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新的教材,旨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儿童行为观察分析”这一专业技能。学会如何从儿童行为表现和变化中,把握儿童的发展和内需要,并据此进一步读懂儿童的心理,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运用在幼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这门课程的价值。就是让学生懂得,阅读儿童是幼儿教的基本功。该书前三章介绍观察儿童的方法,并选取班级集体、游戏活动、数学知活动进行观察方法的示范;后五章介绍儿童行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学习对儿童认知行为、情绪表现、社会交往和语言行为、游戏行为的分析法。
李继延等著的《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 革比较研究》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的一个成 果,得到北京劳动 保障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资助,主要分为三 部分:部 分结合国际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近年发展的趋势, 重点选择英、 德、澳、美、日、印、俄等七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职 业教育体系作 为研究对象,对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演变及趋势 进行了细致梳 理,总结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为我国职业教育 体系构建提供 参考。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 结构与职业教 育的内在联系,探讨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演进的基本 规律,选择了 发达、较发达以及欠发达区域职业教育的典型案例, 并分析了不同 区域的职业教育模式及主要特点。第三部分根据前述 研究成果,提 出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策略,提出在现 代职
本书是时代楷模、全国很好教师、全国师德标兵曲建武教授与学生互动的真实纪录,根据互动内容的不同领域分为部分。这些朴实、亲切、温暖的文字,生动诠释了“爱是教育的灵魂”这一深刻主题,真实再现了他爱党爱教、心怀学生的宗旨情怀,敬业进取、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为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本书从“校长的与自我修炼、校长文化的与学校文化的建设、校长的管理艺术与学习型班子建设、教师成长的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德育生本化的倡导与自主教育的深化、优质学校的创建与学校内涵发展、家校合作与区域共同体建设”等八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做好校长工作的方方面面,立意高远、深入浅出,既有实践路径的呈现,更有理性思考的提炼,值得教育管理专业研究者、校长等学校管理者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一读。纵览全书,其核心是在探讨学校管理的理性思考与智慧方略,也就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校长。
全书共八章,章科学和科学研究;第二章科研与论文选题方法;第三章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五章、第六章介绍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流程、写作方法与写作规范;第七章毕业论文答辩与评价;第八章选取了编著者公开发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6篇学术论文范文;把有关学术论文的编排规范(格式)编入附录。总结了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方式方法及其技巧,选入了综述文与学术研究论文范文,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并系统地学习。
《关于举办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的通知》发出之后,全省有18个地级市组织了市级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大部分县(区)也组织了县(区)级的比赛,部分学校开展了校级选拔赛,全省上下联动,掀起了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的热潮。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共设四个项目,分别是教育故事演讲、班会课或班集体活动设计、情景答辩以及才艺展示。本书收集的教育故事,来自全省各地举办的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大赛活动中的教育故事演讲。我们从收到的近千篇教育故事中,经过认真的挑选,收进本书的只有84篇,仅占十二分之一强。教育是一个周而复始而又与时俱进的工作,班主任几乎都面临一样的学生问题,故事的前因后果也都很相似,因而,我们侧重挑选故事中呈现新问题、介绍新做法、闪烁新思想火花、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幼儿教育心理学(第2版)》共四篇十二章。主要内容有:导论、幼儿心理发展与学习、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等内容。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对每章内容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以优化教材内容结构。 书中每章增加了典型案例和结合教材内容的拓展性栏目“想一想”。教材体系科学、合理,例证丰富而恰当,论述深入浅出,语言准确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幼儿教育心理学(第2版)》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五年制高职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可选用,幼儿园教师以及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也可参考阅读。
本书为陶行知教育小故事合集,由三十多个小故事和故事点评组成,着力反映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理念,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敢探为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大爱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求真精神,也反映了成都各中小学校校长(园长)学陶师陶的新发展与新成就。好故事寓有大道理,不仅能够打动人、说服人,还能启示人和引导人。本书集实用性、宣传性、资料性、教育性为一体,有助益家校教育、学生提升自我。
儿童是固执的,但他们很容易被快乐的情绪所感染,他们有时漫不经心,有时感觉敏锐,有时爱胡闹,有时爱瞎扯。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感官在游戏。 儿童是感觉丰富的生物。他用所有的感官从外界获得乐趣,他对所有的事物都用基本感官去感触。如果成人能够进入儿童的体验层面的话,看似无聊的行为,同样很有意义。 但我们的孩子成长在一个敌对感官的环境中。在今天头脑至上的社会里躯体感官的体验渐渐消失,我们的孩子处在感知觉失衡的危险之中,越来越偏重听觉和视觉。身体的体验也因此陷入更加次要的地位。而事实上所有的感官都需要得到刺激从而正常运行。它们需要不断的练习,以便能够继续发展。为了防止感知觉萎缩,感官必须经常被使用。但视觉和听觉却保持了单独的扩展 系统地参与了信息的获得。感知觉的获得陷入了依靠练习的
《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正是为研究这些问题而编写的。 《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关注教师的职业理想,同时也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身心健康和业余爱好等生活空间问题,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把科学的内容技术化,语言通俗易懂,引入了大量鲜活的典型案例,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力避高深和死板,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
《育体与育心:我对教育和谐发展的探索》是作者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部分内容为关于教育和谐发展的探索,第二部分内容为学校队列队形研究,第三部分附录有关新闻媒体对作者事迹和教育教学艺术与思想尤其是对其体育教学特色的精彩报道。全书充分体现了作者和谐教学法“育体育心同在,继承创新结合,主导主体相融,严肃活泼并存”的思想精髓。《育体与育心:我对教育和谐发展的探索》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有重要参考价值。
《数学教学心理学》的构思基于以下考虑。,没有对历史上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进行全面介绍,因为这一部分内容在一般教育心理学的论著中均有表述。因此,在内容安排上直接切入数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主题。第二,力求展示数学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包括对外近30年来的研究动态、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介绍和评述,主要想法是使读者对数学教学心理研究的体系、框架、内容、方法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同时又能使读者明确这一领域研究的一些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第三,贯穿全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但是并不排斥行为主义理论中的合理因素。第四,没有对研究方法进行专门介绍,但是在论述中穿插了研究案例的分析,事实上又突出了数学教学心理的研究方法。读者对案例的学习主要是领会、理解和掌握研究者的研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