有的入声韵目17个。它以词尾的字为提示单字,把尾字相同的词目编列,检查起来很是方便。所收词目,既有广州流行的俗语、口头语、惯用语,其中如艰难韵中的“黄鳝上沙滩”、“撞板”、“大食懒”、“生螆猫入眼”,工农韵中的“斩脚趾避沙虫”、“发开口梦”,入声字尾的“坏到加零一”、“老而不”、“零星落索”、“捉到鹿唔会脱角”等,都是十分生动而有特色的;也有一般通用的古词语、新词语,而且数量不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中心课题之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系列丛书:现代维吾尔语参考语法》经课题组成员几年的努力现已编写完成。应该承认,当我们刚开始做本课题时,对“参考语法”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还不太明确,但经语言中心的指导以及我们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其他语种已经出版发表的各种参考语法书,最终明确了我们的课题性质。那就是,尽可能地把维吾尔语所有的共时特征及语言现象按一定的体系和顺序一个个描写出来,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中心课题之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系列丛书:现代维吾尔语参考语法》经课题组成员几年的努力现已编写完成。应该承认,当我们刚开始做本课题时,对“参考语法”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还不太明确,但经语言中心的指导以及我们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其他语种已经出版发表的各种参考语法书,最终明确了我们的课题性质。那就是,尽可能地把维吾尔语所有的共时特征及语言现象按一定的体系和顺序一个个描写出来,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本书共收论文22篇,内容涉及西北方言的用字、语音特点,以及西北地区特色十足的民俗风情。由于西北地区的语言资料、民俗资料很好地保存了古语、古风情的许多内容和特征,因此,对于它们的研究是很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本论文集所具有的价值也就十分显而易见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曰益深入,对外交流与对外贸易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种语言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熟练掌握不同的语言并非易事,但如果只需应对日常生活和旅游经贸中的简单会话,还是有捷径可循的。本套《速成应急口语)系列小册子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这本《说广东话》是本系列中的一册,选取了涉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最基本的会话,采取汉字谐音、加注拼音合注的形式,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过去说无徽不商,现在是无温不商。全国各地,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也会出现温州人。因此,了解温州话不论是对你从商还是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本书作者是在现在通行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拼写温州话的,并以此为工具对温州话作了深入浅出的全面介绍,是我们学习温州话的读本。
《苏州方言丛书:学说苏州话》的部分内容兼顾语音、词语和语法。其中语音部分专业性比较强,靠汉字记录语音是不行的。苏州话口语中有好多说法写不出字,只能写个同音字,有时连同音字也没有。好些音普通话没有,用汉语拼音也无法表示,只有国际音标可以记录苏州话。但音标太专业化,对一般读者不适用。
作者首先简论述了四川的人文地理概况,介绍了四川境内的汉语方言,包括西南官话、客家方言和湘方言。并且简要地描写了四川官话方言的语音系统和结构特点。提供了一个四川汉语方言的概貌,引导读者去进一步了解这种方言的词汇。 接着分析了四川方言词汇的构成体系和历史发展变化。利用传统方言与共同语词汇对比的方法将四川方言词汇和共同语的词汇进行比较。从同、不同和有差别三个方面做了对比。同时勾画出四川方言基本词汇的轮廓。从音系外部原因所和音系内部引起的词汇变异,这一部分,同类的著作很少涉及到是两位先生的很有见地。四川方言的发展变化一节,根据词汇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词义的变化三个方面展示了这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在叙述中能够联系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进行考察,更加深了讨论述深度
方言学的教科书里告诉人们:研究方言可以指导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可以为探讨汉语的结构规律以及汉语演变的历史规律提供重要依据。这些说法并没有错,可是你要这样答复外行的人,他还是难以理解。 其实,研究方言还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教科书,是人类思维的结晶。方言里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记录着人们认识活动的每一个进步。以往我们从这方面去研究少了,方言调查研究成了枯燥无味、繁难琐碎的工作,辛苦得来的研究成果则往往不受欢迎,难以发挥作用。
铜川方言属于北方官话下属中原官话关中片。丁德科、茹钢编写的《渭北(铜川地区)方言研究》着重介绍了铜川市区方言的语音系统,包括声韵调、连读变调、单字音表、同音字汇等,同时对铜川话和普通话、铜川话和西安话进行了比较,详尽地展现了铜川方言的语音面貌。 《渭北(铜川地区)方言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辅以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现了铜川方言的全貌。它不仅推动了关中方言的研究,而且为现代汉语、汉语史、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翔实的语料同时对铜川的社会、文化、民俗和历史的研究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语音是方言研究的首要基本功,但方言研究并不局限于语音,词汇、语法同样是方言学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方言词汇与语法研究也离不开语音表征的判断,因为方言土语并不依赖于文字形式而存在。伍巍编著的《方言研究集稿》对南方汉语方言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