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共30卷,1000多个故事。分成上下两部:上部神异志怪,上自女娲神话时代,下至唐朝时期,辑录了600多个神话传说、妖鬼奇谭与江湖故事;下部山海博物,近500个博物知识,从九代君主到民间美食、纹身杂耍、医术偏方 事无巨细地讲述唐人的生活细节、古代的奇珍异宝。 (酉阳,乃神话传说中,穆天子藏书之洞穴。俎,本来是盛放祭品的礼器,这里代指不同于正餐的奇味。酉阳杂俎,就是藏诸世外的秘籍奇书)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是我国zui早的典籍之一,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ji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家之宗。《黄帝内经》融合了道家、儒家等思想,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诵读《黄帝内经》,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健康意识,还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自我修养。诵读本的形式更便于记忆和理解,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将《黄帝内经》中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本书完整地收录了《素问》和《灵枢》各八十一章全文,采用简体、横排、大字的形式,并为全文标注了拼音。让我们通过这套诵读本开始走进《黄帝内经》这本传统的神奇医学书吧。
《五灯会元》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部伟大的禅宗经典巨著。 五灯 指宋代的五部禅宗灯录: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南宋时,杭州灵隐寺普济禅师将以上 五灯 合为一书,删繁就简,除叠合之弊,取书名为《五灯会元》。全书分为二十卷,卷详细记录了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 七佛 、二十七位西天祖师以及东土 六祖 ;后十九卷按禅宗五家七宗的派别,分卷记录后世弟子上至帝皇征召延请、禅师开堂讲法,下至文人学士与僧徒往返参学。七宗源流本末指掌了然,它完整地呈现禅宗的精髓。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千世界因此而呈现出通彻透明的境界。禅宗所谓禅之至境,乃在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书中所
《竹窗随笔》是明代云栖祩宏晚年的随笔文集,共三卷。《初笔》一六一条、《二笔》一四一条、《三笔》一二五条。三笔合计,共有四二七条。书中的内容多为作者记述自己的实际经历和个人见闻,对人生真理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生活中种种见闻的思索等等。凡所议论都充满着智慧,这些智慧对现代读者来说,同样有着很大的作用,是一部难得的典籍。本书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做了详细的字词和典故注释,翻译力求通俗易懂,非常适合现代人阅读。
《营造法式》于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是一部精心构思的创新之作。作者为李诫。共34卷,357篇,3555条,分为释名、诸作制度、诸作功限、诸作料例、诸作图样等部分。纵观全书,纲目清晰,条理井然,内容丰富,阐述精妙,堪称古代建筑的百科全书。该书的面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是我国古代设计思想理论发展的重要界碑。
《中国史学史长编》为 专题史研究文库 中的一种,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迄民国的首尾完整的中国史学发展通史。它采用编章体,以专题化的方式分期论述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脉络,涵盖史家、史书、史官制度、修史活动等方方面面。全书90余万字,涉及史著449部,论及史家约600人,是新中国贯通古今的史学史著作,也是整个20世纪全面系统、篇幅较大的史学史著作。此外,此书完成于1975年,填补了1964-1976年中国史学史编纂的空白。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在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享有与《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该书共二十四卷,含《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各四卷,《滦阳续录》六卷。嘉庆五年(1800),纪昀的门人盛时彦将以上五种校订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每种笔记前除有纪昀撰写的小序外,同时还附有盛时彦所作的序跋,读者可从中体会到纪昀的著书目的及深刻见解。《阅微草堂笔记》共有1196则故事,内容大都为纪昀亲耳听闻,其中涉及的地域范围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全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涵盖了官场百相、世态炎凉、风土人情、边地风光、轶事奇闻、神怪狐鬼、星相占卜等诸多内容。纪昀以其独特的奇思妙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天趣盎然的广阔生活画卷。
《红楼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部神秘、复杂、伟大的文学作品,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本书以胡适所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为底本,以庚辰本补回缺失,同时参考己卯本、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红楼梦》,熔各本之精华为一炉,精心锻造曹公雪芹亲著《红楼梦》前八十回。 痴者 以 辛酸泪 浇铸 荒唐言 ,成就这一特色典藏本,供后世人细品其中之味。 书中汇辑六大脂批本脂批三千余条,并参考俞平伯、陈庆浩、邓遂夫等前辈红学专家的研究成果,对于脂批断句、通假字、错别字、标点进行全面审核编辑,以求严谨、准确。方便读者对照原文,揣摩线索,感受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的纵横快意,解密曹公 心机 和人物命运走向,必能令习惯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福至心灵,豁然开朗。
尺牍是书信的别称,它虽被古人视为 末艺 ,但其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性情,而且所言一般皆是真人真事,文字典雅,富有文采,其中不乏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今人读之亦能有所受益。清代尺牍中为人称道的是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龚萼的《雪鸿轩尺牍》、许思湄的《秋水轩尺牍》,它们被誉为 清代三大尺牍 ,广为流布。
闻一多先生说: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庄子》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哲理,被称为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玄宗天宝元年追封庄子为 南华真人 ,因此《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这部著作的出现,标志着战国时代中国哲学和文学的*成就。 《庄子》一书空灵透脱,千百年来为之作注者难以枚举,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要想一一研读难乎其难,为了更加直观切实的契入庄子的精神世界,我们特地做了一番全新的尝试,精选明代中期文徵明的绘画为背景、王宠的小楷《南华真经内七篇》手书为骨架、明末高僧憨山大师的《庄子内篇注》为神理,多管齐下、有机互融,完成一部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庄子》珍藏本。
小说家的始祖 汉代虞初,将《周书》改写成小说性质的《周说》。之后,明代就有人辑录传奇小说 《虞初志》。 张潮又广搜明末清初名家,魏禧、周亮工、侯方域、王士祯、徐芳、毛奇龄、钱谦益等的作品辑合成《虞初新志》。此书共二十卷,作者历时近二十年时间才集结、评论完成。其中收录奇闻异事、游记随笔等共计一百五十余篇,以传记小说为主,其中还有若干小故事。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朝代兴衰为主线,叙述中国上古时代至民国初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该书以史实为依据,将历代圣君明王、忠臣奸佞的丰功伟业、贤明之举、祸国殃民之事等,而且适当杂采轶闻奇事,编辑成书,是一部集通俗性、趣味性的普及读物。全书共三册,上册为远古神话传说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中册为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下册为明、清、民国。本书行文流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熟悉我们祖国的历史,从而深刻地领悟到祖国文化的辉煌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做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华文明继承者。
《日知录》是顾炎武一生学问和思想的结晶,自言「平生之志舆业皆在其中」。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期,是援庵先生学术、教学与思想进一步深化的时期。 在学术上,他对宗教史、元史以及历史文献学的几个分支史讳学、校勘学、年代学的研究.这时都已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酝酿着新的研究课题。
《古今谭概》一书,编纂于明万历后期。全书分三十六卷,在每卷之前都加了按语,在不少篇章之下,还加了简短犀利的辛辣评语,使本来可笑的事,更加发人深省,宛如一面照妖镜,把历史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丑态照耀得须眉毕现;又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淋li尽致地解剖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阴暗面,把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古今谭概》不仅仅是一部供人消遣的笑话集,还是一部饱含哲理的人生处世的百科全书,每读完一篇,都令人掩卷深思,浮想联翩,从中获得不少教益和启示。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 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公鱼;别署子犹、龙子犹,还有别号墨憨子、墨憨斋主人、香月居主人、可一居士、顾曲散人等。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崇祯中贡生,曾任知县。是一个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著述极丰的文学大家。
内容简介 中国本土经学教育自有一整套教育思想、方法、内容和*验,诵读是诗词歌赋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文言又称雅言,诵读文言又称雅音、吟诵、吟哦等。章黄文脉、南金书院文脉松斋张本义先生强调, 口耳之学 是中国固有学术的特征之一,吟诵正是这种口耳之学的凭借 吟诵不同于一般的声乐艺术,更承载着广泛的文字、语言、音乐、文学、历史、教育等诸方面的信息和遗传密码,是学习中华经典、掌握中国固有学术和艺术的一把钥匙。 明道堂经学馆是一家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传承中国传统经学、助力天下家庭文化养成的文化机构。《道德经》雅音吟诵读本,由明道堂经学舘创办人 松斋先生入室弟子董妘橦院长策划并主导编写,希望广大国学爱好者以雅音诵读美妙音声叩问先哲,登堂入室。
《金明馆丛稿》分为《金明馆丛稿初编》和《金明馆丛稿二编》两册,是陈寅恪先生重要的代表作。主要是关于两晋、隋唐史事的研究,内容涉及经济、文学、史学、职官制度、兵制、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陆羽所著的《茶经》奠定了中国茶学的基础,具有百代开创之功。书中系统介绍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把饮茶活动人格化、道格化、精神化,使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能对自己的人格升华有更具体的心灵体验。因此,历来研究茶文化者,没有不读《茶经》的,陆羽本人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茶圣」。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各八十一篇,共约十八万余言。它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 不治已病而治未病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的编成,标志着我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到了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形成了一套以研究生命本质为要务的理论体系。它首创了阴阳五行病理学、经络学、藏象学、养生和预防医学、 望闻问切 以及针灸法,使之成为一部集古代医学之大成的 百科全书 。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短篇小说491篇。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被后人广为称颂。
内容简介 《老子》又叫《道德经》、《道德真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