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心理学新进展丛书之一。生态心理学是西方正在兴起并逐渐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心理学新的理论派别。本书详细介绍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学科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和评价其理论观点。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开阔眼界,了解心理学的新动态、新方向,增进知识,奠定心理学创新的理论基础。 生态心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生态心理学的理论意义体现在它将人与环境的统一体作为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并将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心理学研究的根基。因此,它对摆脱二分式思维,克服客观心理学与主观心理学的对立局面,建构充满生机的互动的整体主义人化心理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生态心理学的实践意义主要在于生态心理学关注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和生态危机的解决。
本书由存在心理学大师罗洛·梅和当代美国存在心理学的领导人之一科克·施耐德合著而成,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其他重要的存在心理学家和治疗师所写的文章,如亚伯拉罕·马斯洛、詹姆斯·布根塔尔、欧文·雅洛姆、保罗·鲍曼等,探讨了存在的意义以及存在分析理论。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追溯了存在心理学的文学、哲学和心理学起源;第二部分讨论了存在一整合心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的方向;一部分则用十多位持存在一整合倾向的心理学家的临床案例,以形象直观的方法阐述了应用存在一整合心理学来治疗的方式和手段。
在本书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阐述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所应该学习和获得的能力不是机械性地重复一些前辈用过的技术或僵化地执行所谓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原则,而是学习成为一名的、具有个人风格的治疗师。本书的视角独特而深刻,文字朴实又生动,在详尽地描述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相关重要议题中,作者透过温和的语言,向那些想成为心理治疗师的学习者们传递了希望并指引了有效的路径。
极想象是荣格发明出来的最重要的心理分析方法;荣格对梦的分析也别具一格。本书作者罗伯特约翰逊作为荣格的弟子,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释梦来说,首先主要对梦中的意象进行联想。梦是用象征来说话的,这个意象就是我们心灵的密码,当我们这个象征让我们联想到某个事物、某种感受,有恍然大悟之感,那就意味着找到了梦的密码。等我们逐一解开了梦的密码,这个梦的完整意义就会呈现。通常,梦会告诉我们内在的真相。 在积极想象中,自我——意识有深度的参与。对我们的心灵而言,一些想法、某种情绪背后往往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就可以窥见冰山下的部分。当某种恼人的情绪出现时,问它“请问你是谁?你是我内在的哪个部分?你想对我说什么?“通过这种方式,你会慢慢进入那个神奇的内在世界。 无论是运
人的主体性问题是近代以来哲学的重要主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针对西方学者对现代性和主体性的批判,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对“还有没有、还要不要主体性”的困惑,本书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观点鲜明的回答。全书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十章。前五章,首先提出主体和主体性概念,分析了主体性的矛盾内涵,论述了人生的阶段和个人主体性的演化,然后讨论了群体主体性、人类主体性,以及个人、群体和人类主体性的一致性。后五章,由人的认识的主体性开始,论及对象化中的主体性,强调生产、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而后分析了当代主体性困境的实质,进而探讨了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以及信息与网络时代人的主体性问题。
大脑里真的有个部位是属于无意识的吗? 梦为何蕴含着大量被压抑的冲突? 压抑是怎么通过神经系统形成的?本我和自我的神经基础是什么?移情与被“忘却”的记忆有什么关系?弗洛伊德终其一生试图从神经科学角度证明这些概念与理论的科学性,但受制于有限的科技水平与研究条件,弗洛伊德未能在实证层面上寻找到答案。20世纪90年代,美国以马克·索姆斯教授为首的精神分析师们开始了弗洛伊德未完成的事业,在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之间架起桥梁,神经精神分析学科就此创立。《神经精神分析入门》无疑是神经精神分析学科入门的,作者马克·索姆斯教授就神经精神分析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展开讨论,其中包括:何为神经精神分析视角、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精神分析观点、某些精神障碍的神经精神分析观点、神经精神分析的梦的视角、神经精神分析视角
本书讲述了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追星故事,包括从古代单纯的个人行为到现代化的商业运作。作者以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素养,运用现代心理学科学研究方法,追踪调查了追星者的人格特质及心理动机,高屋建瓴地分析了青少年追星的利弊。无论你是追星者本人还是辅导人员,本书对你都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
从事生物学研究的机构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难以管理。另外,随着国际生物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验室需求日益增加,在实验室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广泛收集、研究多种多样的微生物是病原微生物,并且大量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基因操作,从而使微生物获得新的特征,甚至人工合成微生物。对微生物遗传物质进行改构与修饰,可使微生物获得毒力、毒性、感染性或耐药性增强、感染途径或环境适应性改变等特征,这些遗传工程微生物可能使实验操作人员不慎感染,或者泄露到自然界而感染实验室以外的人员,甚至在自然界继续发生“恶性”变异,那么就可能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生物风险管理、AMP模型、风险评估过程的定义,以及对设计
本书内容为:在两岸三地的当代华人社会中,人文学者率先开始讨论自我的课题,但社会科学对自我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心理学对自我的探讨更是走过了从移植西方理论到开创本土化研究的曲折过程。不同于西方文化,华人的价值体系并不强调个人去控制环境、表现自我,或实践潜能,而强调人境融合、自我克制及顾全大局,因此,“自我”的研究必须回归到文化的脉络之中,始能发掘对理解华人的自我有意义、有启示的研究旨趣。本书为解析华人自我的本心理学文集,所收录的十一篇论文中,三篇从事华人自我的回顾性与概念性分析,四篇厘清华人自我的类别与成分,四篇探讨华人对其自我的综合与分项评价。由此观之,本书的论说内容涵盖了华人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范围,提供了有关华人自我的多方面知识。我们希望它能有效呈现过去十七年来有关自我的本土化
本报告聚焦2020年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结合“政产学研用”人员需求,从政策法规、数据、算法、研发、应用、产业化、教育、临床验证、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化、技术审评、体系核查、伦理与安全等方面展开介绍,既有对现阶段发展的全面分析和梳理,也有对问题的剖析和未来的展望,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书以马克思关于价值-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市场价格为主线,论述了马克思《资本论》原理的科学性;以创新性思维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批驳了主观效用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西方非科学价值理论;以时间是什么和劳动生产率表达式中的劳动时间为基点,回答了当前人们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指出当代庸俗经济学的突出表现是宣扬自动化机器创造剩余价值,回击了以市场价格为由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潮,肯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