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中国经典英译文本及其序言注释评注等副文本分析,讨论了理雅各深度翻译模式中语码转换+文化诠释的具体实践操作方式,揭示了深度翻译模式中语义注解语境互动文化传真之间的互动关系,论证了深度翻译中文本间性主体间性和文化间性关系在语境化过程中的具体实现手段和方式同时深入剖析了深度翻译对文化传播与输出的重要意义故本研究对当下的翻译研究具有的推动作用
《汉语古今基本语法手册》是一部全面、系统、融贯古今的汉语语法专著,收入汉语古今基本语法单位及相关条目1100余条,是供大、中、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人员和具有初等以上文化的读者使用的汉语语法基础读物和语文工具书。
学好古文,是认识中华文化之精髓的关键。但在现代汉语阅读习惯的长期影响下,想要学好古文却非易事。《破译古文的方法》为读者在短期内掌握古文语法提供了简洁实用的指导。 台湾著名学者徐芹庭博士,积数十年教学之心得著成此书。他在浅近易懂的文言文语境中讲解古文,利于读者摆脱现代汉语的习惯限制,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破译古文的基本特征,从而更快捷地领悟古文的深厚内涵。 《破译古文的方法》分层细化地对古文的词、短句、复句及各种常用专有句式进行讲解,在编排上采用下划线等明了的方式来标示句中字词,并作对应注解,使古文原本复杂的结构变得层次清楚,易于理解。 《破译古文的方法》对迅速提高读者阅读、理解、运用古文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创立汉字学新理论,认为汉字起源于生殖崇拜文化,发明于太极文化,创造于刻契、绘画、结绳、编贝等。
本教程的教学环境是8到16个学生的课堂教学小班。小班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训练和纠正每个学生的发音,并回答他们的问题。但为了做语境练习,学生人数也是不能太少,而且班上至少有两位男生和两位女生,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练习希伯来语语法中的阳性、阴性,单数、复数形式。 每一课可以先从学习生词开始:听录音,注重发音,用词卡或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背新单词,然后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初次看课文时,先用一张纸遮住中文翻译,试着猜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对照中文,看猜得对不对。这样做可以对风学会的词汇加深记忆,事半功倍。下一步是在老师解释或自己阅读该课的语法要点以后做语境练习,跟着录音再读几遍课文,并做其他练习。最后是读该课的《》章节,也可以先遮住下面的中文分析和翻译,边听录音边看,试卷跟读,并且看看自己
《语感论》的这次修订由于对语感的概念重新作了定义,大部分内容也都相应作了调整,并增写了语感与言语环境、语感与言语形式等章节。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原本就是为深化语文教改服务的,因此将最后一章直接改为“语感与语文教学”,并以此为丛书的重点。
本书是部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词源词典,主要收录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期所出现的一部分汉语新词,共5275条。其中有些词条,要上溯到明末清初传教士入华时代。为编写本书,设置了专用的语料库,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本书收词分主条和副条,便于读者了解词语的沿革变化。释义力求准确、简洁。例证是本书的重要部分,为说明词源,尽可能给出早期书证,甚至是首见书证,并力求标出相应的年代。本书的出版,对汉语词汇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等都有较大意义。
《中国现代语法(精)》收人王力先生的专著《中国现代语法》,这是《马氏文通》以后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是由一部书发展而来的,原来是1940年度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所编的一部讲义,那时就叫做《中国现代语法》。后来根据闻一多先生的建议,把它分为两部书:一部专谈理论,即《中国语法理论》;一部专讲规律,即《中国现代语法》,并于1943~1944年由商务印书馆分上、下册出版。1954年中华书局用原纸型增订重印时(后称“中华本”),王力先生写了一篇新版自序,并将西南联大讲义的三篇附录补人。1985年商务印书馆根据中华本重排,并请作者校阅一过,合为一册出版(后称“商务本”)。
湖南的汉语方言相当丰富、复杂,有湘语、赣语、官话、客家话,还有乡话和土话等。湘语是湖南境内主要的方言,它分布地域广阔,使用人口众多,是湖南的主体方言。因为历史的变迁,区划的更动,人口的迁移和人文、地理的差异等原因,湘语内部的差别较大,过去人们通常把湘语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大派,而方言学界则从学术的角度,把湘语分为长益片,即长沙、益阳、湘潭、岳阳、衡阳等地区的方言;娄邵片,即娄底、邵阳、双峰、湘乡等地区的方言;辰溆片,即辰溪、泸溪、溆浦三地的方言,这是比较具体的分法。对湖南境内的官话,学界把它划分为常澧片,即常德、临澧、澧县、桃源等地区的方言;吉永片,即吉首、永顺、古丈、张家界等地区的方言;怀靖片,即怀化、靖州、芷江、麻阳等地区的方言;湘南片,即东安、永州、江永、临武等地区的
《汉语古今基本语法手册》是一部全面、系统、融贯古今的汉语语法专著,收入汉语古今基本语法单位及相关条目1100余条,是供大、中、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人员和具有初等以上文化的读者使用的汉语语法基础读物和语文工具书。
作者创立汉字学新理论,认为汉字起源于生殖崇拜文化,发明于太极文化,创造于刻契、绘画、结绳、编贝等。
语言研究的目的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阶段,语言研究的目的是为研究经典文献服务的;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语言研究的目的锁定在语言的亲属关系、演变规则、谱系分类等有关语言生命历程的探讨上;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语言结构的描写成了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50年代以后,以生成语法诞生为标志,人们认识到语言研究的目的不应是描写语言行为,因为人们能说的话太多,是描写不尽的(开放的),所以要研究人为什么能说话,怎样说话,即语言能力,也就是存在于人脑中的语言知识系统——普遍语法。普遍语法的运算规则是有限的(封闭的),但规则的运用是无限的(递归性),语言其实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换言之,人们只要研究人脑中有限的使用规则,就可以发现生成无限句子的机制。显然,由
本书为我社1986年出版的《简明文言字典》的修订本。该字典收字量大(单字16000个,词组13000条),释义全面,而释文及书证却简省明了,不繁杂拖沓,是为“简明”。可供中学师生和一般研究者学习文言文时使用。也有助于进一步运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大型工具书。此次修订一是增加了比较常见的文言例句,充实了部分书证;二是依据1988年国家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重新调整梳理了繁体字和异体字,使其更加规范;三是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以符合现代读者的查阅习惯;四是改64开本为国际A5开本,翻阅时更加方便。
公文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公文写作能力则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功。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行政公文文模”包括:公文行文规则、行政公文格式、类文模、告知类文模、上行类文模、多向类文模等;下篇“其他常用公文解析”包括:公文要素解析、总体公文解析、会务公文解析、法规公文解析、经济公文解析、司法公文解析、职务公文解析等。本书可作为国家公务员,特别是办公室文秘人员公文写作的培训教材和实用工具书,也可供其他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者阅读参考。
主要栏目有:经典重刊、原创报道、学术综述、争鸣书评、青年论坛。
《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融合了理性原则、概念整合理论和动态语境的认知语用研究,确立了以"动态整合"为核心的认知语用推理理论框架,分析了语用推理的认知运作机制。《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交际过程中推理的动态整合过程,包括所意图、所言说和所隐含。《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运用"动态整合推理"模式将信息、社会和情感等意图的交际效果分为成功和失败两类,并对其原因作了认知分析。《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或可为今后继续研究语用推理提供一些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