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学习研究》力图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的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际,进一步梳理和整合、提炼现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表现学习的有关教学范式、表现学习理论的价值取向、表现学习的基本要义、表现学习的结构框架等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同时开展表现学习的行动研究,并评估表现学习行动研究的成效。
《有效学习指导丛书: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设计》以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的关系为切入点,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大背景下定位学习活动的本质,基于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习活动形式的实践探索,通过大量丰富的案例探讨学习活动设计的原理和要求,为读者展示了动手操作、模仿体验、统计分析、辩论研讨、设计创编等多种活跃于教改实践中的学习活动形式。《有效学习指导丛书: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设计》能够推进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深入研究。
《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介绍的任务型教学实践,特别是书中的大部分任务,都是本人或者参加笔者组织的实验的教师们在教学中运用过的,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性,而且具有灵活的可操作性。 鉴于中小学英语教师对于真实学习任务的教学普遍比较熟悉,而对于真实运用任务的教学普遍了解不够深入,《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着重介绍了真实运用任务的教学实践,特别是为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操作性非常强的真实运用任务选录,供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选择参考。这些任务很多是为陈琳教授主编、笔者有幸参与编写的《新标准英语》所设计的,或者在笔者的《新标准英语》教学实践中使用过的。但在编入任务选录时,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目的是让使用任何教材的老师都能使用这些任务,因此将这些任务改编成基于教学内容的任务,
儿童文化根植于儿童世界,儿童文化与儿童行为发展高度契合,互为发展根基和建设归宿。既研究儿童文化的发展流变、儿童行为发展的内涵特点,寻求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又透视剖析中国当下儿童文化建设的种种现象与成因,从而提出新的儿童文化建设之策略——儿童文化应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主动建构起有利于儿童行为发展的美丽家园。
研究,不同于学习,是指通过知识的增量来回答问题。从这个意义看,每个人都会遭遇困惑,那种无法简单搜索到既知答案的困惑,所以每个人也都需要对研究有一些洞察。本书分为四个大的部分——问题意识、论证方法、批判思维、研究历程——逻辑地构成了研究的整体知识脉络,为一般读者展开和介绍了学术或专业研究的基本思维过程和重要方法,勾勒了从萌发问题到写作并完成论文的学术历程,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都阅读的导论性的研究指南。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与意识,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简言之,单指学校教育及相关的活动。本书所阐述的乃是狭气的教育,即发生于古代泉州大地上的学校教育,更确切地说,是封建时期泉州的学校教育。古代的泉州,辖域广大,包括今天的泉州市各区县和厦门、同安、金门等县市。古代泉州的教育,可以追溯到晋代,而迄于清朝末年,前后一千六百年。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泉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从德育基本理论,德育管理系统,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常规管理,德育活动设计这5个方面全面阐释了中小学德育管理操作系统的构建与操作。本书的特色是基于学校的实践进行构建,具有很强的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本书又不是简单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是构成了完整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研究》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起草阶段试点项目——“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终期研究成果。《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研究》从制度、文化、师资、社会环境等方面,介绍了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思想,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为晚清科学教育思想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思想研究、国民政府时期科学教育思想研究。
本书通过对部分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校的实证研究,揭示了校园伦理的现状。选取伦理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吸收当代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团体伦理和关系伦理的视角对学校存在及其校园关系的道德性进行追问。提出并论述了“促进学生的精神生命自由成长”的校园伦理目标和“团结、公正、尊重”的校园伦理文化特质,主张追求校园中人际关系的关怀性价值取向,并采用多种策略与途径,形成具有内部一致性的教育生态环境系统。
美国老师是怎么上课的? 美国学生在课堂里做些什么? 美国“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美国课堂环境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一张纸”的背后有何玄机? …… 佩里霍尔高中是我们访问的一所学校。我们在与校长乔治 罗伯茨先生座谈时问了他一个问题:“作为校长,您担心、看重的事情是什么?”他沉吟片刻,说是学生的安全。我再问:“第二呢?”他的回答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我再问:“那第三呢?”他说是教师。听完这三个答案,来自中国的同行们都笑了。他问我们笑什么,我们回答:“您担心的问题跟我们一样,连排序都一样。”他也笑了,说:“看来我们同病相怜。” …… 这本小册子记录了作者对美国中小学课堂的一些观察与思考。透过“课堂”这个节点,作者对美国教育做了深入的分析,试图解决中美两国课堂共同面对的那
《成长的印记:正面教育40例》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作品,作者以母亲、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多重身份,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记录孩子成长的多个瞬间,把握孩子成长的个性特征,总结孩子成长的共性规律,以其丰富的阅历、理性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从一些具体的真实事例和详实数据入手,总结阐述了一些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读者呈现了家庭教育之“品德篇”、“学习篇”和“健康篇”。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研究成果·翻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为了儿童教育的数学文化读物,与小学生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及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密切联系;它充满浓郁情趣,又是一本介绍中外数学史实、故事的工具书。《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研究成果·翻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的主要编写思路:基于小学数学学习内容,配合教材介绍与小学数学知识相关的历史事件、数学家和数学的发展,同时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研究成果·翻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桃李书系》讲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走出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的变革。不管这场革命有多难,我们也要做,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是一件重要的、应该放在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