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旋律。本书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融合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经验,从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理论思辨与体系建构、实践探索与整体推进三大方面对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丰富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有益尝试。
《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是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织部分成员高校开展的一项研究成果。成果涵盖了学理研究、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实践探究等领域,汇聚了高职院校党的建设、德育体系构建、工作队伍建设、培养路径拓展等内容。立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展现了新形势下对相关前沿问题的研究面貌,同时着重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探索,以 立德树人 为*终旨归,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改革开放40年来,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从很初的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由国家统制,到不同学校学生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选择;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选择主要体现在课程观、课程知识选择、课程知识组织传递、课程知识分配以及课程管理制度等五方面的变化上。正是这五方面的发展变化彰显了从中国中小学课程从整齐划一到多样选择的时代主题。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去信心的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放纵、过度严厉、羞辱惩罚,都会带给孩子沉重的挫败感,一次次剥夺了孩子体验自身克服困难能力的机会。《教师:挑战》是德 斯儿童教育心理学经典著作。如今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通过外部力量向孩子施压已然失效,我们必须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教师若想有效且正确地引导孩子,就要熟悉心理学常识,深入地了解孩子成长经历、家庭地位等生活方式,采用正面的方式,给予孩子自信和勇气,引导孩子做出积极、有建设性的改变。
姜丽萍、李俊芬编著的《课堂活动设计指南: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实用指南》包括理论篇(章到第三章)、实践篇(第四章到第九章)两部分。理论篇重点概述活动教学法、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同时,理论篇着力对“课堂活动设计”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包括活动设计的种类和原则、活动设计的要素和结构、活动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等。“活动设计”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实践篇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话题、中国文化等方面展示了140个课堂活动示例。对这些教学示例的研读可以加深我们对“课堂活动”及“活动教学法”的感性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教学。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示例都是作者在外汉语课堂教学实际中设计、实施并反复修改过的,都是经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这些示例大多是在海内外针对年龄在17岁以上的中学生、大学生进行设计的,并
《教育何为?》原名《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2年,生前未出版。这是尼采唯*一一部谈教育的专著。哲学家、诗人尼采以故事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的另类大学生,一个年老的哲学家和他的弟子 一位年轻教师,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在莱茵河畔一处林中空地相遇的故事。双方由误会、冲突而至于相互理解和畅谈,谈话的内容围绕着教育,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哲学家的立场对德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尼采对当时初露端倪的现代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批判,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问题,更是当代中国的特殊性问题。何仕编著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以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以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经济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就业理论为指导,梳理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脉络,结合福建不向办学层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证,考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比较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实践的经验教训,立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揭示就业经济理论和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实践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破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