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音乐声学研究类教材。详尽地科普了人耳的听觉系统、音的发声原理和测量方法、各类乐器(包括人声和电子乐器)的声学特征,并针对音响设备和音乐厅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声学方面建议。
《金瓶梅》是明代的一部通俗长篇小说。根据现在所知的记载,最早是由当时文人袁宏道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写的书信中提到了它。目前所见最早的刊本名《新刻金瓶梅词话》,卷首有署于“万历丁巳,,(1617)的序。所以一般将这个本子简称为“词话本”或“万历本”。到崇祯年间,有人将词话本进行了修改、评点,并加了两百幅插图后予以刊印,名《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一般就将它简称为“崇祯本”、“评改本”或“绣像本”等。至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张竹坡据崇祯本进行详细评点后刊行了《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奇书》,一般简称为“奇书本”或“张评本”。至1916年,存宝斋铅印出版《绘图真本金瓶梅》,是将张评本中所有淫秽文字删除后,作了一些修改与增补(后上海卿云图书公司删削了《真本金瓶梅》的插图、诗词、评语后用《古本金瓶
《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侠小说的另类解读》一书,从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视角出发,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代表性人物进行点评剖析,分析人物成长的因缘际会,点评人物情感的功过得失,探究英雄末路的悲喜历程,讲述小子逆袭的精彩人生,文字优美,视角新奇,以女性的细腻、理性的评析,带你领略金庸人物群侠的爱恨情仇、离合悲欢。
《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共四卷)以战后现实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全球化视域下的当代外国文学、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为框架结构,从历史和审美的角度梳理不同时期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在观照历史的基础上,解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学现象,将具体的作家和作品放到历史语境去考察,分析和描述文学的产生、流通、变化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立体地展示战后外国文学演变的历程,全面深入地探讨当代外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第四卷从20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嬗变与式微入手,考察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流变与影响,重点围绕文学的叙事、历史的书写与重构、“9??11”文学、都市文学、网络文学、生态文学,以及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的多元转向,采用不同视点审视新世纪外国文学的律动,并通过热点问题讨论,揭示新世纪
《理解儿童文学》一书是编者彼得·亨特从《儿童文学国际指南百科》中精心选摘的14篇论文,它们在程度上代表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基本面貌。这些论文主要涉及儿童文学传统概念(如儿童文学、童年等)的理解以及新历史主义批评、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与文体学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女性主义批评、互文性批评、精神分析批评、文献学批评、元小说理论等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应用等等。这一组从该《儿童文学国际指南百科》部分“理论与批评方法”中摘取的学术论文,其作者都是英语儿童文学研究相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它们从一个多维的研究角度展示了当代儿童文学研究在理论上的拓展可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进展。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专门开设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这门课。教学团队就“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这一重要论述的思考,开展中医哲学智慧的 “头脑风暴法”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来自不同专业的博士们从不同视角展开讨论,碰撞出了很多思想火花,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内容拟分为四个板块。板块,中医与哲学;第二板块,中医哲学智慧;第三板块,中医哲学智慧与治国理政;第四板块,中医哲学智慧与新时代治国理政。书稿既是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又是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具有鲜明特色。由此也决定了书稿的出版具有多重价值:其一,书稿所呈现的“头脑风暴法”这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对高校教学改革和博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实践证明:
《诗歌审美论》在阐明“什么是审美”的基础上,将古代诗歌的审美分成十个研究专题。认为诗歌的审美,应该向诗学的本源回归,即古人的诗歌理论、作品评赏最终都是为诗歌创作服务的,所以向诗美创造的回归,是诗歌审美的本真之路。由于作者常常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阐释和分析诗歌审美的各种问题,因而往往有新的发现。另外,兼顾研究的学术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