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大家,在20世纪的中国有很大影响力。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 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 《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 人生有何意义 为什么读书 青年人的苦闷 不老不朽 四章。 《容忍与自由》是胡适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
在阅读那些经典之前,任何人都需要有所准备。训练有素地阅读那些伟大著作,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在信息泛滥的当下,你是否已经失去了为愉悦而阅读的艺术?有没有一些书你知道自己应该读,却茫然无措,总是读不下去?《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让那些担心自己阅读太慢或怀疑自己理解力的读者相信,如果你能浏览网页,就没有理由不能阅读和欣赏莎士比亚。但与此同时,在没有指南和计划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在那些经典文本中迷失。面对伟大的书籍,我们都需要有所准备,那就是拥有一套清晰、简明且实用的阅读方法。 本书作者苏珊 怀斯 鲍尔是美国通识教育的传奇人物,她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和科学。本书是苏珊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所著。她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古典阅读的 三段论 ,并借助这一清晰实用的学习工具,带领我们去阅读
英国学者拉撒姆(Albert George Latham,1864 1940)翻译的歌德(1749 1832)《浮士德》英文版,首次出版于1908年,影印版本为 人人丛书 (Everyman s Library)1935年版。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加速的世界中:更快的电脑、市场、时尚、产品周期,甚至连我们的思维、身体也是如此。这一切的变化始于何时? 提速 真的无法逃避吗?更快就一定更好吗? 马克 泰勒将宗教、哲学、艺术、技术、时尚和金融各领域的发展融为一炉,以宏大而丰富的叙事方式,展现了我们时代的一个巨大悖论: 曾被认为可以通过节省时间和劳动而解放我们的力量与技术,如今却将我们困在一个永远无法脱身的速度陷阱之中。 我们走得越快,却拥有越少的时间;我们越努力去追赶,却落后得越远。我们所得到的并没有因为速度变快、生产效率提高而变得更多。相反,因为速度变快,人类自身和社会都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在很多方面使得我们得不偿失。 勾连 速度痴迷症 与今日的全球资本主义,我们看到,以加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及竞争优势的
《吴林伯学术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2篇,其中16篇与《文心雕龙》相关,涉及《文心雕龙》学术渊源、《文心雕龙》与《文选》《诗品》等典籍的关系以及《文心雕龙》思想、艺术、训诂等丰富内容。另外6篇则集中反映了吴林伯先生的治学旨趣和方法。我们将这些论文分类编排,统一体例,施以校订,结集出版。收录论文多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文史哲》《古汉语研究》《文心雕龙学刊》等刊物,《〈周易〉与〈文赋〉》《〈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两篇则据手稿录入。附编收入吴林伯先生及门弟子陈书良、易中天、方铭、赵仙泉、陈桐生、陶然等的纪念文章,以便读者知人论世。
本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作品报送以有关单位推荐为主,同时开通自荐通道。经过推荐单位初选,本届推优活动共报送作品309份,其中著作50部、文章259篇,经过初步审核,共有277份作品符合要求,进入复评,其中著作40部、文章237篇。按照推优章程和实施细则规定,终评选出26件优秀作品,其中著作4部、文章22篇。“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涵盖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书法、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杂技、电视共12个艺术门类,旨在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精神,推出优秀文艺评论作品,激励优秀文艺评论工作者,推进全国文艺评论的创新和繁荣,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此书将本届推优优秀文艺评论文章结集出版。
《午人新闻文存》是延安时期的新闻老前辈、《青海日报》的创始人午人先生的作品选集,共计60万字。午人一生笔耕不辍。书中收录了他有关延安时期及创办《青海日报》的回忆文章,选录了他先后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及《青海日报》上的部分新闻稿件,以及午人在做随军记者时,撰写的200多篇战地日记,这些文章比较完整地展示了一位从战争年代走来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或艰苦备尝,或惊心动魄,或苦中有乐的革命人生和新闻生涯。虽然全是老故事、老文章,但今天读来,如饮陈年佳酿,其味醇香且绵长。
司徒雷登,何以被称为“燕园之父”?燕京大学,在其生存的33年之中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与辉煌,又是怎样消声匿迹于历史尘埃中的?阮振铭著的《司徒雷登情系燕京大学》以文学表述的真切故事和翔实细节,交织鲜活的人物与史实,不仅勾连出那一个沧海桑田的时代,而且苏醒了一个肩负人类教育使命的人,在风云激荡中永不熄灭的记忆。
本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作品报送以单位推荐为主,在此前设立的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年度优秀文艺评论文章(长评)两个项目基础上,增加了年度优秀文艺短评文章项目。此次推优共收到报送作品548份,其中著作62部、长评307篇、短评179篇。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秉承坚持导向、注重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并报中国文联批准,终推选出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5部、长评文章20篇、短评文章10篇。本书将本届推优优秀文艺评论文章结集出版。
这套书——《中国的现代学者佛学文集》——中的作者的论文,大致反映出三个特点。这恰好也正是中国近现代佛的主要特点之一。首先,是它们反映出中国近现代佛教学研究已经具有了以往不曾有的科学倾向。其次,从我们这套文集的内容看,又展示出近现代佛教的另一特点:对佛教作出较大贡献的是在家的俗信徒,称为居士的批知识分子。第三,我们的这大集子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又一特点——它具有强烈的入世性或政治性……
《第三卷 史学论集下》汇集了作者52年来研究成果中的精华部分,包括16篇已刊和未刊的论文。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有关史学的问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其中《什么是历史》、《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6-13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运转和发展》、《关于文化的随想》等16篇文章。其中很多观点曾引起史学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本卷《史学论集下》汇集文章多改革开放后,宁可先生的重要理论研究。例如,历史科学理论与历史理论区分问题,有关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等。 这些研究和观点有的澄清了当时史学研究中的根本性概念问题,加深了学界对中国社会经济史一些根本问题的认知,对现实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很多研究后来成为史学界的共识。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吴为山艺文集》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人塑像、古法塑孔子、塑老子心事浩茫塑鲁迅、东方智叟季羡林生塑像揭幕仪式上的发言、自信、深沉塑萧娴、我塑吴作人、城市雕塑、从城标说《长安门》、写意雕塑、雕塑论雕塑只为雕塑、略论中国写意雕塑的历史与发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