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是中西比较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他曾说过:“在我过去的写作中,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这本《诗论》。”作者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也作了探索分析。在对中西诗论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全面阐释了诗的起源、境界、情感、语言、节奏、声韵以及诗歌与散文、音乐、绘画间的关系。《诗论》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块里程碑”。《诗论》于1931年前后写成初稿,朱光潜先生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时曾用作教材,并一再修改,1943年由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以后的历次出版均有增补,使得本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此次出版,又将朱光潜论诗的十三篇文章补入。
本书是李国文评点版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毛氏父子原书基础上,综合现行多家版本的优势,全文呈现原文。评点以逐页旁评的形式,对原文有一一对应的“陪读”效果。此外,每一回的开篇和结尾,亦有李国文先生的整体性批语。李国文先生数十年来熟读《三国演义》,并且通读二十四史,两相对照,对于“三国”多有不同见解,同时结合当代人的生活,评点犀利独到,不同于一般性的名著点评本。
本书以清晰、简明、易读的方式阐述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展开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崭新地图。全书分4部分,共9章。部分介绍了超个人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各种超个人心理治疗取向的精华,并说明了各家的优缺点;第三部分讨论了各种超个人相关的重要议题;第四部分则总结了超个人心理治疗实务的原则。
作者的话——我对这些问题的最初思考可以追溯到1983年完成的硕士论文。在那篇论文中,我侧重探讨了鲁迅的思想、文学与施蒂纳、尼采、阿尔志跋绥夫的关系,分析他为什么在寻求变革、倡导科学、主张人道主义、支持共和革命和民族主义的同时,却对法国大革命及其自由平等原则深表怀疑,对工业革命的后果进行严厉的批判,对集体性持否定态度,对国家、社会、普遍主义伦理和利他主义原则给予坚决否定,为什么这样一位的思想人物却热衷于尼采式的超人、拜伦式的英雄、施蒂纳式的独有者,为什么这个进化论者却认为历史不过是偏至或轮回的过程,为什么他的以“为人生”和“改造国民性”为宗旨的文学创作,却充满了“安特莱夫式的阴冷”和对于现实世界的决绝,为什么这位现实主义的小说家却写出了《野草》这样的近于存在主义的作品?......1983年,
本书以清晰、简明、易读的方式阐述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展开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崭新地图。全书分4部分,共9章。部分介绍了超个人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各种超个人心理治疗取向的精华,并说明了各家的优缺点;第三部分讨论了各种超个人相关的重要议题;第四部分则总结了超个人心理治疗实务的原则。
本书是一本围绕“批判理论“的专题论文集。“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193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亦是该学派代成员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洛文塔尔、本雅明等人奉行的指导思想。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脉,该学派对现代社会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欧洲、发达工业社会和大众文化兴盛的美国进行了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和批判,广泛涉及人的生存与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合理化等一系列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批判理论”开始了它的“旅行”,其思想不仅向欧洲各国、北美和东亚蔓延,而且广泛渗透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思想、符号学和语言学理论、文化研究等。与此同时,批判理论也成为影响汉语学界哲学、社会学、美学、文艺学
本书系首都师范大学四库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连续性出版物,每年出版2-3期。该书系第四辑,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四库文化价值研究”、“《四库全书》的世界意义”、“四库整理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录》研究”、“四库考辨研究”、“四库比较研究”、“四库札记”。第四辑主要集中于四库全书的文化价值和世界意义,以及四库的版本和目录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现代社会高度技术化、 组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对主体性的压抑与剥蚀。现代消费社会的这一负面效应与西方现代文明对“个人自由”的崇尚存在着的巨大的冲突与悖论,落实到个体的生命体验层面, 即有一种倦怠无力的现代“颓废感”。本书以颓废主义的诸多关键问题为依托,在话语建构、范式方法、理论视域等层面展开系统研究,指出其作为在工业革命后遽然加速的西方社会现代性历史进程的产物,既是对这一社会历史进程的反映,更是对社会巨变的反应;既是对社会历史进程的艺术表现,更是对社会巨变的精神-心理补偿。本成果有显著的创新性,对理解现代性进程中的“颓废”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我国文学理论学科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本书收集了70多个常用的心理评估量表,这些量表所评估的心理特征涉及心理卫生、家庭与人际关系、人生价值、学习动机、职业态度等方面,量表经过研究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书中对这些量表的功能和结构、实施、计分和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附有完整的条目。可以作为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一本工具书,也可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做研究提供帮助。
对天津地方文献进行现代化整理,是天津市贯彻和落实两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很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抓手之一,对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本书对20余位晚清民国时期天津蓟州藉学者文人的诗文集进行标点整理。这些作者都与蓟州区小穿芳峪有着密切关系,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学者群体。全书具体包括于弼清《恒斋日记》、李濬《哲亭遗诗》、赵绅《竹楼遗稿》、方德醇《粹庵稿存》、王询《西轩老人随笔杂存》、李湘《竹汀遗墨》、孟昭明《篆山耕人遗稿》、王翼之《敬斋诗文杂存》、卢素存《侣砚山房文稿》、孙盛平《蕴山诗》、张膺《次拳诗存》、于弼勋《于小霖诗》、赵春元《赵春元诗》、李九思《李九思诗》、吴湘《汲青诗仅》、王塾《朱华痴衲遗稿》、孟昭曦《晖三文稿》、金凤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