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贝集(精装纪念版)》收录了周有光先生的近百篇文章,是继《朝闻道集》后这位106岁的世纪老人最新的研究心得,以及他近年积累的读书笔记和摘抄,他定名为《拾贝集》,昵称它是一本 休闲读物 。 然而,虽谦称 休闲 ,但与《朝闻道集》一样,周老以他独特的风格对人类文明和中外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新的审视,对国家、社会和文化发展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反思。这些文章平实而高远,简练而睿智,有的几乎达到了见所未见、思所未思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周老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度,开阔而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 《拾贝集(精装纪念版)》共分为三辑:清流拾贝、浊浪淘沙、以史为鉴。文章虽短小精悍却汪洋恣肆,平淡如水而意蕴深厚;句句真话,字字珠玑,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体现了这位百岁学人的赤子之诚。
徐明清,1911年5月22日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县。1925年参加进步青年政治团体乙丑读书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长期在敌占区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9年秋转为中共党员,任晓庄党支部委员、妇女干事。1930年起相继担任中国自由大同盟南京分会妇女部长、上海一·二八难民工场教育科长、晨更工学团主任、东北军工委妇女支部书记、中央组织部妇女科副科长、陕甘宁边区妇委书记兼妇联主任等职。参与筹办并参加了边区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参与组织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筹建了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农业部人事司副司长,中央农村工作部干部处、基层组织处、教育处副处长,国务院农办农场组副组长。文化大革命中被错定为叛徒。1977年,又因受江青问题的牵连,被关押两年半之久。1981年9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对徐明
作为京师图书馆首任馆长,缪荃孙堪称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先驱者与奠基人。2014年9月2日,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江阴市图书馆联合举办了“缪荃孙诞辰17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缪荃孙诞辰17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共收入18篇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学界对缪荃孙在图书馆、教育、版本、目录、金石、历史、方志诸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书论述了西方档案学的两大支柱理论——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轨迹和规律。通过梳理来源原则从形成、遭受冲击到被“重新发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从产生、盛行到“笑对挑战”的发展过程,深入挖掘了两大理论的宏观区别与深层联系,系统总结了两大理论的发展规律及其对档案专业的深刻启示,合理预测了档案学支柱理论的发展趋势。 这本专著的选题校为宏观,具有的开创性。它借助西方档案学的宏观背景,系统地论述了档案理论中两大支柱——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进程,深入挖掘了两大理论的发展规律并总结了这一规律对档案不额头乃至档案专业建设的启示意义。本书立论新颖、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文字流畅、笔力天阔。
《吕碧城文选集》收集了吕碧城生前撰写的文章,并有时人记录的吕氏相关活动或评论。《吕碧城文选集》内容分为三类,一为教育与女性解放,二为运动保护及素食主义,三为旅行及不同文化。
史学范式疏淡于理论提炼,学科范式则赋予西方“他者”标准,两者都不能揭示中国古代目录学的本质。傅荣贤编著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旨在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从古代目录形式和内容的总和出发,勾勒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理论框架。作者认为,古代目录以文献单元的标引(著录、提要)和文献单元关系的揭示(分类、序言)为形式,通过主体介入的导向性话语,确认客体文献的价值论存在,文献背后的文化亦不再具有理智专享性。由此建构的书目是一个兼具检索技术、学术考辨和“申明大道”之精神信仰的统一体系,并构成了与传统文明之间彼此型塑、互为因果的动态关系。本书可供古典文献学、图书馆学等涉及目录学专业的师生阅读,亦面向广义文史领域的读者。
本书收录了作者有关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的论文近40篇,内容涵盖信息公开、信息服务、信息法学、著作权、知识产权、知识管理、图书情报教育、数字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制度等领域。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作者提出了诸多具有独立性的思想观点。作为作者2012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本书可以为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理论工作者、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师生的研究与学习提供有益借鉴。
为了规范做好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概论》重点对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的内容、设备、流程和要求等进行分析梳理,目的是为同行提供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的可操作方式方法;书中还专门增加了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的案例内容,供大家在工作中借鉴参考。
传统文献辨伪学取得了大量实绩,同时,文献辨伪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结论上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失误,值得我们进行认真反思。文献辨伪学的进展,既需要新材料的支撑,更需要对旧方法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省。本书即是拷问传统文献辨伪学在态度、方法及结论等方面所作的一点有益的尝试。这是一部关于文献辨伪学的专著。全书共l2章,分为上、下、外三编。本书是一部关于辩伪学的专题论文集。全书分为源流、方法、专题和书目四编。专题编为6篇辩伪力作,曾在学术界产生过较大的反响。书目编是一份相对完备的专题书目。援据甚博,考辨甚精,创见甚多。为深化辩伪学研究做了许多拓荒工作。既全面总结了传统辩伪学的成就与方法,也结合出土文献作了较为深刻的反思。这是新世纪文献辩伪学的重点收获,对于进一步开展文献辩伪以及国学研究提供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