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何为?》原名《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2年,生前未出版。这是尼采唯*一一部谈教育的专著。哲学家、诗人尼采以故事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的另类大学生,一个年老的哲学家和他的弟子 一位年轻教师,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在莱茵河畔一处林中空地相遇的故事。双方由误会、冲突而至于相互理解和畅谈,谈话的内容围绕着教育,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哲学家的立场对德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尼采对当时初露端倪的现代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批判,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本书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学生学业错误观的内在结构,了解其现状,分析其影响机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培养中学生积极的学业错误观的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去了解学生,更有效、更艺术地处理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错误观,形成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从而超越错误。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我们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在建设中坚持中国特色,在发展中瞄准世界一流,在创新中遵循教育规律,立志走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子。 “双一流”高校名单的公布,让高等教育改革再次进入公众关注的焦点。关于“双一流”,目前研究文章不少,但专著寥寥。李志民同志的这本《聚焦“双一流”》,在多年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如何理解和建设“双一流”提出了若干独到的见解,值得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认真研读。相信该专著会推动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