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律学:王力别集》是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现代诗歌的一部专著。在本书中,王力先生从现代诗韵脚的构成、位置,诗行的长短,音部,商籁体诗歌等方面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现代诗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中国现代诗及与西方诗歌的渊源关系。
《莎士比亚研究》按教材体例进行编写,尽可能做到阐述具体,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对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则尽可能地加以吸收。当然,其中也不免融入了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虽然自知不尽成熟,但也斗胆提出,以参与学术界的有关讨论。
《心理疏导技术》定义了广义和狭义心理疏导,明确了狭义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的区别。《心理疏导技术》的“心理疏导技术”是指狭义心理疏导,主要是针对未必有心理问题、但有情感困惑和发展困扰的人群提供心理支持;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岗位技能,可以增加与工作对象情感和发展相关联岗位工作者的效能。《心理疏导技术》阐述了心理疏导技能的“应知应会”,及其在“组织管理”“社区管理”“司法矫正”“婚姻家庭”“教育顾问”“养老护理”领域的专向应用,具有相当实用的指导价值。 《心理疏导技术》从自我角度,对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集中反映,有利于普通学习者了解和把握基本的心理学原则。阅读《心理疏导技术》,可以帮助更多人群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益于给个人的人际互动增加更多正能量。
从古至今,文坛上涌现出大量解说唐诗的作品。无疑,有着悲喜与美丑、壮阔与萧索、太平与动荡等千万气象的唐诗,是备受人们青睐的话题之一。也许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对唐诗的印象,但每个人领悟的唐诗也绝不重复,恰如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现在,就让我们从唐诗的起点出发,沿着道路追寻一个个里程,感受歌者的悲哀与欣悦,聆听唐诗的旋律吧。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繁体字版)(第6卷·清近代部分)》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由郁贤皓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约二百四十万字,精心挑选文学史上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及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特别注意选人在文学史上代表某种流派和风格的、对某种文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被前人忽视的佳作。此次修订,包括更换个别篇目,补充新的研究成果,调整编排次序,订正个别错误等,使全书更加完善;并将全书改为繁体字,意在使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繁体字版)(第6卷·清近代部分)》的学习,能全面而正确地掌握繁体字,从而能顺利地阅读古籍原书。此次修订后,全书更具实用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作品原文都用较好的版本(善本、名家注本或整理本),并注明所据版本名称;“作者介绍”和“解题”则充分利用新出土的文献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由樊星主编,横跨两个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告别中国文学的古代阶段、朝着现代性方向前进的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程,揭示了文学演变的内在规律,对作家作品做出了公正评价,为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掌握和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提供了一部精当且富有新意的教材。它的新。在于坚持了现代性的标准,以五四文学革命为起点而又重视五四文学与晚清文学的历史联系;以社团流派、重要作家和重要文学现象为中心设计结构,打通现代与当代,强化了现当代文学的内在统一性;把港澳台文学纳入视野,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内容更趋完整。 这是一本坚持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为读者着想的文学史教材。新颖、平实、流畅,是其内在的品格。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国内我的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成果,系统地说明了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从学术研究与毕业论文兼具的视角介绍了各种文献的特点与分布、一些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编排组织规则和使用方法以及电子资源检索技术。本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文献检索的理论与实践,对国内外常用的经典的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和检索技能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部分为毕业论文写作,介绍了毕业论言语写作的基本知识、论文写作的要求和技巧、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及答辩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研究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参考用书。
《被委以重任的方言》由十多篇文章组成,大体限定在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领域内。本书的关键词是方言,但方言的意思不是指一种具体的语言,而是指一切弱小的、弱势的“事物”——比如一个商品社会中的诗歌写作,在儒家文化为支撑的文体(比如诗、文)压制下的小说,在一个大时代底部潜藏的小时代等等。本书认为,所有这些弱势“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比强势“事物”更多的安慰,更多的激情,理应给予重视。
宋词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朋友的喜爱。《宋词鉴赏辞典》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网罗宋代史家各种流派杰出四百多首,精华毕呈。本书编撰体例除原词外,特有词人简介、注释、鉴赏及插图。“词人简介”力求言简意赅;“注释”疏通词义,求其简洁准确;“鉴赏”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友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友的通感。另外,我们还汇编了精当实用的附录。其中,“词牌简介”能为读友提供一条了解读词常识的捷径,而“名句索引”则能让读友在很短时间内乌瞰宋词千古经唱,可谓事半功倍。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代表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全书较为完整地反映了精神分析这门学科的实质和内涵,对于读者把握精神分析的精髓颇有价值。
《外国文学名著选介(第2分册)(修订版)》第二分册的修订版。修订版基本保持了初版的编排体例,调整了某些作品的篇幅,内容上增加了若干新篇目的介绍,如《童年》、《百年孤独》、《间隔》、《变形纪》、《秃头歌女》等。《外国文学名著选介》对精选的世界现当代文学作品共15篇进行述介,每篇概要介绍作者生平及创作成果,列出作品主要故事线索,然后对原作逐章进行缩写,并选出重点章节作摘录。读者可以在短时间了解长篇巨著的全部情节,又可以通过摘录了解原著写作风格。 《外国文学名著选介》与《外国文学》(修订版)下册配套使用,供卫星电视教育、教育学院、函授中文专业教学用,也可供社会各界人士自学进修之用。
本书从西方现代戏剧的本体观念。戏剧性、结构模式、叙事方式等方面阐释了其文体演变,从中我们可见从19世纪开始的对戏剧形式的一种反叛及各流派的发展。
《中国民约精义》内容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觳梁传、国语、周礼、礼记、论语、孟子、尔雅、荀子、老子、庄子、杨子、墨子、吕氏春秋、管子、商君书、鹖冠子、许行、顾炎武、黄宗羲等。 本书共分为三卷,“起上古、讫近世,凡五万余言”。著者以深远的古文素养,“搜国籍得前圣曩哲言民约者若干篇”,结合传人中国的社会契约理论,并发挥己意,批驳竺旧顽老“以为吾国圣贤从未有倡斯义”的观点。
本书勾勒了中外诗歌的简影,是对中西文化诗性智慧的重新发现和思考。在当前社会趋于浮躁、物质的现实面前,作者反观当代人的真实生活境遇,心驰神往于中西文化绵延千年的诗境,可为读者在大的文化视野下,开辟出一条通往精神家园的诗意澄明之径。 在作者看来,诗不仅包含了诗歌和达到诗化审美境界的其他门类艺术作品,更指向了人生审美境界的诗意沉思。全书分为古典诗心、黄金时代、消费时代的诗等8个章节,文章涵括中西,从诗骚的风雅到陶渊明、苏东坡等历代诗人的浅吟低唱,从古希腊艺术的黄金时代到叶芝、艾略特等现代大师的群星闪耀,从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的抒情传统到戴望舒、卞之琳等新诗人对古典传统的现代“改造”,再到当代诗歌沉浮跌宕的命运等等,作者探索的正是不断被遮蔽而日渐消失的诗心,寻觅共同守望的精神家园,具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比较文学概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比较文学学科发展为脉络,力图全面地、辩证地、系统地涵盖比较文学学科的重要理论问题,构建出一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既具有普遍学理意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创新教材。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就需要引起重视。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选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时代特征和艺术典范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予以宏观描述和深入剖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按照文学史的发展阶段和文体分类组织章节,点面结合,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注重文本解读,加强艺术分析,同时注意到兼取众家之长与自成一家之言的调谐,教材所需要的相对的稳定性和学科研究的前沿性的互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准,形成基本的学术研究能力。
张爱玲是一个有国际声誉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坛上,张爱玲的作品曾红极一时,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为千古之绝唱,值得一观。在《红楼梦魇》一书中作者认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精彩。书中说为什么《红楼梦》未完?作者非要追寻一下真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而并非高鹗续的那个。作者对《红楼梦》百二十回稿本发表了许多新奇的见解,并指出《红楼梦》 “ 是创作不是自传 ” 。《红楼梦魇》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研究专著,而且谈版本的章节又占比例,因而许多人可能觉得难读难懂。其实不然。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的。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也是最复杂的古典小说,叙述荣国府与宁国府遍历的繁华梦幻。《红楼梦》成书问世二百多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欢迎,而《红楼梦》值得讨论研究之处多得不可胜数,遂发展成“红学”。 作者追随探佚红学家的路线,在草绳灰线的线索下寻寻觅觅,抽丝剥茧,从人物的刻划、情境的解读到版本的讨论,欣赏每一位神灵活现的人物、对话,每一单元精彩的故事情节,企图还原出《红楼梦》的真面目。作者每每提出他的妙解,阅读后有重新认识《红楼梦》的新鲜快感,这是此书与一般论述《红楼梦》的不同、最精彩之处。
《好女人与坏女人》收录魏明伦争议的《潘金莲》,讲述一部女人的沉沦史,继施耐庵、笑笑生、欧阳予倩之后,第四个涉及潘金莲敏感题材的作家魏明伦呕心沥血之作,余秋雨,探讨“魏明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