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一书写于1757年,1762年首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爱弥儿》中,卢梭通过爱弥儿及其家庭教师的故事,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同时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 自然教育 ,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为帮助社科类研究人员科学、高效地申请到基金,本书将系统全面的介绍*社科基金的项目类别和资助额度、项目申报的学科范围、项目申报条件、申报办法和程序。同时,从领会党的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使课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基础研究论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和学科建设需求,体现原创性、开拓性等方面为申请者提供指导。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是由美国26个州与全美41位科学教育*极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撰写完成的。它是对《K-12科学教育框架》内容的补充和细化。这些科学教育标准对所有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科学置关重要,理念具有很好的创新性,保证了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教学水准,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基准性文献。新标准凝聚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教育专家的智慧,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标准,通过创新性的科学教育理念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应对未来迅速变化的世界。新标准提出了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系统需要进行诸多改革以改善教学质量,其中包括修改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发展。科学教育共同体必须继续共同合作推进新标准的实施,并让新的科学教育标准落实在所有学校,并惠及全体学生。美国《新一代
《大先生于漪》是一部弘扬 人民教育家 于漪精神风范的融媒书。上海教育电视台在纪录片《大先生》基础上,重新整理于漪先生的系列微课《师范》、演讲录《学做人师》以及编创人员的采访手记等资料,记录了大爱无私、锐意改革的 人民教育家 于漪先生的为学、为事、为人之道,再现了于漪先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成就和影响。 本书图文并茂、音视频互动,捧读此书,可以悟师道,重温师者楷模的坦荡人生;捧读此书,亦可悟初心,读懂 大先生 何以为 大 。
本书是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促进男女平等和家庭建设制度机制研究 中子课题 构建家庭教育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机制与研究 的成果。子课题由中国儿童中心主持完成,通过理论研究、现状调研、区域性经验分析三个方面,梳理总结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的角色、优势和职责,分析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探索有效的实践机制,旨在为 家校社协同育人 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本书是盛群力主编的 新课堂学习译丛 中的一本。丛书是为提高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而打造的,精选国外新近出版的相关畅销书,邀请浙大课程与学习科学专业教师翻译。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心理理论中,深度学习是近几年来大家都在使用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同信息化教育,建构性、意义性和生成性学习有相通之处,强调的是如何深层次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与技能,顺利地实现学习迁移,减少死记硬背的蛮力,多用又快又好的巧劲。《深度学习》主要提供了一种学习模型,介绍了多种学习方法,这些方法旨在加深教育工作者对本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本书还介绍了很多适用于学生的加工活动。本书分为三编七章,实际上就是深度学习的七个步骤。每一章不设节,而是直接采用行动步骤的方式来加以呈现。全书图表丰富,框面适宜,举例得当,操作性强,可
本书呈现了作者对于课堂生活复杂性及其教育后果的洞察,为人们理解教师、学生和学校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书中的 隐形课程 概念,已经成为一个通行的教育术语。同时,作者对于课堂生活的开创性分析,也示范和引领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研究方法。书中另有对教育工程学范式、心理学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等主题的深入讨论。本书1968年首版,1990年再版,截至2015年已被翻译为超过10种语言。全书共五章,分别是:例行公事、学生的学校感受、课堂中的参与和退缩、教师的看法、寻找新视角。各章均聚焦于课堂生活,同时又保有独立性。作者对于课堂生活复杂性及其教育后果的洞察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时代的来临,我们到底应该培养怎样的人?他们应该具有哪些核心素养?当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逐渐引起全球关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实践的基础。201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承担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专项,领衔5所高校90余名研究人员组成联合攻关项目组,共同负责研究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本书是该项目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之一,主要从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传统文化研究、实证调查研究、现行课标研究、教育实践探索、核心素养框架建构等角度系统化地展开对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分析,对于全方位理解和把握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基于作品取样评价视角,发现并促进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升教师游戏的指导力及经验。以要素解构的评价方法,帮助教师看见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轨迹,总结游戏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以评价与教育融合的推进方式,呈现游戏策略性的指导,帮助教师科学有序地指导游戏。本书以案例的形式生动呈现幼儿游戏的精彩片段,指导游戏的组织、开展和实施,并系统梳理了幼儿活动室区角中的常见游戏,围绕关键经验,设计出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内容。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附录)》由来自美国26个州的41位国家级科学教育专家组成的编写团队开发完成,是目前美国最新的一部科学教育标准,是指导科学教育的纲领性研究文献。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全美各州参与小组都给作者提供非常实用的反馈意见和指导建议。该标准的制定,对k-12年级的科学教育课程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科学教育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卷以附录形式呈现,论述了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实施建议。该书的翻译出版将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科学课程设置以及科普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数字化教学是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来实现对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资源的丰等的教育方式。数字化教学通过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将复杂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智能处理,从而能够更好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加强音乐能力水平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本书内容包括传统音乐教育的理论分析、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和现状、数字化与教育、数字化对音乐教育的多方位影响以及智慧音乐教育理论与应用、智慧音乐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本书结构合理,内容全面,适合音乐学习者与表演者阅读。
本书从核心素养的含义及由来谈起,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概念在中国教育学界的引进与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核心素养的国际合作, 聚焦发展能力的中国近现代教育探索, 聚焦发展核心素养的当代素质教育新探索: 生活 实践 教育,推动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化,为全球核心素养教育提供 中国方案 。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2024》以 年度 和 质量 为核心词,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 2023 年度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本报告对 2023 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体情况进行了述评;呈现并分析了年度中国研究生发展状态相关数据;遴选出 2023 年度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事件、质量单位、质量人物和质量论著;对中国省域研究生质量状态进行了评价;对中国 112 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约 11 万名在校研究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总体满意率为 75.7%,比上一年度增加 1.5 百分点;评选出中国 2024 年度高水平研究生院百强;呈现并分析了世界大学排行榜争议情况、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研究发展现状、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动态和留学新趋势;编录了 2023 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要事志,收录了 2023 年研究生教育质量重要文件。 本报告内容翔实,全面、客观、多角度反映了 2023 年度中国研究
新生代 们各有侧重地运用了哲学思辨、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现代研究方法。这些新生代美术教育理论家都具有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不同研究方法的能力。每位作者都能坚持独立的思考,进行独立的判断,大胆提出了一些具有启迪性的思想和新颖有效的方法。他们的探索闪烁着智慧之光,显示着真知灼见。各自的理论体系是自洽的,依恃的学术品质是好的。这些学术成果,值得我们关注和追踪
本书选取以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为主题的,北京市第十二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部分获奖教师教案约50篇。覆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形势与政策 等本科生必修思政课和研究生思政课程。既有精准的学情分析,也有独到的问题意识;既有思政课教学的一般特征,也有立足各自学校实际、学科背景和专业特色的个性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