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人士正在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自然教育模式,虽然形式多样,但是没有太多系统的参考和指导,甚至不少单位机构、农庄和户外基地还停留在游乐体验这个层面。《自然教育理论与实践》通过国内外一些相关文献的整理,希望为探索和开展孩子自然教育的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部分:大自然中的教育;第二部分:开展自然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有准备的自然环境;第四部分: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五部分:大自然中孩子的玩耍与学习;第六部分:开展自然教育的老师。当前在国内还没有太多系统全面的参考书籍,笔者也希望通过该书给国内的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当然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后期笔者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希望
在学术氛围相对开放自由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国化教科书”为鹄的,以“学术独立”为旨归,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陆续规划出版了一系列以“丛书”、“用书”等命名的著作。这些著作虽名为教科书,但突出的是学术性和专业性,许多著作至今仍是相应学术领域的之书,就其思想性而言,更有着当今学林难以企及的高度。且以商务印书馆之“丛书”为例。其最为人所瞩目的一大特点即是名家集萃。丛书的编委、作者大多不但学有专精,且学贯中西,如冯友兰、胡适、王云五、李四光、何炳松、马寅初、傅斯年、蔡元培、竺可桢、蒋梦麟、顾颉刚、郑振铎、金岳霖等,可谓极一时之盛。故不管是译著还是编著,俱能保证较高的学术水准。
《教研组建设》共分9个篇章,主要对教研组的建设课题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备课组在教研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和评价、教研组理论学习的基本模式、学生听课的前提条件研究、教研组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内容丰富而全面,是我国教育管理著作中第四种类型的代表作,是一部力作。全书有针对性地提出应由基础理论研究、体制和政策法规研究、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研究、实务研究板块组成;在研究方法上,认为应强化“行动研究”、“质的研究”、“叙事研究”等新兴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内容,都是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是当前一般教育管理著作中鲜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