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由教育专家联合撰写的高考报告,已连续出版七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中国高考报告》编委会核心成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本报告从 7 个部分(包括总报告和 6 大专题板块)分别讨论了 2024 年中国高考改革的政策背景、命题政策与特征、教学改革与评价、招录情况、社会影响和评价体系,系统讨论高考综合改革下的政策走向及应对策略,力图为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师生提供一份专业、实用、有效的高考改革研究报告。 第一篇总报告为聚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揭示以高考综合改革为核心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
这是一部由教育专家联合撰写的高考报告,已连续出版六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中国高考报告》编委会核心成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本报告系统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成效,重点分析2023年高考实践的命题要点、试卷特色与发展趋势,深入解读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特征及高考的考查内容与要求、高考命题与政策方向,力图为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师生提供一份专业、实用、有效的高考改革研究报告。 本书包括七个部分(包括总报告和六大专题),分别探讨中国高考改革的政策导向、命题实践、教学改革、社会影响和评价体系。第一部分为高考政策解读,系统阐述近年来高考综合
。。。
每个人都会经历18岁,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在18岁时按时成年。迈向成年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人生中漫长而又艰难的一个挑战,特别是在当下这样变化的时代,年轻人在成年过程中要应对 多的新挑战:如何处理多元的社群关系?如何不被商业社会规则控制?如何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都市健康问题?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畅销书《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作者针对当下的新形势,给正在成年的人们写了一本超实用的成年人生存指南,用自己的人生故事结合真实的成长案例,帮助年轻人在成人的世界独当一面。 本书主题涵盖了成年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品行培养、人生定位、职业选择、社交规范、健康管理、用钱之道、逆商提升、责任激发9大方面,比如:让你拥有成长型思维,做个能应对变化的成年人;带你掌握成年人社交规则,掌握人际关系中主动权;让你学到理财智
共和国教育70年》以客观的审视,力求真实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70年的历史,表现其兴废过程,展示其成败得失,揭示其经验教训。全书按历史编年为序,分为四卷。其中*卷取名为 筚路蓝缕 ,主要是展现 1949 1966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 文化大革命 前共 17 年的教育实践。第二卷取名为 山重水复 ,主要是展现 1966 1976 年的共和国教育历史。第三卷取名为 柳暗花明 ,主要展现 1976 1992年的中国教育景象,重点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教育体制改革和文化界空前活跃的政治经济背景。第四卷取名为 乘风破浪 ,主要是展现 1992 2019 年的中国教育实践,重点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共和国在努力建成现代教育强国之路上的种种改革及探索。
李继延等著的《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 革比较研究》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的一个成 果,得到北京劳动 保障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资助,主要分为三 部分:部 分结合国际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近年发展的趋势, 重点选择英、 德、澳、美、日、印、俄等七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职 业教育体系作 为研究对象,对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演变及趋势 进行了细致梳 理,总结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为我国职业教育 体系构建提供 参考。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 结构与职业教 育的内在联系,探讨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演进的基本 规律,选择了 发达、较发达以及欠发达区域职业教育的典型案例, 并分析了不同 区域的职业教育模式及主要特点。第三部分根据前述 研究成果,提 出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策略,提出在现 代职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为对象的文学史书,自20世纪30年代出现始,迄今已历数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出的成果仅名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者就已非个位数所能尽数;而相关于这段文学史的专著,则更是如众星闪烁,多不胜数了。编写这部教材时,编者努力遵循如下几条原则或者说是预设的约定: 1.坚持积极的态度,尽力提供一个贴近史实的框架结构和更为合理的阐释系统,显现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2.坚持学术的立场,以客观、公正的学术眼光重新看待各类文学史对象,并作出更契合对象实际价值呈现的评价。 3.坚持以文学的发展为本教材史学结撰的主体。 4.坚持治文学史所必需的经典化原则,对丰富而价值不等的文学对象作出必要的取舍和用笔轻重不同的处理。 5.不臆构,不妄言,坚持论从史出。 在
学术界的人都知道但没有人愿意承认:大学教师经常需要教授他们不知道的内容,特别是当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和你的不同时,这个挑战经常更大。在这本实用并有趣的书中,作者提供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策略来处理那些典型的问题。如:怎样有效地准备一门新课?怎样使你自己看起来可信?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回答一个问题时你该怎么办。鼓励教师把他们自己当作一个学生而不是一个专家。作者指出,课堂上的不仅仅是来源于完善的知识,对于教授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她提出了许多有用的技巧。如,以一种活泼的方式引入一个新主题,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等等。
《埃里克森与毕生人格发展/教育薪火书系(辑)》全面介绍和阐述美国当代著名神经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H.埃里克森的人生经历及其理论形成过程,结合具体心理分析案例,详细解析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及毕生人格发展的理论。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在遇到心理问题和障碍时,能对应得到分析和解决。
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大学档案馆、集美档案馆、陈嘉庚纪念馆等馆藏图片,各类出版图书,以及私人收藏的老照片中收集与集美文化历史相关的图片,通过大量的人物、文物、以及史料的图像,介绍集美的地域文化与风土人情,充分展现闽南的独特习俗与集美的秀丽风景。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非常丰富,也很有特色。本书是对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与实践忠于原始文本进行全面论述的一本专著。它从生活德育概念的构建及其产生、形成和发展,到生活德育的地位、目标、过程、原则、方法、途径及当代价值都作了比较深刻的剖析与探讨,既符合陶行知德育思想之本意,又是对其德育思想的总括、提炼与升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这部《清代江西进士丛考》新著中,作者立足于古籍整理研究,从社会史和人才学的角度,对清代自顺治四年(1647)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259年的时间里江西进士的籍贯、姓名、科年、甲次等信息进行勘误与补正,对清代各朝的江西进士人数进行详细的考订与统计。在书中,作者敢于对进士研究界公认的工具书大胆存疑、去伪存真,其整体性理论反思价值在当今的进士研究中颇具新意。从明清进士群体社会史研究这一视角来看,本书为进士的家族背景、时空分布、阶层流动,进士的姓氏分布、仕宦状况、文化创造、社会作为等多个综合论题提供了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古人云》丛书是从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相关著作中,选出几十种小书编辑而成,并不受文体、篇幅、作者名气等限制。原文选自《丛书集成》、《百川学海》、《津逮秘书》等古代丛书,明显的文字讹误已作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