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精)》是蒋礼鸿在学术上重要的代表作,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此书于1959年初版后,36年间,蒋礼鸿锲而不舍,六次补订,从区区5.7万字增补到42万字,表现了一个学者可贵的探索和献身精神。他著此书的方法是先从几百种文献中蒐集大量的语言材料,然后进行客观的分析归纳,并把训诂和校勘结合起来。横的方面是研究一代的语言,纵的方面是联系起各个时代的语言来看它们的继承、发展和异同。由于使用这些方法,取得的成绩十分可观,不但有助于读者读懂变文,而且可以读通其他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用纵和横的比较研究抽绎出来的词义更令人信服。
《我们的汉语教室(附光盘初级1)》旨在培养外国学员的汉语语言交流的能力,寓新词汇和语法点于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之中,从听、说、读、写方面层层递进,达到能和中国人进行简单沟通的目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应用西方语言学理论,对句法-语义界面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着重探讨了“词汇语义表征”、“映射规则”、“构式语法”、“论元结构的一语习得”、“句法-语义界面和二语习得”等专题。作者的视角较新,又比较熟悉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因而其研究成果对于学界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会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本书基于语言类型学视角,在充分汲取外已有连动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从句法属性、语义特征、语序特性、历时发展以及词汇化、构式化等方面,对汉语连动式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描写、分析与阐释,对汉语连动式在汉语语言体系以及世界连动语言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行了论述与探究,为汉语连动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展了连动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俄语语言文化学是当前中俄两国俄语研究中的显学。这门学科由俄语语言国情学发展而成,对俄语的研究和教学,尤其是对外俄语教学,均有指导性意义。作者对语言文化学的对象和任务及其研究方法等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详细介绍了沃罗比约夫的语言文化学体系、普罗霍罗夫的社会文化定型理论、科斯托马罗夫的语言信息单位理论、克拉斯内赫与库德科夫先例现象研究;最后还专门对隐喻、象征与文化伴随意义、语言世界图景作为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空间关系的认知语义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本选集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推出的新版沃尔夫选集,由列文森(StepheC. Levinson)撰序,卡罗尔(JohB. Carroll)做导论,评述了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对沃尔夫思想的接受、批评和反思。内容方面包括沃尔夫的18篇经典文稿,以及一篇关于耶鲁大学人类学系1937年9月至1938年6月期间课程设置的报告。本选集是各国学界了解沃尔夫语言学思想的通行读本,其英文原版已刊次,可以沃尔夫学术思想传布的广度和诱人的魅力。
海南闽语(俗称“海南话”)是海南岛大汉语方言,流行于岛上大部分市县,覆盖着全岛人口的约80%。经历数百年的融合演变后,如今的海南闽语,既保存着闽方言的许多重要特征,又表现出不少的变异,与福建闽语之问已经不能自由地通话。 海南闽语发展至今,自身呈现什么特点?与源头的福建闽语还有多少共同的地方?差异究竟有多大?这些是研究闽语,尤其是海南闽语的人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以海南闽语发祥地即海南岛北部地区的闽语词汇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分析对比,旨在揭示该地区闽语词汇的性貌特点。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在字例考证分析的基础上所作的理论总结。首先综述同源分化问题的研究历史,指出前人已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并辨析同源词与同源字的区别、联系,重新对同源字作出界定;其次,分析概括同源分化的途径、同源分化的方式以及分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最后分析了文字构形方式系统和语言系统内部规律对同源分化的制约与影响。在下篇中,选录五十组同源分化字考证实例,以与理论部分的论述相辅翼。在每一组同源分化字的考辨中也包含了我们的思考和一些心得,这也是本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概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心理机制、心理功能、心理分析、心理效应、心理素养、心理学原则、心理学方法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研究发展等问题。
本书以自建的英文版《维特根斯坦选集》语料库为基础,尝试性地探索学术语篇和语言哲学相结合的全新研究路径,运用语言学范式深入分析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的概念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比维特根斯坦与索绪尔以及维特根斯坦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验证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历史流变,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位哲学巨匠的思想轮廓。
书名“守古与维新”取自林语堂一篇文章的题名。林氏直言道明,“知新而不知古,则空疏浮泛”,“知古而不知今,则昏聩老耄”,可见为学需要放宽眼界,兼顾古、今与中、西,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应做“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之学问。 本书收录了笔者近年来对中西语文学研究理念与方法的思考与体会,尤其关注接受现代西方学术训练的汉学家与浸淫于中国传统学术的本土学者之间的珍贵学缘与诚挚交往,此外也探索中国古代若干语文现象的萌发与流变,从而指出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涵义。书中还包括了对中西语文学人及其著述的评论,对前辈师长的追怀与崇敬。总体来说,笔者试图讨论的问题是,中国古代与现代的语文学,如何固本守正,又如何汲取外来的养分,不断创新。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精)》是蒋礼鸿在学术上重要的代表作,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此书于1959年初版后,36年间,蒋礼鸿锲而不舍,六次补订,从区区5.7万字增补到42万字,表现了一个学者可贵的探索和献身精神。他著此书的方法是先从几百种文献中蒐集大量的语言材料,然后进行客观的分析归纳,并把训诂和校勘结合起来。横的方面是研究一代的语言,纵的方面是联系起各个时代的语言来看它们的继承、发展和异同。由于使用这些方法,取得的成绩十分可观,不但有助于读者读懂变文,而且可以读通其他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用纵和横的比较研究抽绎出来的词义更令人信服。
本书稿以汉语具有反义聚合关系的量度形容词为研究对象,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这个性质形容词的次范畴类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反义成对的量度形容词几乎都具有不对称现象,本书首先主要从构词能力、词语搭配、句法分布、特殊构式等多方面对量度形容词“大/小”、“多/少”、“深/浅”等的不对称现象进行穷尽性考察与分析,并尝试从句法语义的、主观性差异对隐喻中突显作用的影响、象似原则和经济原则的共同作用、社会规约性的制约等角度对其不对称的原因做出解释。其次,运用语法化理论,从历时视角对成对量度形容词的语义演变进行详细考察与分析,探讨量度形容词的不对称现象与历时演变之间的共变关系。第三,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反义量度形容词共现对举两字组“大小、长短、高低(矮)、宽窄、厚薄、深浅、粗细、远近、快
《有说服力的写作:文字的艺术》是职场人士和商务人士的工具书,它从情感、心理学、逻辑学、文字表达、专业写作技巧等角度系统、科学地阐述了在职场和商场中如何让你的各种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更有说服力,教你如何更有效地去说服你的同事、领导、合作伙伴和客户,充分展示文字的艺术! 《有说服力的写作:文字的艺术》共11章,章介绍说服力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一些基础的写作要点;第2章提供更多的写作工具;第3章讨论一些心理偏差对逻辑能力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掌握这些知识对写作的影响;第4章介绍广告的说服力;第5章关注如何才能让你的本意传达得尽可能清楚;第6章介绍如何通过动词增加写作的说服力;第7章讨论如何避免常见错误;第8章介绍通过大纲简化写作过程并提升文章的可读性;第9章讲述通过字体选择、项目符号、标题和图表来
本书应用西方语言学理论,对句法-语义界面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着重探讨了“词汇语义表征”、“映射规则”、“构式语法”、“论元结构的一语习得”、“句法-语义界面和二语习得”等专题。作者的视角较新,又比较熟悉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因而其研究成果对于学界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会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纳木兹(依)语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木里县、盐源县、西昌市等地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部分乡镇藏族居民所讲语言,是典型的SOV型语言。九龙、木里一带使用该语言的人自称“纳木兹”,冕宁、西昌附近的自称“纳木依”。据初步统计,使用该语言的人口不到5000人。本书搜集了纳木兹语的语音和词汇,归纳整理了纳木兹语的语法系统及长篇语言材料,可为语言学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语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