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古鉴》为清代史洁珵所辑。 《德育古鉴》包含孝顺类、和睦类、慈教类、宽下类、劝化类、救济类、交财类、奢俭类、性行类等诸篇,取材于史料,文雅驯而事翔实。借生动的古代德育故事,以启迪人心、净化社会。 《德育古鉴》可作为传统道德文化教材,常阅之,对于敦促向善之品性、培养美好之道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一短期的历史。”心理学的长期过去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从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叶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或哲学心理学时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此后的短期历史被称为科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是指具有科学形态的心理学,与之相对的是前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前科学形态的心理学主要指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它以纯粹思辨的方式进行推演研究,试图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它主要受到近代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影响,采用经验尤其是实验的方式进行归纳研究,得出心理现象本质的知识。 从理论形态演变上看,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心理学流派
《中国休闲哲学与文化专辑(一)》共分六章:章阐述“休闲”的含义及研究价值与现状:对“休闲”进行界定和哲学阐释,探究休闲异化现象与休闲教育问题。第二章阐述马克思主义休闲研究方向,梳理和分析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休闲自由”。第三章阐述“休闲美学”当下存在现状及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第四章阐述“休闲”在中国的发展和在中国文化作品中的体现。第五章阐述中国女性休闲的发展及现状。第六章探究“休闲旅游”的定义与效益及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哲学的慰藉》一书是阿兰?德波顿的代表作品。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的笔调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作者阿兰?德波顿以自己文字的才华把通常是枯燥晦涩的哲学思想写得生动活泼而通俗易懂,把哲学从高头讲章拉下来,进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它的文字在译者资中筠先生看来是“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深得英国古典散文的传承”,非常值得回味;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列:一是著作单行本,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要论摘编本,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
现在,娱乐的无处不在预示着全新的事物即将来临。人们对世界和现实的理解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今天,娱乐升级成为一种新式范例,即一种新的决定什么具有处世能力、什么没有,也就是决定什么是存在者的存在模式。因此,现实本身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娱乐效果。 娱乐的化导致世界变成享乐的世界,受难精神将这样的世界解释和贬低为沉沦、虚无,甚至是非在。然而,受难和娱乐其实并不完全相异。娱乐的纯粹无意义与受难的纯粹意义是紧密相邻的。 小丑的微笑与痛苦之人痛苦扭曲的表情看起来惊人地相似。 韩炳哲创造了一种他个人独有的思想传统。 ——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 《倦怠社会》 M
《审美体验研究》以体验为逻辑起点,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审美体验问题。具体来说,由体验这一概念生发开来,论及体验概念的发展史、研究审美体验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体验与认识、体验与经验、审美体验与审美经验、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审美体验的内在规定性以及审美体验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哈耶克论自由文明与保障》不仅涵盖了人类超具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哈耶克论自由文明与保障》内容精华绝世,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是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也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