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语法等级大纲》为依据,虽以传统的语法单位为线索,却另辟蹊径,不讲理论语法,转而围绕课堂上语法教学的重难点展开叙述,并结合语法教学的实际例子,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视角独特,例句精辟,对策简明、系统、易于操作。《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讲义》是作者继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宏观研究之后,在微观上对教学语法进行的全面、系统、具体研究的成果。全书共分12讲,系统介绍了语素、词(虚词和实词)、词组、句子(句型、句类、句式和动作的态)、语段(句群)的教学,全面涵盖了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法教学的基本教学内容。作者在考察语法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教学难点提供了可以参考的途径,为优化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本书既可用作汉语教育专业教材,也可供对外汉语
《汉语新虚词》(作者李宗江、王慧兰)研究包含了语篇关联语概述、副词概述、介词概述、情态词概述、唯补词概述、语气词概述、助词概述、语篇关联语词典、副词词典、介词词典、情态词词典、唯补词词典、语气词词典、助词词典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词典为通俗实用的文史典故工具书。书中所收入的2700余个词条主要选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和历史典籍,突破了一般同类书多囿于常用成语的局限。详细地讲述了条目的语源或出处、涉及的史实和人物,并提供了典故在语言实际中的用例。例句中大部分为精选的书例,其余为精编的贴切例句,典故用法不止一个的,还相应提供了不同的用法的例句。本词典文字浅显通俗,饶有趣味,可读性强,知识含量大,既是文史典故工具书,也可作为拓扩文史知识的通俗读物。
汉语词汇经历了以单音节为主到双音化的发展趋势,《汉语常用双音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选取汉语常用双音词尤其是构词上有明显特色的常用双音词作为考察对象,对双音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词汇化的机制和动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指出汉语许多双音词词汇化后还进一步演化,从实词向虚词进一步语法化。探讨汉语常用双音词词汇化和语法化有助于全面认识汉语的历时演变和发展规律;同时,部分双音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机制动因还有其特殊性,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词汇化和语法化理论。
本书是学习现代汉语动词的工具书,是一部学习型词典,主要供初级以上汉语学习者使用,共收录现代汉语常用动词l652条,其中单字动词255条。 本词典的主旨是以真实的例句展现动词的意义和用法。 动词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掌握一个动词,不仅要理解它是什么意思,还要明白它在语言中是怎么使用的。如果不明白动词的用法,往往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它的意义,因为动词的意义要通过它的用法得以体现,甚至可以说,用法就是动词意义的一部分。 要描述动词的意义和用法,不能只靠解释和说明,还要有恰当的用例。动词的用例应该是句子,因为动词是句子的句法和语义中心,动词意义和用法的基本表现是它能形成什么样的句子。 本词典用语句模式来描述一个动词能形成什么样的句子。语句模式体现句子的句法语义框架,例如,“赠送”的语句模式有“
这本《系统功能语法入门:加的夫模式》共由三部分组成:部分由六位学者撰写的介绍和评论“加的夫语法”(the Cardiff Grammar)的七篇文章组成;第二部分是罗宾·福塞特(Robin P.Fawcett)撰写的Invitation to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一书的汉语译文;第三部分是三个附录:附录1是福塞特一书的原文;附录2和附录3是早在2002年发表的两篇关于加的夫语法方面的文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日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生日仪式的举办地和仪式议程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人在网络上举办生日聚会或在网络上发表文章以示祝贺,有些人通过举行座谈会、联谊会的方式祝贺生日,大部分则是在饭店聚餐以示祝贺等等;生日的仪式议程也更加专业化,出现了专门为生日服务的礼仪公司和专职主持人。人们也从先前的单一形式渐渐转向了追求有新意、有深意的生日庆祝仪式,而生日主持人便成为了生日庆祝仪式中的关键性人物。一台好的生日晚会,一个叫人记忆一生的生日庆典,生日主持人可说是担当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一场热闹有序、高雅而不粗俗、风趣而又幽默、给人以启迪、带给人美好和快乐的生日庆典,常常让人难以忘怀。在生日庆典仪式上,我们常常有感于一段简短却蕴含深意的言词,有感于一个不登大雅之堂却
《语义功能语法研究》收入20余篇论文,这些论文都是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讨论现代汉语语法问题,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小类划分及语义基础、个别虚词的用法和功能、常用句式的结构与功能等,对于深入认识汉语特点、指导语言运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先后举例说明有复出现象,这主要是笔者在不同场合要求作典型有效示例而未加避复。这一取法对读者也许有利无弊。 常见的副词、助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以及常见的复音、多音的固定结构,要写得细而全,三五十万字也未必容纳得了,况且从初学者某种意义上看,字多篇幅大而直接收效却比不上吕叔湘万余字由博返约所囊括的言简意赅的内容切合实用,所以迳录吕作于第七讲第二部分《虚字诠要》之后。就目前情况看,有此万字在手,不特可应一般学习参考之需,他日出入经史百家之门、登高览胜,亦可助为阶梯。有句谚语说:“一个深思熟虑的单词,胜过千百句废话。”众著固非没有价值,吕作实属熟虑肯綮的点睛之论。 本书可供语文初学者参考,也可供一般语文爱好者和工作者参考,所以书前的《导言》、书后的《结束语》及《附录》(拙论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逐步提升,中国民众与世界接触的广度不断加大、程度不断加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本由中西方学者合写的跨文化传播著作对众多与这个领域有交集的中国读者而言非常及时,同时也极具启发性。《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与坚持实证主义范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不同,它深受现象学、诠释学、符号学和文化研究的影响,认为文化并非超脱我们主观认知的外在物化存在,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基于自己特定的视角,而这个视角的形成与我们的文化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文化成就我们,同时也被我们所成就。作为俄克拉何马大学首席教授及传播学系正教授,艾瑞克·克莱默博士将现象学、诠释学和符号学引入跨文化传播学领域。凭借多年的研究与不断思考,克莱默博士和刘杨女士将跨文化传播置于全球化语境下,深入阐述了这个
成语运用一直被定为高考专项,常考不衰,常考常新。本书针对成语误用的常见情况:望文生义、近义词区别不清、感情色彩不当、不合语境、语意轻重失当、不明典故来源,分门别类,逐条辩析,并附有与高考题型相一致的练习题,以巩固和强化成语的运用能力。
《语义学概论》(修订版):从纵向的历时的角度看,全书从追溯语义学最初的历史发展开始,一直论及21世纪初的重要语义学理论。从横向的共时的角度看,全书以语言学范畴中的语义学(linguistic semantics)为核心,同时适当兼顾相邻学科对语义的研究,如逻辑学、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等。各章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理论。笔者在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时,首先讲清它们的来源,方便读者追本溯源。同时,笔者往往给出英文原文,以利于读者提高英文水平,培养阅读英文原文的能力。另外,笔者在探讨理论和应用的同时尽量介绍外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情况。全书参考了自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一百多年间国外重要的英文语义学文献,直接参考文献量达300多项。同时,全书也旨在反映1980年以后中地学者的主要研究状况。因此,它是对语义学深入研究的一座
本书共有25章,首先谈论了语言学的一般理论问题,接着论述了词类,提出了的“三品说”,并且阐述了作者关于“组连式”(nexus)和“附连式”(junction)的理论,在之后的各章中,分别论述了主语和谓语、宾语、格、数、人称、性、级、时、式等语法范畴。 在本书中,作者在分析大量的多方面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普通语言学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语法理论问题,以及逻辑范畴和语法范畴的相互关系问题。叶斯柏森对“语法哲学”即一般语法理论的探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是使传统的规范语法向现代的描写语法转变的重要一步,也使本书近百年来一直被看做是语言科学历史上的经典性文献。
本书的目的是为那些对汉语语法研究有兴趣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其他语法爱好者指示门径,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语法研究的专门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比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学习已经被研究实践证明有效的各种研究方法。本书收录三十多位汉语法专家的论文,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语法研究的专门知识,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内容包括:总论篇、漫谈语法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汉语和外语对比、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对比、普通话和方言对比、普通话内部的对比、结束语、朱德熙先生论语法研究、眼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汉语语法特点和语法体生活费、汉语语法学史、西方语法学流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