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开始,我们怀着好奇和兴趣对此持续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和研究,指导这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大体理论假设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网络环境中也会一呈现出来,并且,互联网独有的特点又会使得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别具一格。相应地,一个关于青少年互联网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也在头脑中形成了,在这一理论框架指导下一系列的研究陆续展开。具体而言,在这一系列的研究中,我们探索了青少年卜网与其身体映像、自我中心思维、学习适应、自我发展、情绪发展、心理性别、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的关系;探索了青少年的网上亲社会行为、阿上偏差行为、网上音乐使用、网上购物意向、互联网信息焦虑及互联网服务偏好、社交网站使用等方面的特点;探索了人格、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因素与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关系;探索了青少年上
药物滥用是全球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作为一位知名的神经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正在康复的成瘾者,格里塞尔以感同身受的笔触,深入剖析了这场灾难的科学本质。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大脑的危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9版)是美国广受读者欢迎的研究方法教材。作者尼尔.J.萨尔金德以其35年之久的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深厚的学术功底,将复杂的研究方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释出来。内容简要而精炼:从有关科学方法的基础知识和各种研究范式,到研究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从选择研究问题到选择被试;从描述统计到推论统计;从行为测量法到描述与相关的方法;从质性研究方法到前实验和真实验研究方法;从准实验研究方法到发展研究方法;很后,从撰写开题报告到撰写研究论文。并且,每章中都设计了思考题,帮助读者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第9版内容更新了不少新的知识与工具,例如:将与统计关联的工具更新为Excel的数据分析包,这比以前介绍SPSS更能方便读者;与时俱进地增加了关于伦理准则的介绍和质性分析的方法;增加了关于处理参考文献
爱欲是勇于否定自我,肯定他者。爱欲与他者密切相关,是个体在自我的王国里无法征服的疆土。爱欲以超验性、彻底的独一无二性为前提。当今社会越来越像一个同质化的地狱,而爱欲的经验不在其中。个体的内在危机
《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是作者30余年统计教师经验的总结,具有以下特色。首先,《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语言表述生动有趣。采用了十分浅显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复杂的统计学原理和计算公式。读者只需具备高中代数知识便可理解书中的统计原理。其次,知识涵盖全面深入。《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除对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进行深入的阐述之外,还详尽介绍了效应量和检验力两个主题,这是以往许多统计教材很少涉及的内容。最后,案例使用丰富翔实。在每个知识点之后,作者都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讲解。 《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适合心理学及相关专业学生使
本书是一本教材,涉及内容广泛而系统,本书的两位女作者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和研究经验,连同自己、家人、朋友的生活体验,汇集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比较全面地将女性心理这一学科的主要内容呈现给读者。本书以年龄为展开线索,将女性在毕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及其特点给予了清楚的说明,读起来就像逐渐展开一幅人生的画卷,清晰而有节奏。 由本书的上述特点,使得它不仅可作为女性心理学课程的教材,而且还可作为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女性学等课程的补充教材和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作为女性了解自己、男性了解女性的一条途径。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史上40 项经典研究,以及由其所开拓的新领域的研究。本版较之前一版,新增加了两个全新的重要研究,更新了56 篇参考文献。对上一版中保留下来的38 个研究,更新了的评价。 全书分为10 个心理学专题,包括“生物学与人类行为”、“知觉与意识”、“学习和条件反射”、“智力、认知和记忆”、“人的发展”、“情绪和动机”、“人格”、“理学”、“ 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学”。每个专题下选取了4 项研究。每项研究的内容包含:题目、作者、原始出处、问题提出的背景、理论假设、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意义与批评、近期应用和 参考文献。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既适合初学心理学的人,也适合那些从事心理学事业的工作者。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相当的年轻,但其源起,却可溯及人类思想的萌芽期。18世纪之前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古希腊和中国哲学家、教和基督教的官能心理学家、科学革命时期的机械论者等著述之中。到了18~19世纪,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若干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联想主义、自然主义、实证主义、进化论、科学边缘的研究和实验生理学等,加速驱动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供了基础。然而,心理科学的真正发展则是在20世纪。回顾一下心理科学在这百年间所取得的成果,不助于人们认识心理科学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天的研究提供比较的范本,而且可以为21世纪心理科学的基本走向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促使心理科学更加健康地发展。我们出版“20世纪心理学通览”的目的就在于此。
在现代心理科学的助推下,西方心理学近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了起来。市面上太多西方心理学著作和通俗读物,读者们阅读的时候有这样的疑问:那些基于西方人群的令人震撼的心理学实验,和我们中国人有什么关系?看似充满了逻辑和科学,可是真的适用于5000年来思维体系完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吗? 根植于传统中国的阳明心学,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人人津津乐道。可是,斗转星移,世事变迁,那些经典阳谋真的可以穿越时空,永远奏效吗? 作为读者,我们多么渴望这两类让我们醍醐灌顶的真理,到了我们的手里,能真正从知道变为做到。 是否有这样一个对两类心理学都烂熟于心,东西真实融会贯通的学者?有没有对上述两方面比较全面了解之后,提出了的创造性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学者? 如果有这样的学者,他能否用中西无缝兼容的方式、读者可以接受
为何村上春树的小说如此迷人? 他究竟引发了现代人心中的哪些共鸣? 身为村上书迷的荣格心理学者河合俊雄,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 河合俊雄说:“荣格心理疗法的世界重视梦与意象,许多时候与现实或常识是不相同的。这和村上春树所描绘的事物很好呼应。”而做为村上春树的读者,往往能经由流畅易读的小说进入与现实不同的次元,触碰到人们共同的基底而转化自己,这或许就是其作品魅力所在。 河合俊雄以荣格派心理学与历史视野,从故事和梦境内在的角度,解析《1Q84》《黑夜之后》《奇鸟行状录》等不同时期村上作品,并援引夏目漱石的作品等日本小说作为参照,步步推敲出《1Q84》跨越后现代性的精神内涵。 透过河合俊雄著的《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精)》,你将会在日本首席荣格心理分析师的诠释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史上40 项经典研究,以及由其所开拓的新领域的研究。本版较之前一版,新增加了两个全新的重要研究,更新了56 篇参考文献。对上一版中保留下来的38 个研究,更新了的评价。 全书分为10 个心理学专题,包括“生物学与人类行为”、“知觉与意识”、“学习和条件反射”、“智力、认知和记忆”、“人的发展”、“情绪和动机”、“人格”、“理学”、“ 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学”。每个专题下选取了4 项研究。每项研究的内容包含:题目、作者、原始出处、问题提出的背景、理论假设、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意义与批评、近期应用和 参考文献。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既适合初学心理学的人,也适合那些从事心理学事业的工作者。
《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的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书籍和心理学研究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有名的40 项研究,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和相关研究。 自1992 年初版以来,本书一直是备受推崇的书,长期位居美国心理学类TOP100 之列。作者罗杰·霍克不仅是一位心理学家,而且也是位的教育家和作家,他用自己简练的思维和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心理学经典研究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阅读此书,会让你感到心理学将不再“枯燥”,不再“远离实际”,也不再“高不可攀”。同时,阅读这些经典研究,还会让你折服于心理学大师们的绝妙思路和天才的想法。 第6 版进行了许多重要和实质性的修订,新增了两项关于人们如何知觉世界的重要研究:罗伯特·范茨关于婴儿注视偏好的研究,以及菲利普·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性学三论》是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开性学先河之作。本书研究了人类性欲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讨论性欲、性行为、等种种性议题。作为弗洛伊德性学理论的精华,是其继《梦的解析》之后对人性的探讨中很富有创见和很永恒的贡献之一。《性学三论》很早于1905年发表,但此后弗洛伊德不断地修改其中的论述,截至1924年的很后一版,共有四种版本。而这些调整的观点之间的差异,即精神分析学派与弗洛伊德思想脉络的轨迹。本版于《性学三论》之外,又新加了实践篇《爱情心理学》《文化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更深层次地解析了现代人生活当中的性问题和精神问题,是性学理论的实用性方面的延伸。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较自然科学问题更抽象,更复杂,更难捉摸,因此要求有更强的理性思辨力。无疑,循着历史上著名哲学家或心理学家对基本心理学问题探讨的足迹,是可以锻炼与增强我们的这种天赋能力的。这种能力包括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演绎归纳能力、鉴别判断能力等等。在学习心理学史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心理学思想、各种心理学流派的钻研,可以学会如何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去揭示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分辨某一环节、某一阶段上各种思想、各种流派的得失,从中吸收营养,汲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