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易错词语辨析》出版三年来,已作两次修订,2004年以来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依据考试说明,词语大辨析考查仍是高考各地试卷的必考内容,除上海、福建外均保留发该题型,并在形式上有了一些变化。根据这些变化,整理了近三年来高考题,《常见易错词语辨析》又作了相应的修订和调整。,根据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正确使用熟语”的要求,而增补的“熟语辨析及运用积累”部分,基本保留,但压缩了“常见熟语汇释”章节。第二,增补2004年各地高考题新例外,今年新增附录,收集2005-2006年全国各地试题,并作简要解说。第三,对原书中散见各节的例子,进一步精选、压缩。熟语是语言中常见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其中短语即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为使用方便,书中不再严格界分成语与熟语的界限,增补部分中收入若
语义网(Semantic Web)是未来的万维网(Word Wide Web),是当前万维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书主要从信息检索、信息抽取、信息表示、信息与自然语言语义以及数据挖掘等5个方面,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语义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工具、描述语言以及应用技术和实例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该领域相关研究的人员或技术开发人员学习参考。
《结果构式的认知语义研究:以中、日、英为例》在认知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详细对比日语和英语的致使句式并主张:以特定动词或形容词类别按照特定句法模式组合的动补结构作谓语的汉语结果构式的抽象句法(SUBJ—V—RP—OBJ)具有强烈的格式塔性质,它编码了抽象的致使事件[CAUSE—BEE],即为所谓的构式(construction)。因此,具体的结果构式句的具体意义是具体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具体意义和抽象的构式意义相互整合中产生的,详细地解析动词和构式在语义层面以及论元结构层面的相互作用以及二者的概念整合过程也是《结果构式的认知语义研究:以中、日、英为例》的重要内容。
本书在吸收和融会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就汉语中的词汇转喻进行认知语用框架下的专题研究,探讨了转喻理解的制约因素、认知语用机制以及认知效果等问题,提供了在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之间寻求联系与统合的可能性,拓展了转喻研究的新思路。本书观点新颖、立意深刻、层次分明、引证翔实、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共辨析成语379组,802条,例句则绝大部分选自当代文学作品。在术语方面使用的是语文教学系统中通行的语法术语。本书不仅对于学生、教师在教学、学习和运用中有极大帮助,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
本书是袁毓林教授和合作者们依据袁教授研究十余年的“基于隶属度的汉语词汇划分理论”进行汉语词类划分的成果。 词类划分是语法研究的基础,一般的词类划分依据的是词的语法功能。但完全根据这个标准来划分词类,可能会分出无数小类,因为词和词的功能很少是完全一样的。因此词类的划分总是比较大致的分类,而每一个词类里,总有一些词从属这一词类的程度(隶属度)高一些,有些则低一些。本书作者从汉语的实际出发,借鉴认知心理学上有关原型范畴的理论,创造性地设计出测量词类隶属度的量表,用以衡量一个词是否从属某个词类,以及从属的程度有多大,从而用一种相对可操作的方法,达到了对词的从属词类的模糊划分。 本书分为两编,编是对实词、虚词、代词和数量词以及特殊小类的共四个测量量表的详细说明;第二编是运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