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最为昌盛。清儒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郭庆藩编著的《庄子集释(精)》是中华国学文库之一,《庄子集释(精)》是清代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中华书局将之编入《新编诸子集成》辑,多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重视。
《中国法书精萃:祝允明归田赋(原色印刷)》因无年款,故鉴赏者据其书风未臻晚年豪放不拘之境界,多定为祝允明中年之作,应可信。《中国法书精萃:祝允明归田赋(原色印刷)》行书一段,风格中蕴涵了苏、黄、米、赵,尤其以赵子昂的影响为最多,但又不是全仿,意在通过赵氏而上追晋、唐意趣;草书一段,仍是规矩有度,而未放任挥洒。两段用纸相同,应为同一时期所书。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法书精萃:祝允明归田赋(原色印刷)》应该是祝允明尝试着将宋、元意趣融入晋、唐法度时期的作品。就书法风格而论,与他正德五年(1510年)所书的《等诗卷》(珍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等较为相近.因此,它们应该中祝允明50岁前后尚未入仕时期的作品,可视为祝允明中年时期的书法精品.
《名家精注精评本:柳宗元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诗歌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注释、评说中吸纳、融汇了前修时贤多方面的成果,谨致谢忱;因编撰时间较为紧迫和个人能力所限,书中未能悉数扫除,亦盼方家读者能予指正。
《老子庄子(图文精释版)》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老子》一书共分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所以又称《道德经》。《庄子》,亦称《南华经》,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逍遥游》等内篇7篇是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共26篇,是庄子门徒或后学所著。内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庄子》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老子》和《庄子》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有关天津地方史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且多有专著问世。《近代天津图志》的出版,则是以图片反映近百年来天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面貌,为研究、学习天津近代史提供较为集中、典型的形象资料。《近代天津图志》上限始自1860年天津开埠,下限止于1949年天津解放,共收入一千二百余幅图片,并加简要说明,再现天津的历史风貌与近代历程。
文震亨,字放美,明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一)生,南直隶长洲人(今江苏苏州)。文氏家族乃当地郡望,其曾祖文徵明,官至翰林待诏,以书画诗文四绝称雄昊中。祖父文彭官南京园子监博士,工书画、篆刻。父文元发官至河南卫辉府同知,亦以书画诗文着称于世。兄文震孟于天放二年(二八二二)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出身名门的文震亨,厚得家传,亦投身仕途,并与诗画林泉缔结佳绿。天放元年(二八二一),文震亨以诸生卒业于南京园子监,然直至崇祯十年(二八三七),方以琴书之才誉满禁中,崇祯帝改授武英殿中书舍人,又三年,因朋党之事受牵连入狱。南明弘光元年(一六四五),清兵破苏州城,文震亨避乱阳澄湖畔,闻剃发令,先以投河自尽未遂,后绝食六日,呕血而亡。四明西亭凌雪撰《南天痕》收其遗书曰:“我保一发,下觐祖宗。”n文震
本书以所珍藏的前人未见引及的清代学者恵栋、段玉裁、顾广圻三家校本原稿为主,以曹寅扬州诗局刻本、古逸丛书复宋本、复元本、四部丛刊景印宋巾箱本参校,并以敦煌《切韵》残卷等旁证,参以周广谟《广韵校勘记》,凡引古籍一百十一种,对《广韵》一书作了较详细鄂补释校勘考证。其《自序》一篇又对《广韵》的流传版本、历代校勘情况、校记的整理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论语诠释》以对《论语》的今注今译为体例。在每一节原文后加入“注释”“诠释”“解析”三部分。其中“注释”是对文中个别字词的解释;“诠释”是对原文的今读“翻译”,还原了原文语境,并结合当今社会生活加入作者自己的发挥;“解析”或是对该节的补充,或是对原文意涵的进一步深化。
《楚辞学文库(第3卷):楚辞著作提要》选录以楚辞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并结集成书、镌刻出版的著作。大凡楚辞校注、译注、楚辞作家评传、楚辞专题论著、论文集,楚辞研究资料集、楚辞辞典,以及有关楚辞文化、神话、文物考古、楚辞研究史等方面的著作,均在选录之列。至于楚辞图谱专集、拟骚作品之单刻本,以及有关楚辞的戏剧、小说、影视、民间传说故事、儿童读物、鉴赏集等,均未予选录。《楚辞学文库(第3卷):楚辞著作提要》内容,大体包括作者生平、著作体例、主要见解介绍、学术评价及版刻情况。“作者生平”以介绍与其楚辞研究有关的经历为主;同一作者的多种著作均为本卷收录,生平在先选录的著作提要中介绍。“著作体例”,包括著作性质(如“校注”、“论文集”等)、篇目、序跋、成书时间、规模(字数)等。“主要见解