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言警句精粹》收录了大量的语言优美、意义深刻的名言警句,所有名言警句均附有出处。《中华名言警句精粹》内容包括:人生处事、人才成就、理想事业、读书治学、知识智慧、珍惜时间、创业财富、爱恋情感等内容。
本书详细介绍形式语义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技巧和方法,可供大学语言和语言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及硕士、博士生作研习、参考之用。对自然语言分析和处理感兴趣的计算机、数学、哲学、逻辑和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也可从本书中获得系统的语义学知识。在阅读此书之前,读者先学一门现代语言学导论课或读一本基础教科书,如Akmajia al(1984)或Fr0瑚kin&R0d—(1993),也可上一门生成句法学导论课或读一本句法教科书,如Radford(1988)、徐烈炯(1988)或宋国明(1997)。如能看一下徐烈炯(1990/1996)和(1993)则更有帮助。 本书内容的取舍并非简单地照搬一些外文教科书,在章节安排上也力免陈袭他人。我们在书中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力求对汉语的语义结构做尝试性的形式化描写。故此,本书并不是一本求稳求全的教材,而是一本讨论性、探索性的论
《中华名言警句精粹》收录了大量的语言优美、意义深刻的名言警句,所有名言警句均附有出处。《中华名言警句精粹》内容包括:人生处事、人才成就、理想事业、读书治学、知识智慧、珍惜时间、创业财富、爱恋情感等内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深厚积淀都蕴藏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物品当中。聂鑫森编著的《成语百物》从成语的角度入手,选取含有各种器物的成语103篇,以散文的笔法,解释成语的来龙去脉,讲述百物的演变与形制、用途、故事等。语言形象生动,兴味盎然,图文并茂。
《黎锦熙先生纪念研究丛书:当代汉语词汇研究》选取了当代汉语词汇的几个办向,即语素、造词、词义和词用,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上述内容的讨论中,经常能够发前人所未发,因而对已有的知识体系有所补允和深化。《当代汉语词汇研究》主要由当代汉语语素及相关问题研究等四章构成。
欲教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于用简化方式解读诗词格律的基本构想(代前言)一、诗词的种类 (一)古体诗与近体诗 (二)词 (三)诗与词的联系与区别二、用简化方式解读诗词格律 (一)诗词的平仄 (二)诗词的韵 (三)诗词的对与粘 (四)诗词的句式 (五)诗词的对仗 (六)诗词的格式与名称三、关于诗词创作的几个问题 (一)诗词的题目与内容 (二)诗词的立意与意境 (三)诗词的结构与谋篇 (四)诗词的修辞手法与语法特点 (五)诗词的改”与工”四、诗谱 ——定格与变格运用举例 (一)七绝与七律 七绝(首句平起人韵式) 七绝(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七绝(首句仄起人韵式) 七绝(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七律(首句平起人韵式) 七律(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七律(首句仄起入韵式) 七律(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二)五绝与五律 五绝(首句平起人韵式) 五绝(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五绝(首句仄起入韵式) 五绝
《文化语义学》一书在外众多语言和浩繁的语言学材料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调查,立足于语义问题,系统研究了人类基本文化结构对语义的作用规律,提供了一套完备而富新意的理论框架,对文化和语义关系问题的具体研究有普遍指导意义。将语义和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形成宏观语义学的一个分支。这在国外早有此设想和尝试,近年也注意到这一方向,但研究始终失诸零散、琐碎、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主要立足点也常在语义和文化之间发生摇摆。本书如此系统地给出一个服务于语义学理论的体系,到目前为止,在外可算是部。书中对国外研究的某些介绍,让读者耳目一新。它是语言学的学习者、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重要阅读著作,也可供从事语文、外语工作的同志参考。
《辞海》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1936年由中华书局初版于上海。之后,在建国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之际分别出版了《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这两版《辞海》各有三卷本、缩印本、增补本和按学科编印的分册。其中,三卷本和缩印本累计发行五百余万部。199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与东华书局合作,在台湾地区出版《辞海》(1989年版)。1993年,《辞海》获首届国家图书奖奖--荣誉奖。《辞海》(1999年版)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以新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本版篇幅较1989年版略增,条目有大量修订,主要是反映外形势的变化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弥补缺漏,纠正差错,精简少量词目和释文。本版新增彩图本,配置一万六千余幅图片,版式也有革新,分为四卷,另加附录、索引一卷。同时,继续出版普及本(三卷),并在
严格遵循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收录汉字7000余个,词条20000余条。字、词释义浅显,例证丰富,力求学以致用。每个字都标明了读音、部首、笔画数和结构,多角度解析汉字,帮助学生规范使用。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加以提示,便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每个字。依照教材,从不同角度对词语进行盘点,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在正文中贯穿句句鉴赏栏目,精选古诗文名句加以赏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文学修养。酌收新词新义,体现了语言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因此,视觉动词就成为最重要的感官动词。感官动词多具有多义性,视觉动词更是如此。本书以现代汉语有代表性的视觉动词“看”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分析它的十二个义项句法特征的基础上,考察它在不同义项下的句法、语义功能,探讨它语义演化的认知动因,认为“看”发生语义演化是在转喻和隐喻机制作用下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关于“看“的语义网络。同时,本书还将从历时的角度,探讨“看”各个义项出现的时间顺序,认为历时演化中先出现的义项往往是转喻作用的结果,后出现的义项则是隐喻作用的结果。“看”除了单独使用外,还会构成一些格式,我们还对由“看”构成的一些常见格式进行阐释。
本书以汉语动词语义分析为突破口,以语义的可计算作为研究的目标,对汉语动词语义分析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其特色在于文科与理科的结合,在研究中既注重从传统的汉语研究中吸收营养,也注重从语言工程建设的角度探讨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一方面可以为汉语信息处理研究提供汉语理论研究的成果,另一个方面也充分利用汉语信息处理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些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应用研究,进一步细化了汉语动词语义分析研究,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服务。
本书收集了目前大量研究异形词的成果,收集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有的异形词,考察了《汉语大词典》中这些异形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还考察了形成异形词不同语素之间的历时以及共时之间的关系。 本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1、采用典范的书面语资料进行研究,选取了《现代汉语词典》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的典型意义,以往的研究没有把视角集中在《现代汉语词典》上。 2、建立了语料库,为了根据语言变化的事实来对语言提出规范,以部分《人民日报》为语料建立了语料库,使规范后的异形词经过了当代语言的验证。 3、采用计算机技术,在做了大规模语料的调查、统计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取舍。 4、注重系统化的方法。对异形词进行规范的时候,不但注意个别词的规范问题,还注重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异形词在一个词群
每个新词语的词条包括词目、原义、新义、例句、翻译、翻译说明、相关词语翻译、合成词翻译。 1.词目:收词包括新造词、旧词新用和外来词。 2.原义:尽可能简洁地解释立目词条的含义。有多个义项的,分别标注①、②等符号。对于新造词和外来词,因其没有“原义”,故略去"原义”;对于旧词新用(由原有词语语义变迁形成的词语),则列出“原义”。 3.新义:尽可能简洁地解释立目词条的含义。有多个义项的,分别标注①、②等符号。对于新造词和外来语,只列出“新义”。对于旧词新义,列出“新义”,以对比新let意义的演变。对于所有三类汉语新词语,均在“新义”后附例句。 4.翻译:列出汉语新词语的译文,多个意思相似的译法,用分号隔开;对于新词语不同义项的译法,标注①、②等符号并用分号隔开;对于已列入专有名词的新词语,译文采
本书共收录成语及少量熟语近6000条,适用于中小学生和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本词典除了注音、释义两项传统功能外,还从褒贬、出处、例句、近义、反义、辨析等方面对成语作了全方位的诠释,功能齐全,内容极为丰富。
范晓教授比较重视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无论是阐发理论或是解释语实,都特别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问题。他以对三个平面(三维语法)及相关的语法理论的建设、运用三个平面理论(三维语法)对具体语法问题的深入探讨、对语实的多侧面的描写和解释并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确立了他在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 范晓教授对语言学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对中外语言学人才的培养上。80年代以来,他共培养出硕士和博士40多名,其中博士32名,包括海外博士12名。这些研究生目前大多工作在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线。
《中华名言警句精粹》收录了大量的语言优美、意义深刻的名言警句,所有名言警句均附有出处。《中华名言警句精粹》内容包括:人生处事、人才成就、理想事业、读书治学、知识智慧、珍惜时间、创业财富、爱恋情感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