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诗系》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据传为荷马所作,也有人把它归在了赫西俄德名下,目前流传下来的是一些不同版本的残篇。《英雄诗系笺释》是对《英雄诗系》的整理、注释,包括“忒拜诗系”、“特洛亚诗系”、“关于赫拉克勒斯和忒修斯的史诗”和“谱系与古物的史诗”部分。《英雄诗系笺释》的注释多于正文,其重要性与正文不相上下,因为没有笺释,正文无法识读。因此,《英雄诗系笺释》采用我国古籍整理的习惯体例,将笺注与正文同列,便于阅读。
《红楼入梦来》是对《红楼梦》的一种悟读。作者刘恋以红楼“铁粉”的痴爱,以一个80后的人生阅历与独特视角,对《红楼梦》众多人物性格及其命运写下了自己的生命之悟。 每个人的悟读,因了外缘、契机和生命状态,是有不同境界的。在《红楼入梦来》中,读者可以读到刘恋悟读《红楼梦》的四重境界。这四重境界交织融汇在她的每一篇《红楼梦》阅读随笔中,时而低吟,时而高歌,时而隐喻,时而雄辩,读来既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朦胧气息,也有“忽见千帆隐映来”的明丽气象。
《诗境浅说》是俞陛云编选的诗学启蒙读物,专论唐朝律诗和绝句的作法,侧重于分析每首诗、每副名联的用字之巧和诗境之妙,观点独特,品评精到。此书尽显汉字之典雅,有助于培养文字敏感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本书是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企业家龚曙光的文学随笔集。 作者从经济、社会、文化的角度,与张炜、韩少功、残雪、余秋雨、王跃文、阎真、李修文七位作家、文化名人进行了深度对谈,探讨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文化传播者的当代使命、文化人的宿命与抗争,并对当代文学进行了独到思考,对韩少功、残雪等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是一部兼具思想性、文学性的上佳人文读物。
西语世界由古至今数十位文坛大家,尝试以平易节制的风格读者走进不同的世界,分享西语文学独特的魅力。
《回风舞雪:红楼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近六十个短篇串联而成,每篇一二千字,围绕一个题目叙述和议论,文字简洁易读,不给人以芜杂繁冗之感。这种写法我是十分赞同的。尤其是作为普及文化知识的学生课外辅助读物,使用的概念应该准确无误,提出的观点应该明确清晰,语言应该平实简明,摒弃大话空言,反对故弄玄虚。《回风舞雪:红楼梦》作者基本上遵循了这个原则,我想读者是会欢迎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心理科学研究的过程为线索,结合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选题与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以及理论建构与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研究不仅要“做”,还要“想”。为此,《心理学研究方法》侧重介绍思维方法,教授如何用脑思考研究。每章的典型“案例”和“延伸阅读”,让学习者既容易上手又能不断深入与拓展。插图及幽默的图解使内容易懂易用,将阅读和学习变成乐事。贯穿全书的思考题、练习题、综合实践任务旨在将方法学知识尽快转化为动手做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 《心理学研究方法》适用于心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研究者和爱好者,可作为教材或考研用书,亦可作为研究指南。
《七绝诗论·七绝诗话合编》由中国文化服务社1946年初版行世。“诗论”论述了七绝诗之缘起、体裁、风格、诗品、类别等理论性问题,既系统深刻,又具体详明。“诗话”集中整理了前人论述的精华,资料性颇强,“六、附存”录潭秋先生七绝184首。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名著之一,在著作问世之时便引起世人争相阅读,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开创了一门新的学问——红学,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以一本书开辟一门学问的孤例,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之着迷。王国维等著的《文化的盛宴(听大师讲红楼梦)》精选了陈独秀、蔡元培、吴宓、刘文典等文化巨匠对于《红楼梦》的解读与评价,可令广大“红迷”多角度理解《红楼梦》,充分领略这本文学名著的风采。 n
这部学术史著作着眼于“通”和“全”,它由唐五代、北宋、南宋、金元、明清五个断代分册组合而成,是一部词体文学研究通史。主编者和撰写者的初衷,是要通过仔细扫描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情况,发现其研究特点和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从而梳理出一条“史”的脉络,尽可能真切和清晰地展现词体文学一千多年来被研究的全过程,为将来撰写更加完备的词学学术史奠定基础。通过泛览整部书稿和抽读各分册的“概说”与重点章节,发现主编与撰写者们的学术目标已基本达到。此书由于归纳和描述了历代词学家的学术观念、研究方法、手段和话语表述方式等等,还为当代学人提供了许多借鉴;此外由于它已经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状况作了基本的清理,还可以为当代学人省却不少翻检之劳,并且可以借此避免在选题与研究上的一些重复现象。
本书按病历书写的顺序进行编写,采用英汉对照写法,内容详尽、条理清晰、形式新颖,适用于心内科医师、其他学科临床医师、出国人员、实习生和医学院校的学生。
《红楼梦人物论》里像这样精辟的段落太多了,我不能把全书都抄在这篇序言里!虽然这些话都是20世纪40年代写下来的,但现在读起来仍然感到十分新鲜,而且有多深的内涵、多重的分量啊!对《红楼梦》能作如此深刻透辟的理解的,我认为王昆老是极少数人中的一个。我可以说,只要《红楼梦》存在,就需要这本《人物论》的存在,读者需要解读《红楼梦》,至少是解读《红楼梦》里的爱情、婚姻、妇女问题,这也是《红楼梦》最主要的方面,读者是不能没有这部书的。 在我的故乡太湖风景区的鼋头渚最高处,至今还保留着一幢“七十二峰山馆”,这是王昆老的旧居,有好多次重要的地下工作会议也是在这里开的,虽然他后来不住这里了,但解放后,陈丕显、陈毅还曾去过,邓颖超还关心过这幢房子,我几次到鼋头渚去,总要去看看这所房子,作为对乡贤的仰
《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编写指南》介绍了:15189实验室认可概况、质量体系文件编写要点、临床检验量值溯源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等内容。可以指导医学实验室理解15189标准、编写质量体系文件、掌握实验室认可过程中的量值溯源和不确定度评定等热点、难点问题。 《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编写指南》适合正在筹备或准备筹备医学实验室认可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15189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和评审员的培训教材以及供检验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自2010年7月1日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29号)(以下简称“新《规范》”)正式施行,2002年版《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同时废止。新《规范》旨在提高中医病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中医医疗质量。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版)》的编写目的,旨在落实《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规范建设的相关规定。《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版)》编写的基本原则是:①突出《规范》重点,注重《规范》内涵;②着重中医病历的特点和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法律性;③强化中医临床医师基本功训练,规范医师病历书写行为;④体现和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⑤吸收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的病历;⑥编写工作由参与卫生部和国
本书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古典诗词阅读和写作的有关知识,是笔者长期从事教学与创作的心得体会。本书共提及近500位作者,因举例而引用完整的诗词凡400余首(章)。对其中百分之九十的篇章,一一阐明其主题思想,并注释重点字词,诠解难懂语句。书末复附录《诗韵词韵合编》和《常用词谱65调》。以此,本书不仅是一部有关古典诗词的理论专著,也可兼作历代诗歌选本及古典诗词写作的工具书使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史的一个高峰。这一高峰何以形成,是千百年来学者们着力探讨,但仍然沿有解决的问题。当代众多的学者学在极大的热情从事研讨,以表现唐诗的特有风神,并力求尽量还原唐诗本来的历史面貌。我们撰写这部书稿,并定名为《唐诗研究》,就是想把我们多年来思考唐诗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表现出来。 就唐诗研究来说,发展演变仍然是最重的课题。我们从诗人与诗作本身,诗人与诗人之间,诗作与诗作之间,寻找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各问题之间的人在联系,以探讨唐诗发展的流程。有关唐诗的分期,我们仍采用“四唐说”,尽管这一说法 尚有的缺陷,但想在目前诸多说法中找出一种优于“四唐”分期的说法仍然很难,我们也努力试图提出一种更为切合实际的说法,结果仍不尽如人意。由此我们体会到,在学术研究中,前人
李白何以姓李?何以名白?何以是谪仙人?何以后无来者?盖因天精地气,一时凑泊。大千造化,钟于一身。 李白生于碎叶,长于四川。一生好入名山游,登山临水,访道寻仙。服药炼丹,平交王侯。 李白以布衣之身,一步而入九重。草和蕃书,写清平调。而终不能容于君王之左右,赐金放还。不甘寂寞,乃从永王。身陷囹圄,蒙不白之冤。 李白欲为鲁仲连,心仪谢安石。恃才傲物,睥睨一代。世人皆欲杀,其志终不改。 李白风华绝代,诞而无畏。舌璨莲花,笔挟风云。自比大鹏明月,友于南华老仙。 欲知李白,请读此书。若开卷有得,则太白不死,精气长存。
《鲁迅忧思录》为鲁迅研究专家孙郁先生多年来有关鲁迅文章的一次总结,按主题精选、修订和重新撰写了数十篇文字,着力描写鲁迅作为一个文人、作家的凡俗与伟大。《鲁迅忧思录》善于从历史细节处挖掘人物特点,讲鲁迅的家庭,将他的收藏,讲他与当时文人的关系,不失为一本了解鲁迅为人为文的全面之作。
本书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先生的全新文化随笔集,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发表的重要作品,共分“史记”“书生”“怀人”“家国”“天下”“情怀”六章,涉及关于近代史、学术史、知识分子史、地缘文化、文化批评等多种主题。许纪霖自称“无法归类的蝙蝠”,游走于左与右、传统与现代之间,学术立场中允、不激进。许纪霖对学界和社会文化事件触觉敏锐,以独特的角度和案例分析切入研究,从而观照出社会历史事件、现象、人物背后不为人所察觉的深蕴。
《全息生物医学理论与现代耳针疗法》系统介绍了微针疗法的现代理论体系--全息生物医学理论及该理论指导下的耳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书中明确指出了以耳穴为代表的全息穴位系统与传统经络穴位系统的并列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包容另一方,任何一方都不是另一方的子系统,耳穴系统及耳针疗法的有关问题的解决不能依靠经络学说。书中还介绍了在全息生物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耳针疗法对百余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