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大卫·A. 乔布斯(David A. Jobes)是干预领域的和专家。他在书里介绍了一种干预的临床框架,即的合作式评估与管理(CAMS)。本书详细描述了CAMS的基本理念和使用方法(包括所涉及量表的使用与编码)。 CAMS在《状态问卷》(SS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在SSF的引导下展开工作。CAMS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包括:聚焦于议题(而不是心理障碍);了解引起患者意念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可以让患者在门诊接受干预而不必住院;用稳定化计划取代不协议;与患者的倾向共情,采取协作的方式而非指导式的。已有证据表明,CAMS可以结合不同流派使用,并能成功地应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临床情境。
本书首先根据文献,对心理健康这个概念作粗线条的描述。对专家们意见的综述,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对自己的态度;成长与发展;整合;自律;对现实的感知;对环境的把握。这也就是考察和衡量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这六个方面有部分重叠之处,正说明概念的复杂性——多维的,多层次的,六个标题并不以重要次要而分先后。本书在此基础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原理及实践展开了具体论述,共包括部分:精神分析、以人为中心疗法、认知治疗、家庭治疗。
欧文·亚隆所著的《当尼采哭泣(精)》是一本经典的心理推理小说,书中人物多来自真实的历史,作者假托19世纪末的两位大师:尼采和布雷尔,基于史实将两人合理虚构联结成医生与病人,开启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故事开始于身陷对病人肉欲幻想而无法自拔的名医布雷尔,突然被陌生女子莎乐美邀约咖啡馆。大胆美丽的莎乐美到底会提出什么请求?布雷尔表面上和谐的婚姻生活与正值很好的事业能否持续下去?他能否从令人备受折磨的幻想中解脱?尼采的生命困境又是什么?他与布雷尔医生怎样联结在一起?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