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韦柰是俞平伯先生的外孙,他以四十多年的亲身经历,将俞平伯“红学家”身份以外的“布衣本色”通过对俞平伯身世、普通生活的描述及其与身边亲人、挚友交往的方式展现出来。 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日常生活中俞平伯的喜怒哀乐,也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俞平伯与各位文学大家交往的轶闻趣事:与胡适、周作人扯不断的师生情;与傅斯年、顾颉刚的“红楼”缘;与朱自清的同游秦淮河、与叶圣陶的书信沟通、与王伯祥的“烟票”之情、与俞振飞的昆曲交流……还有与华粹深、吴小如亦师亦友的情谊……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文学大家们平实的为人、渊博的学识、脱俗的人格、不屈的傲骨!
1998年,安德鲁·卡洛尔创立了“遗产工程”,其目的是保存士兵们的信件,以纪念那些曾为国家服役的人们。此后,大约五万封信从全国各地寄到他的手里。卡洛尔从中精心选出一些信件,编著成这部美国军人站时通信集,其内容涵盖了美战、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冷战、越战、海湾战争,以及美军在索马里和波斯尼亚的军事行动。 在这些书信中,你可读到美国士兵所经历的最惨烈的战斗,思乡的士兵和爱人这间的真心表白,以及人们对战争本质与人性的深刻思索。最令人感概的或许是,很多战士在写信后不匀就战死沙场,这里的信件成了他们留
内容提要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因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平民之事,而与其弟曾国荃被称为曾剃头或曾屠户,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