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早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就在思考为天下父母写一本书,缓解他们的教育焦虑,从需求端给孩子减负,让孩子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1年夏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把“双减”旗帜鲜明地写到了文件的标题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永新教授将他对减法教育的思考写出来、分享出来,与天下父母乃至于教育职业共同体成员分享、讨论、理解减法教育的意义,缓解教育焦虑,也能够让大家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理解“双减”,理解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本书是研讨“双减”背景之下家庭、学校、社会为何减、怎么减的系列思考,共分为三辑十一章。 第一辑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
本书精选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对现代教育者和为人父母者都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躬亲实践,终生不渝,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生活教育理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思想汇编,涉及了教育的本质、类型、任务、方式、可能性与边界,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任务等等。本书中充盈着雅氏关于教育的洞见,如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堆集和智识的训练,而是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学校没有跟上变化的步伐。在《变革学校: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共同核心标准》一书中,作者们解释了如何将项目式学习与基于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以创建鼓励深度学习的环境。他们研究了多所案例学校如何成功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过渡到基于项目的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变革性的学校模式,通过将重点从知道转移到做事,使表现性评价与共同核心标准保持一致,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问中学,以及与他人一起学。文中充满了实践思想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包括用于实施这种教育模式的具体范例。本书随附软件包(可在贝壳网免费下载),其中包含展示如何在课堂中使用深度学习策略的视频。
本丛书对教育家的选择标准是:1.同时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化的教育思想、重大的教育影响,且至少在上述三者之一具有原创特质。2.以解决中国现代教育重大问题为鹄的,具有世界视野、中国特色、时代精神、个人风格、独特魅力、恒久价值。 3.极大推动中国现代教育的进步,并在当时及历 具有重大影响,迄今仍经得起历史检验。4.兼顾历时性,以教育家之代际嬗替反映中国现代教育之发展;考虑横向型,兼顾理论型与实践型教育家,大学教育家与中小学教育家,学校教育家与社会教育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家等。本丛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1.教育家、尤其是创新型教育家是如何形成的、特质何在;2.教育家、尤其是创新型教育家如何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3.从古今中西的历史坐标来看,中国近现代原创型教育家对于中国教育历史长河
本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教育巨著。作者详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民主的理念剖析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不仅探讨了教育的性质、作用及目的等抽象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不同学科价值的定位、教材的性质以及劳动、休闲与教育的关系等。作者被人熟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教育无目的,成长才是目的;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
没有准备的一年级,会使孩子紧张不安,产生无能感。 30年教龄的 班主任、全国德育名师郭文红,解读“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教育重点,梳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生理心理、习惯、社会性培养等特点,讲解学校老师对于一年级的教育教学要求,家校配合建议和具体方案。 从理念到方法,到具体的例子,奉献给家长诚挚的建议,帮助家长和孩子走好小学 步。
青少年品格教育专家朱晓平,面向青少年群体及其家长,针对青少年品格教育问题:首先,撷取古今中外的9位名人(孔子、稻盛和夫等),剖析成就他们 人生的品格“种子”是如何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就“种下”的;接着,向大家介绍成就 人生可以从自己(或孩子)身上发现的48颗优质品格的种子及其培育方法; ,就青少年及其家长的20个常见疑难问题(迷恋手机、做事拖拉等),从品格教育的角度给出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广大读者若想获取属于自己(或孩子)的开启 人生的钥匙,本书不失为一本指南书。
本书是石中英教授为一线教师、校长和管理者所写的一本教育短论集,收录了作者探讨教育基础性问题的50篇文章。全书论题广泛,涉及教育的一般观念、现代教育的文化根基、学生观与学生成长、为师之道、价值教育、学校文化与学校活力、教育治理与教育改革等,极富时代性和实践性。 在这些文章中,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和质朴的文字,深刻剖析了教育观念市场上各种各样流行的概念、口号和主张,展现出教育哲学思考的力量和价值担当。
本书是科学界传奇、19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的传世之作, 出版时即轰动西班牙,是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畅销至今的百年经典,是很多 大学生、青年学者的 书籍。 为帮助青年们建立正确和积极的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方法,少走弯路,重燃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卡哈尔将科学研究的经验和大学执教中的真知灼见高度浓缩成本书,指出了学生、青年学者普遍会面临的认知陷阱,提出了学习和研究所需的素养和精神、方法和操作技巧、论文撰写要点,并对应该具有的婚姻观、爱国情操以及影响学习和研究的社会因素等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不管是苦于做不好研究、写不好学术论文的大学生,还是正着手一项研究项目的青年学者,本书都将给予切实的启发和帮助。
金伯莉·布雷恩著的《你就是孩子优选的玩具》介绍: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没错,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呢? 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 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控制、放任、贿赂、威胁都是家长们常用的方法。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与这些方法相比,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满关爱,也更符合逻辑和人性。因为只有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把这些棘手的情况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
本书旨在帮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优选限度地提升学习技巧,书中运用互动式的交流方式,无论对学生、老师还是家长,对于所有读者而言,都可以学了即用,用了见效,主要帮助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力、应试能力、记忆力等等。任何想要学习如何"学习”的人都将从书中丰富的信息量中受益。这本书作者从分析学习风格开始,分别从组织、时间管理、解决问题、阅读、考试、提升记忆力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和方法。
本丛书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相关教研员和骨 研究编写,是浙江省十多年来中考命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丛书从学科核心素养、原创试题命制角度切入,结合学科特性和综合性特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测验与评价原理,对全国各地不同认知水平和不同类型的中考试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帮助广大学科教师掌握命题基本技能,促使区域性的大规模考试和学校教学测验都能 加科学有效,进而以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育何为》原名《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内容为尼采于1872年在巴塞尔大学发表的五次公开演讲,也是他 一部专门讨论教育的著作。在这本小书里,尼采以人类导师的身份与改良人类的 ,一人分饰四角,在两位心怀抱负的大学生、青年教师与长者间的对话中向世人吟诵着他的教育宣言。 尼采认为,当前的教育机构旨在控制和压迫个人,而不是解放个人;在一个以学术型专家、大众新闻媒介和军事强国三个邪恶联盟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人人被教导要顺应社会的期望,盲目地跟随 ,真正的教育在功利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对此,尼采恳切地希望并呼吁 多的天赋优良的人投身到真正的教育中,正视、响应他们内心“对真正教育的需要”。
本书紧扣小学英语教学前沿理论,既有理论的可读性,又有实践的可参考性。以参加全国赛、省赛、市赛的一些小学英语 课例为切入点,基于小学英语“STAMP”教学理念,即“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导向,构建以培养学生听、说、读、看、写的语言能力为主、融合科学评价和多元资源的多模态教学的课堂,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能力和 品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深入剖析基于小学英语11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从理论、实践和具体操作等方面帮助教师 好地抓住重点、把握课型、熟悉模式、运用策略,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陈瑞山、肖得心主编的《中小学个别心理辅导47例》选择了福建省不同地区中小学个别心理辅导的案例,其中中学31例、小学16例。这些个案都是有一定咨询经验的心理教师在学校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实务中积累的,涉及中小学生中常见的升学适应不良、考试焦虑、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社交恐惧、死亡恐惧、亲子关系不良、自卑心理、疑病症、人际交往障碍、偏食习惯、青春期性危机、逆反心理、网络成瘾、应激障碍、攻击行为等诸多问题。每一个案例都以关键词、案例介绍、案例分析、辅导方法与过程、辅导效果与反思等环节进行报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