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探寻》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本专著,是鲁迅研究界中的标志性作品。《心灵的探寻》可以说是自己的“鲁迅观”。在他的笔下,鲁迅许多原先不为人们熟知的魏晋风骨、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都得到了展示,在80年代极大地丰富了鲁迅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对“鲁迅”进行着投射。曾经说过:“我研究他,不是在学院中把他当作研究对象,而是把他当作引导者,首先学会怎样做人,然后有体会,写成书就是《心灵的探寻》。至于人们承认与否是无所谓的。”他《心灵的探寻》并不求在学院体制内得到承认,更在意与公众分享“我之鲁迅观”,进而让大家从“鲁迅”中受益。而三十年来,这本《心灵的探寻》在思想界、知识界,也包括学术界,都得到了应有的好评与重视。
本书收集了70多个常用的心理评估量表,所评估的心理特征涉及心理卫生、家庭与人际关系、人生价值,学习动机、职业态度等方面,量表经研究证实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书详细介绍了每个量表的功能和结构、实施、计分、结果分析和解释方法,并附有完整的条目。可以作为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学生的工具书,也可为心理学专业研究提供帮助。
新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跟着共和国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以自己的辉煌为新中国添彩。少数民族文学的辉煌是得来不易的,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它连概念都没有。要了解“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的历史,还得先探索“少数民族”一词的来源。“少数民族”这一概念是孙中山先生首先提出来的。
《世纪回眸 当代红学的记忆》是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关于红学研究的文集。 全书分四卷,卷“阅读与发现”,选取了作者对《红楼梦》版本和校勘等的研究;第二卷“人物与情态”,是对《红楼梦》主要人物的研究;第三卷“记忆与思考”,是对红学研究的思考;第四卷“学风与传播”,是对经学研究历程的回顾和研究中的学风问题评论。 全书是作者对红学研究作品精华的集大成,是一本的红学研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文集,对我国红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书旨在介绍现代毒理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进展以及这些实验技术的具体应用。全书共分十五章,介绍和总结了离体器官灌流、细胞毒理学、组织学、细胞凋亡、蛋白质的分离与功能测定、亚细胞组分的分离制备、分子毒理学、信号传递与细胞通讯、免疫毒理学、行为毒理学、毒理学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毒理学实验室规范等多个方面的原理与常用实验技术。书中对一些先进的实验技术如细胞凋亡、蛋白芯片、基因芯片等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本书可供从事毒理、药理、卫生、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是将自然医学作为完整独立的医学体系进行系统整理论述的著作,总结了自然医学的概念、特色、医理,介绍了自然医学的发展历史、几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及众多不同门类的自然疗法。本书为从事自然医学研究人士、从事自然疗法人士提供理论方面的帮助,也可以为热爱自然医学、自然养生人士提供程度上的技术指导。
本书收集了70多个常用的心理评估量表,所评估的心理特征涉及心理卫生、家庭与人际关系、人生价值,学习动机、职业态度等方面,量表经研究证实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书详细介绍了每个量表的功能和结构、实施、计分、结果分析和解释方法,并附有完整的条目。可以作为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学生的工具书,也可为心理学专业研究提供帮助。
《邓云乡集》十七种之一。 邓云乡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风俗说起,考证《红楼梦》中涉及的风俗,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言官制,道园林,论工艺,兼及顽童课读,学究讲章,至锁至细,无不包藏。作者生于老北京,一生留意京华故事、风俗旧闻,详征博引,溯本求源,所述头头是道,洋洋大观,谈来娓娓,读之忘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