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短文180篇,论及近2000个词语;立足实用,而不离规范之本;广列古今用例,分析、讨论致混致误现象;注重知识性,力求趣味性,提高可读性。
收集作者从语法化和类型学的角度研究汉语时体问题的成果,共12篇。按照内容可分为五类,靠前类是综述性论文,分别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梳理时体语法化的脉络和体貌的理论体系。第二类是跟时体问题相关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研究,试图在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方面引入量化的分析。第三类集中讨论汉语完成体表达的一种特殊句式即双“了”句,侧重从历时和语言接触的角度在宏观上解释双“了”句的兴衰。第四类是具有表示状态意义的结果体用法的时体标记研究。第五类是将来时的用法研究。
本书中的词汇均是SSAT考试中的核心词汇,选自历年真题及各类官方出版物。每个词条都提供该单词在真题中的词性和中文释义;“变”一栏提供该单词的相关变体,便于考生对比记忆;“记”一栏采用联想、词根、词缀、谐音等各种方法帮助考生记忆单词;“考”一栏将该单词在SSAT考试中的“同义”“类比”词对挑出来,让考生可以更加有目的性地去记忆。每个词条都按照星级标注了单词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让考生做到有的放矢。本书既可以作为SSAT考生的自学用书,也可以作为各类SSAT课程的配套教材。
通观全书,其特点有五: 一、取材范围较广 就时代说,虽以先秦两汉作品为主,也兼收魏晋到清的语例;就体裁说, 虽以散文为主,也兼顾到韵文。 二、收词数量较多 它包括助动词、代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词缀,九类785条。其中不单音词,也还有双音词和虚词性词组。而大量选收双音词,并为之单独立为条目,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三、体例比较完备 所列条目一般有四个部分:字(词)头与注音、义项与解说、例句与今译、备考。特别是在单字注音之后又标注古汉语虚字古音声纽和韵部,既便于说明虚词在书写形式上的假借问题,也便于作古汉语虚词的分化与发展的研究。至于备考中所提示的虚词词义问题,对研究古汉语词义发展、虚词和实词的辩证关系,也提供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线索。 四、解说比较详明 作者本
本书是作者所构拟的“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尝试和实践。全书分为四章,包括字和词、词类、词组-熟语-固定格式、句子。建立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远非笔者的学力和智力所能毕其功的,但是,笔者也愿作这方面的“食蟹者”路是前者出来的。
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会因为词语意义相近出现使用错误的问题,这本词典中收了许多组常用的近义词,并对其进行详细辨析,有了这本词典,对近义词就能轻松掌握,运用自如了,而且还可以从书中学习成语中蕴含的趣味典故。 1、收录的近义词组是最多的。这本词典收录了千余组近义词,包含了小学生最常用、最易混淆的近义词。 2、对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写得清楚明了,而且还有例词或者例句帮助理解。 3、百科知识、趣味典故,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4、趣味性强。本字典为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选配了大量精美的插图。 一本词典在手,多种秘密武器战胜学习难题。
本书以中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学生、自学青年和语文爱好者为读者对象。 本书收录现代汉语虚词和少数现代书面语中比较常用的文言虚词共八百四十多个。 每个虚词标注汉语拼音,并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词目字相同的排在一起。 每个虚词先标明词性,再解释词义,然后着重举例说明用法。 本书正文前面列出按汉语拼音编排的目录,正文后面附录按笔画编排的词目索引,每个词目后面都注明词性和页码,以便读者查检。
本书主要是收录古籍中容易误读的多音多义字,也即读破字或异读字,属于“一见便识、一读又错、一说才知、一论即通”这一类型的。“一见便识”指的是这些字大多是常见字。并不难认;“一读又错”指的是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读音去读很容易出错。“一说才知、一论即通”指的是一旦举出例证说明,疑难便涣然冰释。 这些字,情况不一。有的一字数音;有的一音数义;有的是一字异形;有的是同音假借。也有的属于音近义通或叶音借义,不一而足,我们以字形为准,后边列出不同读音并解释它们的不同意义。项注音是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的习惯读音。本编只注字音,不讲音韵;只解字义,不及训诂。对假借字与通假字也不作严格区分。目的是为了要言不烦,简明实用,有助于阅读古籍。 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集中了这一类字800余,可供阅读,也可供查
本词典为通俗实用的文史典故工具书。书中所收入的2700余个词条主要选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和历史典籍,突破了一般同类书多囿于常用成语的局限。详细地讲述了条目的语源或出处、涉及的史实和人物,并提供了典故在语言实际中的用例。例句中大部分为精选的书例,其余为精编的贴切例句,典故用法不止一个的,还相应提供了不同的用法的例句。本词典文字浅显通俗,饶有趣味,可读性强,知识含量大,既是文史典故工具书,也可作为拓扩文史知识的通俗读物。
蒙太古语法是用形式化方法研究自然语言指号学的理论,是现代逻辑发展到新阶段的重大成果。蒙太古首先用范畴语法,借助17条语形规则设定一个自然语言英语片语FE;同时采用类型层次的,高阶量化的,带有λ抽象、时态、模态、内涵算子的方法建立人工的形式语言内涵逻辑系统IL,再借助从FE到IL的翻译映射,建立FE的间接的语义解释。本书在概括蒙太古语法的涵义、架构的基础上,论述了蒙太古语法在哲学、语言学、逻辑学和信息科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对于相关研究领域具有的参考价值。
《经典读库:中华典故大全》根据各个典故产生的朝代分门别类,从历代神话故事和传闻逸事和成语故事中选取了近三百条典故,其中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条目,同时也选择了部分不是很常见的典故以飨读者,如“哀毁骨立”、“青蝇报赦”等,力图使《家藏经典文库(第2辑):中华典故大全》呈现出系统性和完整性。另外,每一个典故下都注明了典故的词义和出处,可供翻阅查找。
本书用丰富的资料、浅白的语言,讲述了古汉语词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汇的历史发展、构成,词的书写形式,词的引申义,演变的规律,以及怎样学习古汉语词汇等问题。 本书信息量大,知识结构合理,并努力反映当代学术界的科研成果。
本套系列丛书共三本,根据学习者水平的不同分为初阶、中阶和高阶,本书为中阶,旨在让学生学习、练习和复习新单词,可用于课堂教学,也适用于学生自学。本书分别选取2000多个单词或词组,包括80个单元和练习,每个单元均有一个主题,根据学习者的水平设置适量新词和练习。单元与单元之间根据主题的相关性再组合为一个大的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之后也设置练习供学习者复习及测试。书后设有单词表、练习题的答案以及所列单词的发音指南。附cd-rom一张,内有所列单词的发音指南以及听力练习。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由李明所著,以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外第二语言词汇教学与习得的研究成果,在对目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地利用汉语词汇特点进行教学提出了看法。全书围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着重对词义解释和教学、常用词和教学词汇量、教学词汇选择与编排、文化词语教学及词语练习设计等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同时对留学生词汇习得的典型偏误作了分析。 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所分析的材料都建立在词汇教学样例抽取和个案调查的基础之上。书中结合大量汉语教材词语处理的实例,采用数据统计与对比等方法,归纳了教材词汇处理的基本模式,分析了教材词汇处理的优劣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本书适用对象为对外汉语和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研究生、对外汉语教师以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