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细化治理是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的升级,其理论和实践内涵是以城市各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将城市多元治理的理念转化为治理的实行行动,通过提升城市政策的精准性从而不断提高治理效能。当下我国城市精细化治理实践在意义上是对新时代城市治理中国道路的新探索。
《拾贝集(精装纪念版)》收录了周有光先生的近百篇文章,是继《朝闻道集》后这位106岁的世纪老人最新的研究心得,以及他近年积累的读书笔记和摘抄,他定名为《拾贝集》,昵称它是一本 休闲读物 。 然而,虽谦称 休闲 ,但与《朝闻道集》一样,周老以他独特的风格对人类文明和中外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新的审视,对国家、社会和文化发展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反思。这些文章平实而高远,简练而睿智,有的几乎达到了见所未见、思所未思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周老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度,开阔而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 《拾贝集(精装纪念版)》共分为三辑:清流拾贝、浊浪淘沙、以史为鉴。文章虽短小精悍却汪洋恣肆,平淡如水而意蕴深厚;句句真话,字字珠玑,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体现了这位百岁学人的赤子之诚。
作为京师图书馆首任馆长,缪荃孙堪称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先驱者与奠基人。2014年9月2日,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江阴市图书馆联合举办了“缪荃孙诞辰17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缪荃孙诞辰17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共收入18篇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学界对缪荃孙在图书馆、教育、版本、目录、金石、历史、方志诸领域的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对于策展的认知:策展不再局限于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观念性表达,而是突破了艺术、历史、文化等范畴,成为一种没有任何体制化界定的自由形式。策展包含着文化的参与、选择、安排,更带有策展人批判性的评价和分享,关联着一整套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活动。策展可以在以视觉主导或非视觉主导的生命的各个领域开展,这种极具挑战性的多样性正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书中对策展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哲学色彩的探讨,涉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家。作者以批判的精神去审视哲学概念在当代话语体系下的新的意义和对于策展、对于人的新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观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书对于与策展密切相关的博物馆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作者的
《拾贝集(精装纪念版)》收录了周有光先生的近百篇文章,是继《朝闻道集》后这位106岁的世纪老人最新的研究心得,以及他近年积累的读书笔记和摘抄,他定名为《拾贝集》,昵称它是一本 休闲读物 。 然而,虽谦称 休闲 ,但与《朝闻道集》一样,周老以他独特的风格对人类文明和中外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新的审视,对国家、社会和文化发展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反思。这些文章平实而高远,简练而睿智,有的几乎达到了见所未见、思所未思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周老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度,开阔而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 《拾贝集(精装纪念版)》共分为三辑:清流拾贝、浊浪淘沙、以史为鉴。文章虽短小精悍却汪洋恣肆,平淡如水而意蕴深厚;句句真话,字字珠玑,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体现了这位百岁学人的赤子之诚。
周振甫:(1911年—2000年),浙江平湖人。中华书局编审,学者,古典诗词,编辑家。1933年进入上海开明书店,从此开始了他的校对、编辑生涯。进开明书店帮助宋云彬校对了《辞通》后,又校对了王伯祥主编的《二十五史补编》。周振甫自己有不少著作,如《周振甫文集》10卷等,在学术界颇有声望,但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却是放在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上。他甘之如饴,包之若素,从不拒绝编辑室委托他审读的书稿。对青年作者热情扶植,对社内年轻编辑热心指导,具体帮助。在业务知识和工作作风上,都是编辑工作者的楷模。
本书从一位拥有近五十年工作经验的博物馆专业人士的角度,对博物馆及其运作方式进行了深刻而坦诚的审视,内容涉及博物馆的基本构成和工作机制,以及博物馆日常运作和基础业务的方方面面。作者史蒂文·米勒结合自身在博物馆工作的经历,记录了他在处理博物馆专业问题时的具体措施,以及他对于“何为博物馆”“博物馆为何而存在”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是从现实的角度解读博物馆整体构成与内部协作的实用书籍,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博物馆这一独特机构。
《吕碧城文选集》收集了吕碧城生前撰写的文章,并有时人记录的吕氏相关活动或评论。《吕碧城文选集》内容分为三类,一为教育与女性解放,二为运动保护及素食主义,三为旅行及不同文化。
挎包所承载与浓缩的,不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的演变记录着整个社会政冶、经济、文化的历史变迁。不同时期的挎包和挎包里的物品都反映出时代的更迭,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所折射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跨包里有一段历史,挎包里有许多故事,挎包里有一个鲜活的中国。
基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本书全景式展示了世界互联网基础设施分布最广、欧洲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俄罗斯的网络发展与管理进程。借助具体生动的历史事件,本书呈现了俄罗斯互联网治理的地缘政治环境、独特的“史前史”和鲜明的实用主义特性;客观分析了俄罗斯面临的“断网”威胁等挑战,进而剖析其实施“进口替代”、“黑名单”、网络反盗版、互联网主权立法等颇具争议的治理举措的动因与成效,探讨治理转向之趋势,展望中俄深化互联网治理务实合作之前景。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关于绘画、木材及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物的历史、早期保护试验及其将来的利用情况等方面,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与方法方面的讨论则简单。但在今天,先进的科学分析方法较为常见,已逐渐运用于文物的研究与保护中,这为新时代文物保护的发展增添了羽翼。同时,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和科学家们共同合作,推动了文物分析与保护新方法的研发。 本书重点介绍各类艺术品和考古发掘文物在保护和修复时所使用的化学药品,及这些材料的特殊用途。此外还详细描述了各种方法,包括清洗、保护和修复方法及针对每件器物保存状况的分析方法。本书按文物材质分类介绍,主要包括油画,纸张保护,纺织品与染料,考古木材,化石,石质文物,金属及金属制币及玻璃(包括教堂窗户),是一
伦理学原理,乃人与他者共生的社会生存公理。首先考察人的存在何以要诉求伦理生存及可能性条件,提炼人类伦理自然律和人文律;探讨伦理世界的构成维度和各具个性的差异性,严格区分道德和美德的依据与方法。然后审查伦理生成的人性土壤和逻辑起点,审查前者,揭示“生、利、爱”人性方阵,发现伦理世界生成的原动力机制;检讨后者,揭示限度生存的群己博弈机制,探讨伦理世界敞开的认知基石。以此为进路,审问人类“竞一适”生存必要遵守的“利益、权利、责任”认知原理、“动机应当、手段正当、结果正义”行为原理和“人道、平等、公正”价值原理。以此原理为准则,深入检讨人间社会道德作为和美德诉求之分殊:道德践履遵循权责对等原理,根本方法是功利论,行为原则是“合法期待与道德应得”的利己不损他或利己亦利他;美德作为遵循
内容简介 作为博物馆学的研究生入门教材,本书旨在让读者对博物馆的早期历史、当下状况和未来发展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解释博物馆的功能;为博物馆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书的独特之处是作者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博物馆,并认为博物馆是以文献为中心的机构,将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结合起来,并通过跨学科理论视角审视博物馆实践。随后,作者提出了现有多种类型博物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具有的共性及区分彼此的差异,以及所谓的有意义的物质资源——博物馆中的“物”。大多数博物馆学著述将“物”仅仅视为构成收藏的东西,然而本书深入探讨了“物”的物理性及其意义,尤其是被博物馆化后“物”的意义的演变。这部分构成本书的核心内容,审视了博物馆学的重大转向,即从最初的关注博物馆观众转变为关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情境下,
《资中筠自选集:士人风骨》一书所收文章,写于1996—2010年间。组文章主要讨论知识人的精神家园;第二组文章多是基于历史题材的心得。贯穿全书的核心是,作者紧紧围绕知识界的思想现状,梳理古今文化传统的递变,从振兴民族精神的角度,提出建设新文化的紧迫性。明确表达了当下重建民族精神家园,要继承五四精神,要发扬“士”的传统美德,为制度转型起催生作用。
《致力于社会和谐的江苏博物馆事业: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内容有人才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博物馆应充分重视科研事业的发展、地方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新时期江苏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思考、论博物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