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福州方言大词典
    •   ( 585 条评论 )
    • 陈泽平 林勤 编撰 /2021-10-01/ 福建人民出版社
    • 本词典汇集福州方言的研究成果,以目前的福州城乡的方言为中心,收集所有单字、词语,包括定型的谚语、熟语等。以此为基础,兼及部分保存在文献中、目前还能辨认的19世纪的福州方言词语。全书共有28000余立目词条,较完整地反映福州方言词汇的全貌,力求为福州地区的社会大众及海内外福州乡亲服务,兼为专业人士提供较为完整的福州方言词汇资料。

    • ¥102.6 ¥228 折扣:4.5折
    • 苏州方言研究--江苏方言研究丛书 汪平 著 中华书局【正版】
    •   ( 0 条评论 )
    • 汪平 著 /2011-10-01/ 中华书局
    • 《苏州方言研究》在对苏州方言作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方言学传统,从语音、词汇、语法、语料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对苏州方言音系、基础字、规定词表、语法例句、规定话题等进行了全国和全省的横向比较研究。并且在在严格依循方言研究学术规范的基础上有所开拓创新。同时,还有规定的录音内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语音软件,并用语图进行分析。这在方言研究丛书领域尚属。本书由汪平著。

    • ¥131 ¥269 折扣:4.9折
    • 南宁平话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分卷 李榮 江苏教育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李榮 /1997-12-01/ 江苏教育出版社
    • 方言调查记录语言的现状,方言比较反映语言的历史。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据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近年来有所进展。在这个背影下,我们计划统一一部以实地调查为主的,综合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这个计划分两步走。步是调查四十处方言,编四十册地方言词典。第二步是在四十分册地方言词典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其他方言资料,编一部综合的汉语方言词典。分地方言词典与综合的汉语言词典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方言词典以方言调查为本。调查首先是物色发音合作人。发音合作选择老年中年,也不排斥青年。根据前者确定音系,记录语料,参考后者补充词语,同时说明音系与前者不同处。

    • ¥103 ¥227 折扣:4.5折
    • 汉语方言声调分化研究 王莉宁 语文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王莉宁 /2016-01-01/ 语文出版社
    • 本书利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930个调查点的材料,通过与中古音进行比较,对汉语方言的声调分化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同时,利用地理语言学绘制方言特征地图的方法,展现了各种声调分化类型的地理分布,并对各种声调分化现象的分布特征、扩散方式、演变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除了章“绪论”以及“结语”以外,本书主体部分有五章,其中,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介绍由声母的清浊、全次浊、气流所导致的声调分化现象,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介绍由韵母的韵尾、元音所导致的声调分化现象。

    • ¥130 ¥341 折扣:3.8折
    • 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研究 董绍克 著 民族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董绍克 著 /2002-12-01/ 民族出版社
    • 该书对汉语方言词汇差异的诸多特征都做了深入探讨。书中指出,方言词汇在构词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素及构词的类型的不同;在语义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义位、义场及语素义的不同;方言词汇成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江、一般词汇及古语词的不同;方言词汇差异个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 该书在探讨方言词汇自身差异的同时,还探讨了这种差异与语音学、文字学的关系,不但提出了“音变—词变—变字”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元代熊忠“音讹字替”的学说,而且还论证了“俗字”“方言字”“方俗字”三者的不同特征,澄清了过去把三者混为一谈的认识。 该书所做的这些探讨,不但挖倔了方言词汇中一些新的现象,揭示了某些现象之间的一些新的规律,充实和丰富了汉语词汇学的理论宝库,而且能引发我们对汉语

    • ¥127 ¥261 折扣:4.9折
    • 闽南方言语法研究 李如龙 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李如龙 著 /2007-07-01/ 福建人民出版社
    • 闽南方言传到台湾数百年后,说闽南话的人已经和闽南本土不相上下,大约都有1500万。两岸开放往来之后,闽南方言正是彼此沟通的工具。闽南方言肯定是台海两岸“五缘”相关的活见证,关于闽南方言语法的研究也是两岸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共同的热门课题。台湾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关于闽南方言语法的研究是专家多、论著丰、水平高。《闽南方言语法研究》是对闽南话语法的研究。 台湾海峡两岸的福建、台湾以及相邻东南沿海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历早、最活跃地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区域。这种区域特征,孕育了富有海洋文化气息的经济社会人文特征,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祖先的传统是值得骄傲和自信的,海峡两岸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割裂不断的。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学术探寻,为我们的家园寻求更

    • ¥275 ¥557 折扣:4.9折
    • 听见古代: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 王克明 著 中华书局【正版】
    •   ( 1 条评论 )
    • 王克明 著 /2007-01-01/ 中华书局
    • 作者在陕北多年,发现陕北方言中保留有大量的古代词汇。作者花费十年时间,翻阅了许多古籍,找出陕北方言中古语遗存的来源。书中不仅用古籍来印证方言,也通过方言展示了陕北特有的民俗。 本书记录的陕北特色口语词语,有3900条。记录的原则是作者自己听到的、作者个人生活中用到的,并且普通话口语不用的词语,书里看到的不算。书中收录的陕北词语和语句,一些是作者跟延安、榆林等地的干部、职工和农民聊天所得,很多则出自余家沟村的几十位农民之中。书里的陕北词语,作者依自己对陕北生活的感觉,分为“陕北的古代人称人身词汇、表述行为的陕北古老动词、陕北日常生活中的古人词语、陕北古老的人际交往词语、有关婚丧信仰精神寄托的陕北古词、陕北关于天地自然的古老用词、陕北话里的古代虚词”7个方在,和“亲属,叫了一千五百年

    • ¥345 ¥1083.37 折扣:3.2折
    • 音节与意义暨音系与词汇化、语法化、主观化的关联:豫北方言变音的理论研究 陈卫恒 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正版】
    •   ( 1 条评论 )
    • 陈卫恒 著 /2011-06-01/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本书拟专论“变音”。各语言都有变音。我们希望基于汉语变音材料的考察来说明“音义之间和它们各自的历史之间”的“基本关系”。从语言类型的角度出发,作为单音节语言类型代表的汉语,较之于多音节语言类型的印欧语,可为音义关系的考察提供更为特殊的参照。这是因为:印欧系语言是多音节语,音节仅是一级纯语音的单位、与意义无强制性关联,音节的意义关联对音变的作用无从讨论;而汉语是单音节语,音节是一级非纯语音单位、与意义有强制性关联,音节的意义关联影响音变的证据则十分丰富。特别是,体现汉语音节音义关联的“变音”材料,不助于说明音义之问的关系问题,而且有助于说明音义各自历史之间的关系问题。 全书以音节的音义关联以及由此出发的音系的音义关联为视角,通过汉语特别是豫北方言变音材料的分类型、分层次、分阶段

    • ¥104 ¥265 折扣:3.9折
    • 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研究 董绍克 著 民族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董绍克 著 /2002-12-01/ 民族出版社
    • 该书对汉语方言词汇差异的诸多特征都做了深入探讨。书中指出,方言词汇在构词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素及构词的类型的不同;在语义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义位、义场及语素义的不同;方言词汇成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江、一般词汇及古语词的不同;方言词汇差异个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 该书在探讨方言词汇自身差异的同时,还探讨了这种差异与语音学、文字学的关系,不但提出了“音变—词变—变字”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元代熊忠“音讹字替”的学说,而且还论证了“俗字”“方言字”“方俗字”三者的不同特征,澄清了过去把三者混为一谈的认识。 该书所做的这些探讨,不但挖倔了方言词汇中一些新的现象,揭示了某些现象之间的一些新的规律,充实和丰富了汉语词汇学的理论宝库,而且能引发我们对汉语

    • ¥127 ¥261 折扣:4.9折
    • 唐代长安方言考—世界汉学论丛 (法)马伯乐 著,聂鸿音 译 中华书局【正版】
    •   ( 0 条评论 )
    • (法)马伯乐 著,聂鸿音 译 /2005-01-01/ 中华书局
    • 本书为法国汉学大师马伯乐的代表作之一,原为法文,一直未有中文译本。聂鸿音先生此次翻译这部作品有利于中国学术界进一步认识马伯乐的研究观点,便于中国音韵学研究者参考利用马伯乐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讹误进行了校改,并以脚注形式作出说明;另一方面对原著中一些繁复而无意义的注音方式进行了统一改动,使中译本音标系统比原著更明白易懂,同时使此书的可读性更高。

    • ¥128 ¥303.37 折扣:4.2折
    • 金华方言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分卷 李榮 江苏教育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李榮 /1996-12-01/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分地方言词典的要求有两项:一是为综合的方言词典准备条件,二是反映方言的特色。 分地方言词典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主体是词典正文,前有引论,后有义类索引与条目首字笔画索引。 引论大致包括以下八项:一本地的沿革、地理与人口。二本方言内部的地理差别与年龄差别,本词典发音全作人的方言派别。三 本方言的声韵调,声韵调的连续变化。假如有变间,就说明变化的格式与功用。四 单字音表,就是反映字音构造的声韵调拼合表。这种表可以检验所定音系是否周到,有没有什么音在表里不好安排。老读轻声的字与超出一般语音系统之外的象声词,都可以在表前交代,不列入表内。注意自成音节时的用法。了细询问表里空格所代表的音有什么意义,把有音义而无通行写法的字通通记下来。这是采集语料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不会写、光会说的字往往是

    • ¥327 ¥661.37 折扣:4.9折
    • 江西客家方言概况 刘纶鑫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刘纶鑫 著 /2001-12-01/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在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中,只有客家言不是以方言所在的地域名称来命名、而是以说这种方言的民系的名称来命名的。诚然,一方面,说这种方言的人一般都被作客家人,他们自己大都也是这么认同的;另一方面,目前客家方言的分布格局是明代未年、清代初年及此后客家人的迁徙形成的。 客家理论的奠基人罗香林在他的《客家研究导论》(1933)中说,客家人是汉民族的副产品分,其先民大都原籍中原,从晋代永嘉之乱以来,在历 史上的几次大动荡中逐步南迁,并终于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形成客家人的基本住地,也形成了一个在语言、文化、风俗等诸方面都有逢己独有特征的民系。明末清初以及清同治以后,客家人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迁徙,并形成了今天客家人的面貌。罗氏的理论产生以后,对学术界的影响很大。不仅历史学界接受了他的理论,语言学家

    • ¥165 ¥525.37 折扣:3.1折
    • 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全州文桥土话研究 唐昌曼 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唐昌曼 著 /2005-12-01/ 广西民族出版社
    • “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十五”科研课题,同时从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课题,主要由广西大学承提研究工作。作者在本课题中有意识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课题研究中,作者除了进行桂北平话研究,撰写桂北平话的要点,在综述部分,又将桂北平话区域当做一个整体,探索汉语方言研究与推广普通话的途径。从意义上说,桂北平话区域基本是桂东北农村地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获得向其他农村地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获得向其他农村地区推广普通的话的经验。 本书提供了桂北土话文桥点的语言材料,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对桂北土话的注意和重视,同时也为他们的汉语方言的研究上提供一点有用的东西,即算是抛砖引玉了。

    • ¥173 ¥353.37 折扣:4.9折
    • 莞语探源—东莞方言语音研究及词语考释 陈贺周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版】
    •   ( 0 条评论 )
    • 陈贺周 /2015-10-01/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莞语探源——东莞方言语音研究及词语考释》旨在探索东莞方言语音、词汇的源头,分“莞语”、“探源”两大部分。“莞语”详细记录东莞方言音系,全面论述整个东莞方言音系的语音演变进程,分析东莞方言的不同层次,总结出东莞方言声母、韵母、声调的演变规律,为《探源》解释东莞方言词语的语音演变提供了严缜的理论基础。“探源”约共1200 条条目,考释了千余个粤语方言词的本字,使得大量以前认为“有音无字”的粤语方言词有了合理的源头,将粤语方言词本字考释工作向前推进了大大的一步。 《莞语探源》用全新的方法较为全面地考释了东莞方言的来源,理论体系较为严密,引证较为广博,多数论点发他人所未发,让人耳目一新。

    • ¥126 ¥304 折扣:4.1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